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一周:郎教授,在中国股改三周年的时候,面对中国股市暴露出来的"后股改问题",您对我们为之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股改是怎么看的呢?郎咸平:我认为股改是失败的。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我认为2006年、2007年国内A股股价的上涨、大牛市的形成并不是因为股改的成功,而是由于在那段时间,整个国家的投资环境的恶化,而使得企业的大量资金配合上股民的资金一起涌入股市,从而促成这轮行情的演绎。这股资本推动的力量太强大了,以至于在当时把股改产生的问题都给掩盖起来了。
  而今年,待这些资金一撤离之后,股改的最大问题就完全显示出来了。
  理财一周:您所说的问题是指哪些方面呢?
  郎咸平:我们先以中国股改和英国股改作比较。英国在撒切尔时代也进行过一次股改。英国的股改有三定律。第一,国营企业是由具有信托责任的职业经理人经营;第二,只有好的公司才能股改,坏的公司不能股改。其原因就是英国政府要保护中小股民;最后就是股改完成后,英国政府不退出,而是保有一股黄金股,以保证在今后,若遇到股改后的公司有重大决策可能会伤害到中小股民的话,英国政府就有"一票否决权"。
   对比之下,你就能发现,我们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完全缺乏信托责任。表现最明显的就看近期,A股市值在六个月内就蒸发掉6.73万亿元,但我们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却以股改作为获得流通权的渠道,依然大肆抛售所持有的股票。这不是缺乏信托责任是什么?其次,我们是所有公司都能股改,而质地差的公司也股改的话,其结果就是伤害中小股民。第三,中国政府在每家公司完成股改后是完全退出的,其结果就是股改的公司利用股改的机会坑害中小股民,而政府对这些上市公司却几乎无计可施,一直到上周才提出一些管理办法来。
  理财一周:也就是说股改兜了一圈又回到"政策市"的起点?
  郎咸平:哪个市场能完全脱离政策调控而存在?政策市本身并没有错,全世界经济大国都是如此。美国政府在次贷危机加重的近一阶段难道没有降息救市吗?那你能就此判断英国是政策市、美国是政策市吗?似乎从来没有人能这样定义吧。
  作为对比来看,就可以发现,政府参与股市,即便是在资本市场高度成熟的英、美两国也是完全正常的。问题在于,政府参与股市的目的是什么?
  在我看来应该是发挥政府的信托责任,以中小股民的利益为前提。这才是政府最重要、最正确的目标。因此,我们的市场和西方成熟市场的区别不在于一个是"政策市"、一个是"市场市",最本质的差别就在于,英美两国政府对中小股民的信托责任是极其强调的。而我们缺乏这个观念。我们现在还在政策市上打转,这个思维定式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理财一周:那您认为证监会的职责应该在哪些方面?有哪些是亟待改善的呢?
  郎咸平:你看在股价下跌到这种地步上了,这些公司的所有者依然在肆意地抛股票。对于这些无信托责任的公司应该怎么办?我觉得这就是监管层应该做的事情了。
  我们中国的证监会和其他部门一起打压过股市:譬如提高印花税、新基金不准入市等等。但看英美证监会什么时候打压过股市泡沫?股市泡沫有什么错?你证监会凭什么可以判断现在市场就有泡沫,再者,衡量泡沫大小的标准又是谁来定的呢?
  因此在国外,证监会从来不管泡沫。他们只管在法律赋予的范围内监管不法交易,比如内幕交易、操纵股价。
  就拿发布下调印花税消息那天来说。照理应该是当天晚上、至少是收盘后才能获得下调的消息。但事实是,当天下午就有大量买单拥进股市。那不是信息泄露、内幕交易是什么?但我们中国老百姓居然对这种太明显的内幕交易已经麻木了。我呼吁,对这种行为就应该大力查处、严格执法。请证监会去查一下从当天开始买入股票的是哪些人。
  我觉得证监会现在对投资者的背景都没弄清楚。中小股民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行为,都是理性的。绝大多数散户投资者都操纵不了股价、也无法进行内幕交易。能做这些事情的难道不是机构吗?散户最终还都是凭自己的判断去买卖股票的。市场究竟该由散户主导还是机构主导,这并没有一个定论。有些事情政府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有做而已,对机构投资人有没有一套合理的管理方法,能不能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