Archive for 2011年3月19日


如何成为那个被升职的人

职场升职锦囊1:清楚描述公司的前景

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在接受《商业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我提拔员工成为公司领导时,看中人选的三大品质:

1. 可以清楚描述公司前景的人;

2. 具有充沛精力的人;

3. 能够激励别人的人;如果你不能激励他人,你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

不少工作努力的OL愤慨自己未能得到赏识,并将原因归结为上司欠缺慧眼,但你会发现:除了自己的“一分三亩地”,她们对公司盈利点、未来发展前景一无所知;除了上下班外,她们很少参加非正式的社交活动;她们个性冷静矜持,平时燃烧自己都困难,何况要她们激发周围人的工作热情和能量。

请记住:被提拔的,永远是那个对公司前景充满信心的人!

职场升职锦囊2:培养你的政治敏感度

有些OL把“政治敏感度”看作是贬义词,内心极力排斥,其实政治敏感度是领导者必备的素养。无论是公司的老臣还是“空降兵”,你都得潜心研究公司的组织关系、权力结构、业务导向、文化和价值观,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自己的工作部署是否搭上了公司的大船,方向是否与公司主张一致,以及能否得到公司、上司和同事们的支持?

请记住:顺势而为,事半功倍!

职场升职锦囊3:腾出窝给你的接班人

“如果你想爬得更高,一定要记得腾出你自己的窝!”在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课上,我这样劝导学员。在企业管理中,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组合是不尽相同的,主管经理们最“给力”的能力当属人际能力,说白了,你不再需要花时间去做具体的事,而是要将至少80%的时间用在做与人相关的工作,比如:与合作部门的经理吃吃饭、喝喝茶,增进互相间的感情,了解彼此工作目标与状态;挖掘出部门的明星员工,单独为他开个小灶;成为自己接班人的啦啦队长,让公司和管理层记住他的脸……

请记住:人缘是最“给力”的升职助推剂!

职场升职锦囊4:为自己找个内部教练

与上一条锦囊有关。如果你在“朝中”没有人,自然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公司的未来部署和用人计划,因此,你得腾出时间与财务、HR和业务部门的关键人物建立合作关系,时不时地串个门、聊个天、喝个茶、吃顿饭,最好能在这些部门中物色到自己的教练,让他们成为你的“入党(晋升)”推荐人。

请记住:不时地盘点——假如自己的事业陷入危机中,谁能为你提供支持?

职场升职锦囊5:乐意成为那个“国际章”

大多数OL不愿意接受期限为1-3年的驻外工作,诸不知这恰是你拓展在集团或公司内人脉资源和曝光度的机会。如果你的最终目标是跻身进入企业最高领导层,那么你必须有总部工作经验,这将有助你熟悉总部人头和把握住公司未来3-5年的发展重心,并就此规划你自己的“发展蓝图”。

请记住:轮岗、驻外工作是升职的前奏曲。

职场升职锦囊6:不拒绝没有“名份”的工作

不要计较做暂时没有回报的工作,比如:为新上司介绍公司情况,提供工作流程或者替他们承担部分的工作等。“空降”后的新上司既想尽快做出些成绩来,又想多了解些情况,因此,你要乐意成为新上司的那把“拐杖”。心理学有条定律:你想让人如何待你,你就那样待他,因此,若想让上司在年终列升职加薪名单时首先想到你,你得让他记住你辅助他成功的关键事件。

请记住:上司赢,你才能赢;千万不要在同事面前抱怨你的上司。

职场升职锦囊7:多说几次“I do”又何妨

除了新上司外,若遇到同事向你求助的话,你也要积极地给予回应,让对方知道你很乐意帮助他们。不要以为这会增加你的工作负担,其实未必,这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熟悉其他同事的工作内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互惠性,今天你拒绝向别人伸出援手,明天你同样没有机会获得别人的支持。

请记住:有余力协助他人完成工作,意味着你已做好升职的准备。

职场升职锦囊8:从时间管理到自我管理

有些OL善于时间管理但疏于自我管理,这两个管理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个被动者,被工作推着走,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救火”或应付当下的任务,她们很少主动地思考:“什么事对我而言是很重要的,我必须将它排在重要等级上?”而后者是个事业的主动者,她们会花费15-35%的时间用于规划未来,并为未来升职做好准备。《穷爸爸,富爸爸》作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道:“要学会首先支付你自己!”

请记住:为你自己的未来投资!

职场升职锦囊9:成为公司的最具价值的精英

前不久,为一家集团公司的经理人做培训,才理解MVP的缩写意思,即:Most Valuable Player。每到年底,大多数企业会按1-8-1的原则,对所有员工进行绩效排队,HR部门还会在10%的高业绩员工中选拔出极具价值的经理人,然后赋予最完善的培训和激励方案,以帮助他们更快地跻身企业高层。

请记住:MVP,意味着你是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理人,所谓的“强将手下无弱兵”。

职场升职锦囊10:树立积极的职业形象

Web2.0时代,让不少OL迷上了MSNQQSNS和微博,于是乎,有些人率性地在上面抒发情绪,却不知网络空间每时每刻都在向你的上司、同事和竞争对手传递着负面或隐私信息。要知道,公司高层领导者都拥有专门的公关顾问,顾问们时刻告诫着领导者“什么不能说,什么能说、说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来说……”沟通是职场必修课,你必须掌握对谁说、怎么说、说什么!

请记住:如果你想登上“升职机”,不妨少说多听!

1.当面试官打断你的陈述时
面试官:“能否说一下具体情况”
在求职者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时,面试官会突然打断求职者来询问某段经历或者某件事情的详细情况。此时,求职者需要注意的是,面试官可能正在根据你的表述核对你的简历。例如,一些求职者在“裸辞”后会有一段空白期,但它往往不会在简历上明确地表现出来,这时,面试官若是追问详细情况,求职者就需要格外警惕,以防自己说漏了嘴,让面试官怀疑自己没有诚信。

面试官:“嗯,您的意思是……(简要复述求职者的观点)”
求职者通常觉得面试官不太了解自己对某一个提问的回答,或者因面试时的紧张而翻来覆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时,面试官若是打断你的陈述并简短地复述了你所表达的内容,求职者就该注意自己的表述用词,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晰。

2.当面试官向你提问时
面试官:“如果换你到别的岗位,你愿意吗?”
这句话可能说明求职者所应聘的岗位已经招到合适的人,但面试官对你的兴趣依旧不减,很希望你的加入。面对这种提问,求职者可以根据实际情作出应答。如果求职者认为对方是个不错的公司,对新的岗位又有一定的把握,薪资福利都可以接受,那不妨考虑一下这个机会;如果对方情况一般,新岗位自己又不感兴趣,求职者可以婉拒对方的邀请。

3.当面试官对你表示关心时
面试官:“我们公司很偏僻,在这里上班你来回奔波很辛苦!”
首先,面试官在提醒求职者需要慎重考虑上下班的时间成本问题,也证明面试官对求职者有疑虑,比如求职者是不是因为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而委曲求全,一旦工作后会不会因为上下班太辛苦而跳槽。

其次,如果求职者已经说明自己可以克服交通问题,但是面试官仍旧表示出类似的“关心”,那这次面试成功的可能性不大,面试官只是拿“上下班辛苦”这个理由委婉地拒绝求职者。

4.当面试官给你建议时
面试官:“以你的能力/学历,你可以……”
面试官的这一建议很可能是暗示求职者应聘目前的岗位有些屈才或者说能力不足。如果求职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降薪跳槽或者相对于应聘公司背景深厚,那么接下来的沟通中求职者需要给面试官吃下“定心丸”,说明自己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由此解除面试官对求职者不稳定性的担忧。

其实,在求职跳槽的过程中,求职者不仅会从面试官那里得到各种建议,同时还会得到朋友们给予的相关建议。虽然与面试官的“弦外音”不同,朋友们的“弦外音”可能会相对浅显,可是作为求职者,这些“弦外音”同样是你在选择offer时不可忽略的考虑要素。

朋友们的那些“弦外音”

跳槽时,我们可能需要面对自己不熟悉的行业领域及公司。为了能给面试官一个良好的印象,为了能让自己顺利的谋求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我们通常都会在事前或是事后进行相关的准备或调查,从公司的官方网站、行业的专业论坛以及在相关行业及公司从事工作的朋友等等地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据前程无忧论坛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有麻烦”的时候会选择寻求“朋友”的帮忙。可是出于各种原因,原本完全可以对你“实话直说”的朋友也会有需要委婉表达的时候,那么,朋友们的曲线表达你是否都能听懂呢?

1.“行业大环境不错,发展前景可观”
其实这句回答相当普通,可是当你想要具体了解朋友所在行业及公司的薪酬待遇,而朋友却对此只字不提,只给了你这么一个顾左右而言他的回复时,身为求职者的你就需要考虑一下了。因为它意味着公司现有的薪酬福利可能会与你想象中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然,如果你看重的是企业的发展前景,那么,朋友的回答你则可以选择漠视。

2.“我觉得你没必要这么急着做决定,再考虑看看”
同样也是一个相当寻常的回应,因为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类“三思而后行”的劝告,但是当朋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作为求职者的你就该提高警惕了。它极有可能是朋友在暗示,你所要前往的公司可能存在着让你无法适应的企业文化或是其他各种问题。因此,一旦从朋友那里收到相关讯息,你就可能有必要三思而慎行了。

3.“工作氛围可能和你之前知道的不同”
一个人对于工作的热忱完全依靠于他对这份工作的动力有多大。比如设计,世人都知道加班或是通宵对于从事设计工作的人而言是加常便饭,可真正的实际状况通常也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因为听说与现实之间,始终都会竖着一块墙板。

4.“那位领导的作风很海派”
“海派”,它代表的是一个海纳百川、多元化的“开放”风格。当你想透过朋友了解他所在公司里的某一位领导,而对方则给了你这么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时,你就需要留意自己将来面对的可能会是一位看似对下属极其信任,并且愿意放权给下属,但事实上却是一个凡事都会留有一个心眼的“玲珑型”上司。在面对这样的上司时,你所要做的就是不让自己成为“愣头青”,要和上司一样保持“精明”。

“弦外音”古来有之,它可以说是一门充满了各种微妙的深奥学问,且表达方式有各种不同。有些话在我们听来或许“弦外音”十足,但表达者本身可能并未考虑得那么多;同样,一句听似简单明了的话因其所处的语言环境而充满了“弦外音”。因此,辨别“弦外音”,听懂“弦外音”,对每一位求职者而言,是一项相当重要的技能。

不过,当我们在面对“弦外音”的时候,大可不必“闻名色变”,毕竟最有效的沟通还在于“直接”。当然,在沟通的语言及方式上可能需要我们去花费一些工夫,因为在过于直白和委婉含蓄之间,国人相对还是更喜欢“含蓄”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