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一月, 2010


写好年终总结的常规要点

    1.先写出大纲,然后再把大纲中所涉及的事件加进去,然后再细致地进行加工,最后再进行文字的润色。

    2.遵循各司其职的原则,不要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和权限,而去总结评价其他人的工作成绩或失误,虽然有可能涉及到其他部门的配合。

    3.反思创新,总结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反思过去,找出问题所在,同时应该拿出解决方案。

    4.总结的内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总结中的关键是要有重点,要展现出自己的工作重点和亮点,特别是上司关注的问题一定要详细具体。

    5.不要忽略细节,尤其是一些重大事件的细节,通过细节的描述,赢得上司的关注和理解,毕竟上司在决策层,有时并不能理解执行层的苦衷。

    之所以许多职场秘笈强调在写年终报告时,要多用数字、图标以及对比的方式来体现,除去给上司留下直观的印象之外,其本质是为了体现职场人对待一年业绩的态度——如果不对业绩和指标做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很难得出相关的数据和指标。

    另外,在写年终总结时,一定要进行换位思考,去了解自己老板或者上司的考评思维。除去年终总结最后的审查权由上司和老板决定之外,年终总结对上司也很有帮助。在层级化管理构架下,每一级管理者都会对自己的下级有考核和关注的指标,自己的上司也要向他的上司递交年终总结——很多职场人都会忽略,自己的年终报告往往也是构成老板或者上司向更高一级主管汇报的素材,因为上司们更乐意引用现成的数据。

Google将限制Python语言应用

Collin Winter是Python社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开发者,他曾是CPython项目的核心开发者之一、也曾是Unladen Swallow(见文末注释)的核心开发者,参与了很多Python项目的开发。近来传闻Google将在其新项目中限制Python的使用,为此有开发者(以K表示)在Google 论坛中公开询问了Collin Winter,Collin Winter就很多尖锐的问题做了解答。这篇帖子同时也吸引了很多高质量的跟帖。

K:我听说Google将在其新项目中限制Python的使用,无疑这将大大减少Python代码和Python得到的支持。这是否确有其事还是只是谣传?

Collin Winter:的确,Google将限制Python的应用因为:Python不如Java和C++快,线程占有、内存使用都很高在使用Python开发新系统的时候,我们深知如果负载增加了10倍或者100倍系统会怎样,开发出的服务会有多糟糕我想Python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狭缝中,因此在选择时我们应当权衡其优点和缺点,也许开发人员使用Python会很有效率,但随着系统的增大却会遇到许多平台级的性能限制

K:Unladen Swallow会改变这一切么?你的期望是什么呢?

Collin Winter:Unladen Swallow旨在尽可能地将Python用在更多它现在尚未涉足的地方,而且Unladen Swallow也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如果没有人给Python注入投资,Python将仍旧比C和Java慢、占用更多的内存和线程。我希望开发者对Python的关注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越多的开发者感兴趣、越多的公司干兴趣,就有越多的投资注入,从而开发出更多的Python资源。

我认为Python及其他动态语言最好的一点就是:许多开发者工作于不同的子系统,但都为同一个代码基工作。而C或者C++语言则不同,参与的开发者越多,代码基就越支离破碎。从这个角度来说动态语言更加易于sandbox操作。这种敏捷和灵活是Python语言的重要特性

K:Python的确是比C和Java慢,但它比较起v8 JavaScript引擎如何,是否会是后者的竞争对手呢?

Collin Winter:我认为像CPython之类的应用不可能像V8或者SquirrelFish Extreme那样快,毕竟后两者是专为速度而生的。我们也曾遇到一些高速性能方面的优化却很难配置到CPython中,因而只能放弃。作为开源项目的志愿者,CPython跟V8的侧重点不一样:CPython强调的是简单,也即简单、稍慢的内核便于人们在业余时间维护。

对于Python的另一个项目PyPy我倒是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它能摆脱C-level向后兼容的束缚而提供长久的性能解决方案。但这个愿望可能需要十年来实现。

K:CPython为什么考虑的是人们在业余时间的维护?

Collin Winter:CPython开发人员很少是有报酬的,几乎全部是志愿者,而Ruby开发者却能够从EngineYard等赞助商那里获得基金,因而当他们意识到MRI伺服web应用很慢时,他们可以更好地开发他们的VM。这也决定了我们开发的东西更加照顾大多数人的需求。

一位名叫Leon Sit的开发者在这里补充道:我认为当系统增大时,CPython除了在数字码方面表现不错之外其他的都差强人意。而且,CPython依赖C编辑器而Windows系统根本没有C编辑器。为了提高CPython的速度,就需要添加打印信息而它们涉及的语法却非Python的标准语法。

K:那么Jython呢?

Collin Winter: Unladen Swallow的另一个主要目标是维护与C扩展模块的兼容性,后者被Google广泛使用。使用Jython需要将基础架构从SWIG移植到JNI,这是一项很痛苦的工作,而且几乎会无可避免地带来非常繁琐的bug。这是我们为什么没有选择Jython作为baseline的首要原因。

Jython是一部分全职的有薪开发者。但到目前为止,IronPython和Jython不得不将大部分的开发精力放在与CPython的兼容上,只有很少的精力放在性能优化方面。也由此可见支持Python 3多么影响Jython,IronPython, PyPy等项目。

网友Tom Machinski认为:CPython并非与低阶虚拟机(LLVM)相兼容。Unladen Swallow项目组提高五倍性能的承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如果CPU耗用至少90%的执行时间用以运行一小段循环,CPython无疑可以将这段程序提高100倍甚至更多。但如果是大的应用呢?而且不要忘了,这种加速往往只是针对程序的某个点,也即热点优化(hot spot optimization)。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当然对Unladen Swallow项目很感兴趣而且希望它能够真正地实现目标。但我也绝对认同Collin的意思:即便Unladen Swallow项目所有的目标都能真正实现,Python也不是Java或者C++的对手

有开发者问:像Google这样的公司为什么不用Python编写一个原型,然后逐渐将核心部分转化为Cyhton,这样以来既能利用Python的优势,也可以获得C的效率和优化性能?

Craig Citro答道:我认为对Google而言这是发展Python的新计划:用Python写代码、做测试,然后将重要部分转化为CPython以提高速度。然而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作,而Collin Winter在上文中谈到的也不过是提高Python的运行速度、让Python在Google中继续保留下去。

而且目前CPython与Unladen Swallow的目标有很多矛盾之处,比如在低阶虚拟机(LLVM)方面,Unladen Swallow希望引入许多runtime优化和特性,而CPython却无法做到。

但是正如HotSpot JVM在一些标准方面可以打败g++一样,CPython击败单纯的Python代码静态编辑也不是什么难事。比如,如果你想写一个特殊的应用而你又很在乎性能,CPython就是很棒的选择。你可以将对象转化为本地的C数据类型,如果你嫌麻烦而将Python代码转为CPython,JIT编辑器会很好地优化这些纯Python代码。

注释: Unladen Swallow是Python的一个分支,由Google的一组开发人员组成。由于Google 在很多的应用项目中使用了Python,例如内部的服务器监控以及对外的Google Groups等。 所以Google很自然地希望提高Python的性能。该项目致力于改善Python的执行效率。Unladen Swallow的目标是将Python的性能提高五倍。为了实现该目标,将增加JIT的支持,并对虚拟机进行重新设计。在性能提升的同时,依旧会与CPython保证源代码级别的兼容。

Unladen Swallow 的项目领导者及核心开发人员包括: Collin Winter、Jeffrey Yasskin、Thomas Wouters ,均为长期从事 CPython 的核心开发人员。他们贡献自己的20%的自由工作时间给Unladen Swallow。但是这个组织坚持认为这是一个Python项目,而非Google所有。

  我首先要告诉各位读者,帝国主义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中国,而是借尸还魂,以我们不知道的面目再度出现了。我的两本新书《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和《产业链阴谋3:新帝国主义并购中国企业的真相》(已经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就是要揭开新帝国主义的真面目。根据列宁的定义,帝国主义的核心,不在于“国”,而是在于其背后的“垄断组织”。

  新帝国主义,其帝国主义的本性并没有变。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国家之间配合得更加娴熟和默契。它们利用资本和军事实力,创建所谓的游戏规则,设置圈套,套牢弱势国家和民族。新帝国主义不仅仅是要自然资源,而是要牢牢控制从农业到工业到各种可能牟利的产业,最终实现从思想上控制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产业上让你完全依附宗主国。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帝国主义的新本质。

  新书的书名“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并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为了激起所谓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而是要警示国人,尤其是政府部门和民族企业,彻底丢掉幻想,在认清帝国主义新本质的前提下,与之进行有效的竞争和合作!在当下的全球性时代(相关论述参考《全球性》一书),力争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之一,才是我们的理性应对之道。

  “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在叙述以及对每一个案例的解读中,虽然没有明确按照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五个特征的论述去分析,但是各位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分析和体会。

  一百多年前,大清王朝靠茶叶出口源源不断地创造着贸易顺差,英国人为此不得不从墨西哥筹措白银,才能持续向中国采购茶叶。全球范围内的这么折腾,到头来还要把白银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英国人当然不甘心,于是他们搞出了一个两步走的计划。

  首先,从东南亚搞到鸦片,然后走私到中国,通过鸦片贸易把中国人的白银再赚回去,从此就再也不用费劲去墨西哥挖银矿了。最后搞得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林则徐上书说这样不行,再这么下去就要亡国了。于是道光派他去广东调查。林则徐到了广州以后,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把烟馆烧了,第二把火烧了烟枪,第三把火就把鸦片给烧了。英国人不爽了,于是派舰队来,来了不跟林则徐过招,直接开到南京,把京杭大运河给封锁了,这下北京城里的粮食供应就断了,最后大清王朝派出首席谈判代表琦善签订了《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一共四条: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当时道光皇帝看了这四条,不是勃然大怒,也不是觉得愧对祖宗,而是大发感慨:琦善呀,你这个首席谈判代表太有才了,这么几个条款就把那么多总兵都赶不走的英国人送走了。于是道光即刻下令,林则徐退休,琦善封赏。

  为什么道光皇帝觉得很划算呢?

  第一条,他一看英国人要的不过是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小岛,叫香港岛,比今天的香港小多了,只不过是一个小岛。当时的对外通商城市是广州,香港岛不过是个不毛之地,算得了什么?我泱泱大国,送给他就是了。

  第二条,赔款。这也无所谓,才二十多万,摊派给广州十三行就是了,十三行的老板个个身家都上千万两白银。

  第三条,通商口岸多开放几个就是了,反正广州开放了一百多年也没出什么大事儿。

  第四条,也是我们今天看起来最为痛心疾首的,为什么呢?中国自己生产的产品承担的各种苛捐杂税非常高,而根据这个条约,外国货以后只需要承担百分之十几的统一税率,从此以后,中国的企业家就注定要面临先天严酷的经营环境。更要命的是,这个固定税率以后如果要改的话还得跟英国人商量,这不就相当于把关税都交给外国人控制了嘛!可是道光不这么看,当时的情况是清朝的官员腐败不堪,中央规定的税率其实不到5%,可是地方海关盘剥的各种手续费、红包等等,加在一起就有20%,这样统一规定之后,朝廷拿到的钱反而更多了,所以这事儿让道光很高兴,一直搞不定的收税和反腐败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可以看出,真正的不平等条约都不是人家逼迫你签的,我们中国人这点骨气还是有的。可是帝国主义深知我们的弱点,那就是皇帝未必知道首席谈判代表都干了什么蠢事,而这个首席代表根本不管本国企业的死活。谁叫你笨呢?当年签订条约的时候,满朝文武都觉得割了老祖宗留下来的江山,颜面扫地,却不知道协定关税才是真正要命的。等到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再想补救为时晚矣。

  “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第一部分要为各位读者讲一下现代琦善的故事,我们会发现,我们首席谈判代表的水平一百多年来似乎没什么长进。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仍然不死,也是因为我们内部一直有形形色色的首席谈判代表在帮忙,类似协定关税的条款,我们真的没少签。

  铁矿石首席谈判代表中国钢协在完全不懂由美、日、澳所定的铁矿石定价游戏规则的情况下,仓皇出战澳洲力拓,最后谈判不成,丢盔弃甲,惨败而回,水平还不如琦善。而后钢协再次发挥中国人走后门、挖墙脚的本领,转而勾搭巴西淡水河谷,哪知再次让人打了一耳光,惨败而回。最后我们不得已,只好以现货价格进口铁矿石,到2009年11月已经造成了接近30%的损失。钢协这批首席谈判代表前前后后大概给我们国家造成了超过7 000亿的损失,再想补救为时晚矣!关于铁矿石谈判为什么惨败,是因为谈判代表不懂现代新帝国主义的金融战争,关于金融战,更详细可以参考我的著作《金融超限战》和野口悠纪雄《日本的反省:依赖美国的罪与罚》》。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帝国主义不仅仅是一个学术和政治概念,它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现在的生活,以及未来的生活。

充分利用绩效考评良机

    1. 了解会纳入考评的工作内容以及最受重视的工作。回顾去年设立的目标(如果你是新加入公司,那么就回顾初进公司时主管对你的期待值),如果最受重视的工作不在你目前的考核指标里,你也需要向你的主管询问。

    2. 寻找你在目标之外所超额完成的任务。如果你达到了目标,这会是你工作成果的良好展示。如果没有达到目标,这也是一个让你重新规划、回到职业发展轨迹的良机。

    3. 举例说明你超额完成任务。这包括那些没有被考核指标计入的工作。例如,记录你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加班情况,或者你在一些特别工作小组中主动承担的工作。

    4. 考虑个人远期职业目标,并与你的主管探讨如何达到目标。许多人把年度绩效考评看作是对既往工作的回顾,但是它同时也是一次展望未来的机会。

    5. 例行的沟通工作成就。让领导知道你和你的团队出色完成了重要的工作。有太多的人和事在争取你主管的注意力,你需要和每个应得的人分享荣誉,当然也包括你自己。

    若要从整个过程中真正受益,员工在面临绩效考核时必须准备五个步骤,并在一整年中,特别是在绩效考核前的最后一季紧记这些步骤,以确保其在考核过程中的行为是正面而积极的。

    以上步骤如果执行正确,绩效考核可谓是让员工和雇主回顾业绩的最佳契机。它能评估各员工的整体表现、帮助员工加快自身发展或指导如何解决目前或潜在的绩效问题。

谨记大考五步骤

    为了说明每一个步骤, 我们将以一名员工 ——蒂姆为例,看看他是如何处理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的。蒂姆是一名在大机构里任职了7年的高级销售经理。

    STEP 1:认识人们对你正式和非正式的评估

    蒂姆在年度绩效考核前的三个月回顾了去年考核时主管给他定下的目标,许多目标都列明了这次考核中需要正式评估的具体指标。根据目标,蒂姆了解他应该把总销售额提高百分之十,引进五个新客户并把平均销售利润提高百分之十。
对蒂姆来说,了解相关事宜和准备对每一指标的进展情况作相应的报告是至关重要的。蒂姆需了解其上司在考核过程中会考虑哪一方面的因素,并进一步了解对于其上司和整个公司来说的重要事宜。

    今年早期,蒂姆曾和其上司斯蒂芬妮商谈过业绩问题,这些问题对斯蒂芬妮来说很重要,可最后并未正式被列为评估的范畴。蒂姆记得斯蒂芬妮曾说过她十分看重所有销售材料和报告的专业外观和质感。为此,蒂姆创造了新的模版,以便在业绩评估前向斯蒂芬妮说明他是如何处理她所看重的事项。

    蒂姆非常清楚,公司着力于各业务部门间,以使他们能更全面地合作。公司希望看到更多的跨部门合作和这些跨部门团队的新提议。在这一年中,蒂姆联合市场营销部和产品开发部,共同重新包装或设计了一些产品方案,以期解决当前客户的需求。这个跨部门小组采用了公司最畅销产品的关键部件,重新改变了包装方式以便能出售给预算紧缩的客户。该小组的工作提高了总体的销售额。蒂姆的贡献,为他个人赢得荣誉,同时作为销售部的代表,他也为自己的上司和整个销售团队增了光。

    STEP 2:举例说明你如何在这一年达到或超越别人对你的期待

    今年年初,蒂姆在实现正式既定目标时,做得相对较好。但是,他需要出具具体的事例和数字来支持其成果。在业绩评估时,蒂姆需要提供案例来支持其已完成的目标,并解释为什么在其他方面无法达标。

    蒂姆收集了他处理每一个目标的过程资料。他的销售数字看起来很好,能够在今年年底的考核前完成指标。但是他仍然达不到目标所要求的五个新客户。

    但是,这一目标的低绩效并不直接反映了蒂姆的成绩。公司在年中时承认在目前艰难的经济情况下,很难吸引到新客户。事实上,公司让销售人员把重点放在努力留住现有客户,并确保在经济衰退期间维持其业务。绩效考核时,蒂姆会将这份备忘录带上,以经济环境条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显示即使他继续努力,也无法达到公司要求的新客户指标。

    STEP 3:寻找你出色完成正式目标以外工作的例子/成就

    蒂姆同时记录了他在业余时间为支持团队和公司而辛苦付出的事例。一次,他花了几个夜晚和一个长周末加班,帮助一名新团队成员准备了一份重要的推销方案。虽然这份推销方案帮助该名新成员成功赢得了一个新客户,但蒂姆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他还指出,他曾作为销售部门的代表参加了一个公司内部的特别任务组。另外,还曾为公司赞助的慈善机构提供帮助,在公司内部协助筹款。尽管这些工作与其今年年底的目标没有直接的关联,却显示出蒂姆对公司高度的投入和贡献。

    STEP 4:考虑你的长远职业目标,并和你的经理商谈如何才能达到这些目标

    每份绩效考核中都应该有一个部分帮助每位员工不偏离自身职业发展目标的轨道。既然蒂姆的长期目标是侧重于升迁到销售组高级管理层,那他必须确保其表现能帮助他实现长期职业目标。

    但是蒂姆不能只在绩效考核中陈述其个人职业目标。他需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展现给公司。蒂姆需要告诉斯蒂芬妮他希望通过更多的管理责任,分管更多的项目以及更多地与销售部以外的团队领导合作来为公司作贡献。

    通过展示其领导的项目和跨部门工作的成就,蒂姆能提醒上司斯蒂芬妮他作为一名团队领导的价值。他可以表达自己愿意承担更多的部门责任及乐意参与更多战略决策的兴趣。

    总的来说,通过展示自己过去的业绩,并表达自己有承担更多职责的愿望,蒂姆可以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作为一项造福该公司的案例。

    STEP 5:定期通报成就

    斯蒂芬妮——蒂姆的上司,是一名非常棒的经理。但是和其他的经理一样,她非常忙碌。因此,能随时随地见到她并向她通报个人和小组所取得的所有成就很困难。

    为了能经常向斯蒂芬妮展示业绩,蒂姆应该采用一种连续性汇报成果的方法。如果蒂姆能够定期向斯蒂芬妮通报其小组、同事和自身的业绩,斯蒂芬妮便能够记得他们并在绩效考核时一并考虑。

    为了让斯蒂芬妮能够随时掌握他的工作情况,蒂姆每月要花些时间来检查他和同事所完成的事项,并通过电子邮件,让斯蒂芬妮了解在他的带领下,组员在最近一个项目中的出色表现,以及他乐于领导小组来完成项目。这一信息即展示了小组的成果,又与所有做出贡献的人一起分享功劳的喜悦。

总结

    蒂姆应在整年中时时留心自己的业绩表现。在绩效考核时能正确地把完成业绩所需的准备工作、战略思维和对完成目标进程的全面理解展现出来。每一次的业绩考核都应被视为认可出色工作表现的机会,同时也是解决业绩中存在问题的良机。

    ◆类型一:孤僻型同事

    孤僻型同事往往不喜欢与他人交往。他们在与同事沟通中封闭自守,沉默寡言,我行我素,不热心交流。

    应对之道:创造和他们交流的机会,给予情感上的温暖;主动寻找话题,找到能够触动他兴奋点的内容;

    引导他们共同参与集体活动;在热情度上要有分寸,不能为了接触而套近乎;需要一定耐心。

    ◆类型二:嫉妒型同事

    嫉妒型同事是指当别人获得了比自己更优越的地位、荣誉、奖励等就表现出强烈不满,并用言语或行为进行讽刺的同事。这部分人不能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没有诚实和忠厚的表现,喜欢怀疑和猜测他人,不容易服输。前文中的肖琳就是典型。

    应对之道:肯定他们的才能,这是软化对方嫉妒心理的第一个环节;加强联系,密切情感,当他们发现你的成就是建立在你辛苦努力的基础上时,比较一下自己的付出,内心自然就会平衡许多;不要炫耀自己的成绩,适当时候可以让他参与到你的项目中来,给他一些可以获得成就感的事情做。

    我们不妨来实践一下。再看一个案例:刘林自从进了现在这家公司后,就一直被同部门的两个女同事孤立。每天上下班,刘林都会和她们打招呼,但她们总是面无表情,装作没看见。平时,她们也不和刘林讲话,有时刘林凑过去想和她们一起聊天,结果她们却马上闭上嘴巴,各做各的事情去了,留下刘林讪讪地站在一边。

    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刘林的郁闷可想而知。后来,他才迂回曲折地从其他同事那里听到一点风声:刘林虽然初来公司,但工资却比这两位女同事高出一大截,于是引来了她们的忌恨。刘林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他不想因为同事关系不和就牺牲了工作,可心头的烦恼却一天甚似一天。

    其实,被孤立的刘林可以使用他攻自守和内省外导相结合的方式,先分析这两名同事是因为嫉妒才孤立自己;其次对于被嫉妒,关键在于打破对方的统一战线。找机会多接近比较好说话的那个,可以适当聊聊家常等;对另一个就只打招呼,少说话。时间长了,她们的阵营自然就被分化了,再慢慢和另外一个缓和关系,最后达到关系和睦的效果。

    ◆类型三:自卑型同事

    自卑型同事是指对自己的能力和品格做出很低评价的同事。他们通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做事情畏首畏尾,过多否定自己,对竞争性的活动过于退缩。

    应对之道:对于自卑型的同事,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工作的信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工作中寻求合作,以增加沟通交流的机会。另外,要注意缓和批评的语气,他们对批评的口吻非常敏感,如果不加注意,也会为自己制造一个不好相处的同事。

    ◆类型四:逆反型同事

    逆反型同事是在工作中经常与交往对象意愿相背离的同事。逆反型同事常见的表现有抵触、厌烦,消极对抗,对人过分热情或生硬,要对方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

    应对之道:寻找他们产生逆反的原因,只有找到不配合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使用“欲擒故纵”法,使用逆向思维让这种类型的同事完全展露出对你的不满和反叛,让他来个自己揭露。

    ◆类型五:自负型同事

    自负型同事是强烈以自我为中心,藐视别人的同事。他们有很强的优越感,虽然平时的工作表现不见得有多高;轻视别人,不主动和别人进行交流;行为上很清高。

    应对之道:与自负型同事沟通时要认真思考自己观点,检查一下是否完整和全面,不然就会变成对方批评的目标。自负型的同事过于自信,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缺乏合作和学习精神,为了更好地沟通,我们可以适时地提醒,让他广开言路。在自负型同事面前要把自己的实力展现出来,要充满自信,这样沟通可能会更顺畅。

    ◆类型六:报复型同事

    报复型同事一旦受到一些刺激,就把矛头指向有关个人,做出对抗性行为。他们通常表现为忍受不了批评和指责;对别人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愤怒;采用诽谤、侮辱等言语;心胸狭窄,对其他同事抱有敌意。

    应对之道:以和为贵,可以用情感和关爱来感化这类同事,让他们知道你是关心他们,而不是要和他们为敌;尊重是起码和必要的,千万不要出现侮辱和攻击的言行;

    勇于承认错误,这样可以使矛盾最小化。

    ◆类型七:世故型同事

    世故型同事对人不真诚、不可靠,是不可以接近的同事。他们通常圆滑势利,见风使舵,虚情假意,对人很不诚实。

    应对之道:与世故型同事沟通时,要始终保持清醒,不露声色。在他们面前发言或交谈时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语言,避免被其利用。与世故型同事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做到交往有度,这段距离可以产生保护的效果,让你有主动出击的机会。

测测你的人缘怎么样?

    进行下面的测试,看看你在同事间的人缘度有多高。

    1.你最近一次在同事里交朋友,是因为:

    A.你认为不得不结交 B.他们表现出喜欢你

    C.你发现和这个同事做朋友时,感到很舒服、愉快

    2.休假时,你会怎么安排:

    A.希望找个同事一起出游,但是往往很难做到

    B.喜欢独自一个人消磨时间

    C.通常很容易就找到朋友一起出游

    3.你和同事已经定下一个约会,可是到时间你发现自己很累,无法去赴约,你会:

    A.不去赴约,并希望对方能原谅

    B.去赴约,但问对方如果你早些回家的话,他是否会介意

    C.去赴约,并尽量表现得高兴些

    4.一个同事向你吐露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常常:

    A.连考虑都没有考虑,就把这件事情告诉别人

    B.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告诉他人

    C.为同事保密,不把这件事再告诉别人

    5. 当同事有困难时,你发现:

    A.他们不愿意来麻烦你

    B.只有与你关系好的同事才来向你求助

    C.他们都很愿意来找你帮忙

    6.对于同事的优缺点,你的处置方法是:

    A.我喜欢赞美别人的优点,缺点尽量回避

    B.我相信真诚,所以对于我看不惯的缺点,我不得不指出

    C.我既不喜欢吹捧,也不喜欢苟全

    7.在选择同事做朋友时,你会:

    A.我只和与我趣味相同的人友好相处

    B.兴趣、爱好不相同的同事也偶尔还是能够谈一谈的

    C.一般说来,几乎可以和任何人合得来

    8.对于同事的恶作剧,你会:

    A.感到生气并发怒

    B.看我的心情和环境如何,也许和他们一起大笑,也许生气并发怒

    C.和他们一起大笑

    9.对于别的同事间的矛盾,你的态度是:

    A.喜欢打听,还要到处传播

    B.从不介入

    C.如果可能的话,会帮助双方来缓和矛盾

    10.每天上班以后,对于扫地、打开水一类的琐事,你的态度是:

    A.从来想不到做

    B.认为应该是同事们轮流来做

    C.主动去做这些事情

评分标准:

    以上各题目中选择A项计1分,选择B项计3分,选择C项计5分。把9道题目得分相加,得出人缘度测评分数。

结论:

    分数在12分以下:你是个不太合群的人,换句话说,你与同事的沟通和交往水平很低。可能会是别的同事眼中难以相处的人。所以如果你想做一个好相处的人的话,必须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注意自己的沟通方法和技术。

    分数12-22分:你的人缘还算可以,能够基本上和大部分同事良好沟通。

    分数22分以上:你的人缘很好,能够顺利地与同事沟通,请继续保持。

世界发展到了上世纪初,资本世界已经高度发达,但是中国还是一个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国家,即使是明朝的宝钞等等纸币也很快退出历史舞台,民国前后也多有各种纸币发行,但是一直没有成为全国统一货币也没有被市场接受,更没有现代意义的中央银行体制。作为一个最主要的银本位大国,世界银价的变动对中国的货币和经济都会产生影响。当国际市场银价低落,白银就会涌入中国;当国际市场银价提高,白银就会大量外流。白银在国际市场是一般商品,在中国则是通货,所以白银一旦大量外流,就会导致经济上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西方对于中国的金融货币战争就是通过这样的白银价格波动进行的,要控制中国的西方列强放弃这样的持续掠夺的好处,也是需要特别的背景和代价付出的。

按照刘光临先生的估算,1880年代中国的国民收入约27.8亿银两,老百姓税负约占国民收入的3.2%。以此税率推算,根据1903年的10492万两财政收入,那年的国民总收入约为32.8亿银两。按照32.8亿银两的国民收入估算,甲午赔款和庚子赔款总计的6.5亿两赔款债务约为1903年国民收入的20%,比今天2.9万亿元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21.6%)还低一点。从这一角度看,晚清的财政与国债状况并不比今天的差。但是由于没有现代金融体系,中国所有的流通的白银只有6-11亿两,而中国30年代以法币收兑全国的银元,含各地军阀私铸成分极其不纯的大量劣元,所得也只有14亿元,一块银元是0.7两左右。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这样的巨额外债造成白银对外贬值对内升值极大的掠夺了中国的资源,让列强们放弃这样的巨额利益,让中国获得金融独立与世界金融体系接轨,没有额外的代价和特别的历史背景,是无法在中国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

1931-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危机,西方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实行货币贬值政策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达到倾销国内剩余产品、转嫁危机的目的。对于当时的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通过这样的纸币对白银的游戏,西方早已经在中国赚足了利益,中国的资产货币化很低,使用实银是西方金融货币掠夺的软肋,直到此时中国已经穷困不堪没有太多的利益可以通过金融货币榨取,同时中国的巨大人口和市场是西方倾销过剩产能的好地方,这样的情况才发生变化,如何提高中国的购买力让西方倾销产品走出危机是当时的重点。1931年918事变以后英美支持中国发行纸币,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在华的势力扩张,日本大量向中国资本渗透,日本将其货币改革建立央行后回收控制的大量白银,再以资本的形式大量借给中国和投资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利益和在经济上控制中国,大量的中国对日借款和投资、贸易以白银计算,同时还有大量日元贷款也是以中国的白银收入担保的,不让日本控制中国也是西方列强的战略重点之一。西方列强对于中国经济和金融的诉求发生了变化,因此中国的货币改革才有可能实施。

由于金本位在危机中主要国家的破产,大量囤积于黄金市场的货币资金转入了白银市场,白银的投机造成银价的波动。为稳定世界银价,美国、中国、印度等八个产银或用银大国,在1933年7月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签订了一项《国际白银协定》。其中规定美国政府每年购银不超过3500万盎司,中国则承诺将不出售1934-1937年销毁银元所得之白银[注解:协定全文及中国的保留意见载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112-114页。]但是,一年不到,美国就违背了它所承担的稳定银价的国际义务。1934年6月19日,在美国国会内白银集团的压力下,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1934年购银法》。它规定美国政府要通过购买的方式,设法使每盎司的白银价格提高到1.29美元;或者把白银在美国货币储备金的比重增加到1/4。这些政策造成白银的价格上涨,在1934年8月9日开始执行该法,下令白银国有化并从世界市场购银。美国的这一行动立即引发世界银价的飞涨,从1934年年初的每盎司0.35美元涨至10月份的0.55美元,到1935年4月一度涨至0.81美元[注解:扬格前引书,225、239页;Blum,op.cit.,pp.190-191。]。银价暴涨西方在中国购买资源的付出加重,同时中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白银不断外流,1934年流出1.80亿两,1935年流出1.86亿两(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国家级规划教材,陈争平,清华大学出版社),银本位币制难以维持,造成了银根奇紧、物价猛跌、利息上涨、销路呆滞、钱庄倒闭、银行关闭等严重后果。美国的收购白银,表面上是说提高中国的购买力和稳定本国采银业,实际上是使得西方其他列强在中国采购资源、原材料的负担加重成本提高,美国所产所收购的白银还可以在中国购买资源控制中国金融,从而使得当时的资源大国的美国产品更具有竞争优势走出危机,因此英国在美国白银政策的压力下为了自身在中国的金融利益,就需要中国改变白银本位变成纸币了,而中国要发行纸币也必须与金融实力最强的英国和控制白银最多的美国货币挂钩。同时中国也是西方倾销产品的市场,为了列强在中国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改革中国的金融发行纸币就成为了中国与列强一致的需要,也成为了中国放弃银本位的金属货币进入央行时代建立自己的金融货币体系的历史机会和时间窗口。

在此背景下南京政府开始发行纸币,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藏之白银、银元统由中央银行收兑,同时规定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193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谈判后,签署《白银协定》,由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美国维持银价的稳定,换取美元作为法币发行的外汇储备,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

中国政府发行法币的政策一公布,英国驻华公使立即发出英皇敕令,要求驻华英商和英国侨民遵守中国法令接受法币,不得再使用白银。在中国处于垄断地位的汇丰、麦加利等英资银行也率先交兑库存白银给中国中央银行,让中国政府一下子集中了3亿两白银实银,在军事统一中国以后,成功地在经济和金融上再一次达成全国统一。中国历史上的纸币发行信誉极差屡次失败,中国的政府纸币能够发行成功的关键是有了西方外汇的信誉和占中国金融垄断的外资英国央行的支持,而中国纸币挂钩英镑是英国金融资本更大的利益,而对于中国更大的意义是中国与英国的进一步结盟,这样的结盟对于中国将来改变自身地位是非常关键的,英国是愿意支持中国在东亚成为列强之一制约日俄保障英国利益的。所以我们需要看到的就是中国的纸币的发行没有当年头号强国英国和崛起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他们的支持也有限制日本在东亚坐大的战略目的,而中国日后能够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废除,更关键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金融与英美挂钩,经济金融一体化后这些不平等条约成为了自由贸易的国际金融资本的障碍,否则在抗战中英美不取消这些条约你也一样必须与英美结盟,要知道当年日本逐步废除了英美对于它的不平等条约,也是在日本的货币与英镑挂钩,与英国经济一体化之后,但是后来日本想要中日货币一体化把英美抛弃在外,也成为了英美支持中国的经济基础。至1936年中国对外外债是20.46亿海关两白银,各国在华投资29亿两,在华民间债权、财产、房产等70亿两(《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P34,P68),这样的外国资产全部从白银被置换成为了法币,这些财富是中国GDP的三倍,是中国法币发行量的八倍,不得不说是中国金融界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胜利。而这些资产和债权等自西原借款以来是以日本为多,英美这样的政策是慷他人之慨!以后我们还要详细分析其中对日的博弈。

中国发行的货币与英美货币挂钩,本身就是符合英美的重大利益,同时中国发行货币收兑了大批的白银与英美置换成为外汇,也就是他们的纸币,这些外汇所换取的白银流入了英美腰包,在经济危机后成为了重要的贵金属储备,平抑和控制了英美由于危机和信用破产可能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中国由于发行纸币购买力增加也消费了英美危机中过剩的产能,这样的结果对于英美是大大的有好处的,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绑定英美货币与中国今天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有很大的不同,因为那个时候是完全可以自由兑换的,并且这样的挂钩还要以你自己的贵金属白银为储备与列强置换的,这实际上就是把中国的金融控制权交给了英美,英美的货币政策的变动,直接影响中国,而且更给英美以纸币换取中国的白银提供方便,你的金融不是本国国家信用而是英美的外国信用,英美货币的信用取代了你的贵金属天然信用——白银信用。白银是有限的,如果是白银把中国所有的白银给了也还不清债务,只要你支付白银,结果就是内部的通缩,最后会让你死得很难看。这样你的经济金融都被控制。文章中已经说了中国所有白银才6-11亿两,外债是20多亿两,你是根本付不起还不清的。就如现在要是以黄金支付债务,人类历史上所有的黄金产量是12万吨,也就是4万亿美元,美国的8000吨黄金只值3000亿美元,所以黄金要成为货币就必须涨100倍。但是你按照现在的金价把债务折合成为黄金以后让他黄金支付,在经济手段上他只有付不起然后听命于你,或者就是武力解决了。而将贵金属变成信用货币,那么就可以随着市场贬值了,在你所控制的市场下主导权就易位了。

我们还要注意到的就是日本的国家金融体系的建立,也是取得了英国的支持实施才得以进行的,日本把甲午战争赔款强迫中国兑换成为英镑,使得英国等列强对于中国进行了金融货币攻击掠夺巨额财富,日本在把中国赔付的4000多万英镑变成发行日元的储备,这样才取得了日本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这实际上是日本向英国等西方列强上了贡的!也不是日本仅仅通过维新就可以办到的。要知道对于西方列强,绝对不会愿意无条件的让那些被掠夺的、没有自己金融货币体系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能够建立自己的货币金融系统,以此避免他们将来的货币金融掠夺取得经济独立的,一个国家的维新图强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自己独立的金融货币体系,中国变法搞了那么久也没有把银本位改革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不是你不想搞,而是你的命脉操控在他人之手,控制你的列强不允许你搞!奴隶要获得解放,武器也被奴隶主控制,能够做到的就是利用奴隶主之间的矛盾进行博弈为自己取得生存权,其中的艰辛和代价是难以对外人说的。

中日战争很大的原因是中国放弃银本位发行纸币,在中国这样的金融货币改革中,日本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还损失很大,因为各路军阀向日本的大量的借款等等是以白银计算的,日本之所以给这些军阀大量借款,就是为了控制中国和侵略中国,中国放弃银本位以后,日本要白银也无法当做货币使用,价值大大降低,不要白银要中国的法币,肯定是吃大亏的事情。这些借款对于日本本身也是一个重大金融资产和国家战略,一旦变成了中国的纸币,挂钩在英美货币之下,这些借款就要随着英美货币的贬值而贬值,并且也被英美控制了,同时日本也大量持有白银,日本在华投资更是以白银计算,这样的金融改革日本是吃亏不小,日本是中国最主要的债权国和经济往来国家,中国的货币改革却不与日元发生关系,这样英美也得到了间接操控日本利益的好处。

在此对于日本的巨大压力下,中国在取消银本位之前与日本签署了和平协议做出重大让步,让日本在华北驻军,华北不设防等等,中国北方的军事屏障没有了,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的就是中国金融体制的建立没有与日元挂钩,没有与中国经济和债务往来最密切的日本货币挂钩,这就是中国的重大利益。中国与日本的贸易不再是白银了,这样以当时日本的出口以中国市场为主、在日本的海外投资也是面对东亚市场的,中国的白银实银收入变成了中国的纸币,在华投资的资本也变成了纸币,这些都将随着中国政府的金融政策而受到影响,直接影响了日本的外汇安全。更重要的是中国一旦建立现代的金融体制,中国的金融能力就会发生重大作用,对于日本资金的依赖就没有了,当年日本对华的资金实际上就是日本印刷的钞票和日本改变银本位从本国收兑的不再作为货币没有重大用途的白银,日本给中国的资金借贷也是取得巨大利益的。同时中国市场的发展直接给日本产品造成竞争,也会吸引西方投资离开日本直接投资中国,这对于日本经济和国家发展是有重大影响。中国对日战争根本制胜战略需要的是战略收缩,集中兵力在长江沿线的水网丘陵逐级与日军决战,而不是在京津和华北大平原!历史进程印证了这个战略的正确。这样把华北主要兵力调往江淮集结是战略需要,所以把华北不设防没有战略损失更多是政治损失,而在貌似丧权辱国的和平协议之后,中国的精英们在经济和金融上就对于日本痛下狠手了,这是中国的扮猪吃老虎,经济、金融的利益是国家崛起的实质,是一个国家长远根本利益,国运之博弈要有战略全局观念。

日本自西原借款以来,就谋求以日元侵略控制中国的主权,日本寺内内阁在大约两年的任期中,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贷款,总数达三亿八千六百四十五万日元(当时一日元大约值二银元,日本多要求银元结算,中国全部流通的银元约14亿元,由此可以想见规模之巨大),日本在政府幕后支持下的民间对华的白银走私活动就更加猖獗,日本对华的过度借款导致国内经济问题甚至让寺内内阁倒台。为了逃避四国(英、法、俄、日)银行团规定的约束,决定以“经济借款”的面貌出现,让兴业银行、朝鲜银行、台湾银行另组特殊借款团作为投资团体,由大藏省拨出一亿日元发行兴业银行债券作为周转金。日本以这些贷款希望得到中日货币一体化的重大利益,在中国军阀混战的局面下让日元成为中国实际的通用货币,让中国发行与日元关联的金券,进一步控制中国的主权。而中国通过日本的资金迅速发展了经济和国家统一,在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以后,中国的精英却利用日本与西方列强的矛盾,利用日本贷款的“民间性质”,成功地与英美暗度陈仓,中国的金融体系不与日元而是与英美货币挂钩,给了日本巨大的打击,大家想一下如果是政府借的白银货币政府收兑白银要给一个交待,而你“民间行为”按照中国货币银元结算,政府换新货币了,你是必须接受的,日本的在华金融资产被中国的货币改革大清洗。这样的结果是日本对华政策和外交的重大失败,直接导致了二战中日本与美英的对抗和中美英的结盟地位,使得中国得以翻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金融资本的力量,你的金融是哪个阵营,决定了你的国家是哪个阵营。

我们可以想一下,当初日本要以白银结算,就是要挤兑中国的实银,现在变成纸币,虽然与英美货币挂钩但是是被金融衍生很多倍的。这样的结果就是中日的商务往来和国家债务都变成了中国货币法币进行结算了,即使是在当今,为了国际货币的结算权也是值得打一仗的,美元的国际结算权是美国的根本利益。日本西原借款政策以低利率无手续费的强迫中国借款巨额日元,本身就是要如甲午战后的西方列强的金融侵略一样,以借款挤兑中国的白银,中国的实银货币无法金融衍生的。在中国发行纸币以后,日本要中国归还的结果就是中国可以以与英美挂钩的信用货币偿还,英美的资本把日本的资本挤出中国,日本以前的低利率成为了白白的损失,这里还没有计算日本与中国更多的白银往来的损失。而后来中国法币故意的大贬值和战后日元的贬值,导致日本对华应收款和债权飞灰湮灭,战后日本的战前债务只够买草纸的了。这里是中日金融精英的角逐,而中国的目的也就是依靠英美算计日本,孔祥熙、宋子文、戴季陶等人对于日本是有深刻认识的,随着日本的战败就是中国金融大亨的崛起和日本金融资本的惨败,当初这些金融大亨们都是日本的债务缠身的,战后是资产损失不多债务贬值到可以忽略,解放前中国几大家族成为金融寡头的财富更多来自于对于日本的金融博弈。看一下荣家在战前战后的经济情况就知道了,战前荣家的资产负债率接近90%,而战后荣家就资本雄厚准备大发展了(见荣家传记《荣氏家族》)。而宋子文更是成为了与成吉思汗、和绅等人进入世界历史富豪榜的六个中国人之一。

在中日战争的金融争夺中,中国是的金融资本是大获全胜的,而且这样的胜利开始于战争全面爆发以前,中国解放前官僚金融资本的利益来源很大程度上是对于日本的金融货币战争的胜利,因为沦陷区的民族资本已经被日寇掠夺,中国自给自足的农民是不会受金融掠夺的。本人的祖上曾经是戴季陶的机要秘书和戴季陶与蒋介石合办的证券交易所的红马甲,戴季陶是中国第一日本问题专家,当时是中国对日特别外交委员会主任,家里人的口授历史还是有依据的。在国内一片卖国的叫骂声中,中国金融资本狠狠地赚了日本一大把,中国人不傻,就是容易被买通,那个时候的孔祥熙、宋子文和戴季陶等人都是自己的根本利益在中国,不是中国现在的金融官僚的妻儿都在国外自己号称公仆没有财产。那个时候中国的精英很知道韬晦,在一片的卖国骂声中吃了日本的豆腐,让日本有苦说不出,也就是戴季陶所说的“中国强则日本为妾,中国弱则日本为狼”,现在的情况是反过来的。

中国在英美的支持下进行的货币改革,清洗了日本的在华金融资产,而且在英美的支持下又有了中国自己的金融力量,中国的经济注定快速腾飞而相对的依赖中国资源和市场的日本必将衰落,所以日本需要的是尽快地以战争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而中国需要的是尽力保持和平争取发展时间,所以此时对于日本的妥协、忍让,不是软弱、卖国而是韬晦,中国需要的就是积蓄力量的时间。由于有英美的支持,日本想要阻挠中国的金融货币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为日本无法与英美正面开战,日本又不甘心失败,那么就只有制造事端与中国再次进入战争了,这也是中日的抗日战争爆发的经济基础,而日本在占领了中国广大地区以后,立即以极其低价的伪货币收兑中国的法币,然后拿到英美进行兑换以攻击中国初生的金融体系,此时虽然英美支持中国但是限于欧洲德国希特勒的威胁无法脱身,使得日本得以在中国采取军事行动和金融攻击。

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大量搜罗法币然后运至上海、香港去套取外汇资金,再以此到国际市场上去购买侵华战争所需的军用物资。面对日本的金融攻击,国民政府在1940年取消了法币“无限制买卖外汇”的规定,结果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利用法币套汇的阴谋,让法币大幅度的贬值不光是集中经济资源取得了经济上的对于战争的支持,也使得日本在敌占区收集的大量法币成为废纸,更是使日本金融资本在华投资成为废纸(当年使用银元结算被置换成为法币结算了),抵消了日寇在中国掠夺的法币的财富价值,法币贬值损失最大的是日本侵略者和汪伪政府,因为他们占据中国沿海富庶地区置换和控制了当时大部分发行在外的法币。要注意这里换钞是不行的,因为战线没有形成疆界,汉奸等也可以过来换钞的,印钞是唯一办法,印钞对于本国国民的损失就相当于特别征收的战争税了;要知道当初汪伪以一比一置换法币的储备券,在法币大幅度贬值后的抗战胜利时,购买力与法币的比值是1:200,而日本侵略者更以伪造的中国货币在敌占区换取真币再套取物资(见:央视《探索发现》栏目《金融战争:毒钞》)。在此我们还要知道发行的货币不是都在流通,很多货币是被储存起来的,流通是货币的支付手段的体现而储存是货币的财富储藏手段的体现,而这样的收兑实际上是要把储存的货币也收缴上来的,这样的货币量会远远大于市场的流通量,也就是银行存款也都提取出来了。因此如果维持货币币值,要花费巨大代价而且这些代价的利益被敌人取得,这就是给日伪敌人输送巨大利益的资敌,因此对于抗战时期的法币贬值要一分为二的看待的。

而中国让法币贬值并且使得当时收兑的银元重新发挥作用,为战争提供了大量的经费,因为这些银元也要到敌占区流通的,把敌占区的物资,主要是粮食,通过商业流入了中国控制区,否则中国的大西南一下子涌入那么多的逃难人口,粮食等供应是无法解决的,虽然日寇封锁,但是当时的战线犬牙交错是难以封锁住的。这样的举措就如当今美元要不断地贬值而黄金要暴涨一样的道理和金融过程,而日本由于战争大量日元在外,还发行大量的日本国债和票据,比如:军票、抵用券等等,民间一直要求兑换日元,因此日本也采取了日元的巨额贬值政策,这样的政策对于战前日本的债务国中国也是极大的得利的,这样的国际金融博弈下贬值不是挤兑国内的财富而是挤兑竞争对手的手段。

中国放弃与英美货币挂钩的政策同时也给美英造成了在中国的金融控制权的丧失,英美干预不了日本侵华也就干预不了中国的此项金融政策,中国借此取得了金融货币的自主权,中国的货币与世界列强保持了一致,都成为了不需要外汇挂钩和贵金属本位的纯信用货币,这是中国近代国家主权上的重大胜利,为后来的二战中英美彻底废除对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打下基础。这不是政府搞恶性通胀压榨老百姓的事情,更有国际博弈和金融博弈的重大利益在里面,不是简单的政府无能,这与后来内战中的情况是有区别的,就是论事的指责政府的行为是短视和不负责任的。面对日本在亚洲的扩张,英美在中国的利益受损,美国对于日本逐步勒紧经济制裁的绞索,在经济上大力支持中国的抗战,但美国出于大西洋和欧洲更为重要的考虑,又不愿意过度刺激日本立即进入战争状态,以保持外交的“灵活”性,故仅仅支持美国“自愿”人员到中国参战。美国政府冻结日本资产以后,开始并没有打算立即实行石油禁运,但由于在冻结令的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鹰派人物——国务卿迪安.艾奇逊的坚决主张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冻结资产演变成为事实上的石油禁运,太平洋战争就不可避免了,实际上是美国逼着日本在太平洋进行战争,因为美国与中国的金融利益是联盟。

中国能够进入英美的胜利者的阵营,与中国当时与之的金融利益联系和国际政治博弈是分不开的。中国通过这样的博弈进入了英美的阵营,要知道在一次大战以后一直是德国在拉拢中国,一战中也是日本比中国对德积极,日本与英国在日俄战前就结盟,而日本与英国、美国也都是海洋国家,中国与德国是大陆国家,在一次世界大战日本是与英美结盟的,在日俄战争以前日本就与英国结盟,再往以前日本在甲午战争后的赔款也是按照英国人的要求让中国以英镑赔款,而日本与英国都是岛国,所以日本与英国的渊源极深,日本在二战开始时实际上是更有机会成为英美的盟国,但是在巨大的金融利益和金融同盟面前,政治要服从经济。在中日战争开始以后的很长时间双方都没有宣战,直到太平洋战争以后中国才正式对日宣战,其中的原因就是中国要谋求在胜利者的阵营,英国是当时百年来的头号强国,而当时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也是经常是与英国是高度一致的,美国是当时GDP和资源世界第一的新崛起的超级大国,相比之下德国虽然在希特勒上台以后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的背景下只能算是一个暴发户,因此谁的实力强是很清楚的。在中日爆发时中日实际上都想呆在英美的阵营里面,因此谁都不宣战让自己走向这个阵营的对立面,中国在阵营内争取英美的支持来限制日本,英美不能容忍日本彻底打败中国,而日本是接受不了中国的金融投靠英美清洗日本在华财产并且在亚洲取得金融优势和经济竞争优势,因此日本与英美为敌的豪赌就不可避免了,中国取得与英美的平等盟国地位而日本走向德国成为英美的敌人。对于弱国的崛起翻身,站好队跟对阵营是最关键的。所以战争就是经济的继续,在金融上谋划和博弈的成功,成为英美阵营的成员,才是我们对日战争的根本保障,最后世界大战的分野也是以金融利益划分的,中国的货币与美英货币的挂钩是关键因素之一。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日伪还发行了满洲国圆,是满洲国的流通货币,发行单位是满洲中央银行。在1932年6月到1945年8月间为满洲国的官方货币单位。满洲国圆发行之初和中国的货币一样,都是采用银本位制,是由23.91克的纯银所定位。1935年11月起,改实施与日本相同的金本位制,与日圆等值,另外满铁附属地和关东州也使用朝鲜银行发行的朝鲜圆。由于中国发行的法币即使是不断的大幅度贬值,法币也是始终信誉高于满洲国圆、朝鲜圆,与法币挂钩的英美货币信誉始终高于日元,敌占区与内地的疆界无法封闭,因此造成了巨大的吸金效果,大量财富和资本从满洲国内流,因为人们不愿意自己的真金白银被日寇掠夺而是换成法币再兑换英美货币。同时在日本占领区的欧美租界,法币还是租界的流通货币,法币信誉还远远大于汪伪的储备券,由于抗战初期日本没有与英美宣战,无法控制大量敌占区的财富流向租界变成法币,即使是在日本与英美宣战后法币退出租界,由于战线边界无法完全封锁和法币信誉高于敌伪货币,法币也在敌占区地下流通换取了大量资源流入国统区,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为中国政府和对日的抗战争取到了大量的经济支持,有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才是中国能够持久战的根本。不要说法币怎样的贬值,法币的信誉始终高于敌伪货币,要看贬值的相对性,中国政府虽然败退西南,但是始终控制着中国全国的金融命脉的制高点,有了金融体系的支撑力量,让敌占区的物资也源源不断的流入统战区,中国的持久战才可能在日本控制了中国发达地区以战养战的情况下得以实现。

这里我们还要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进行宣战的,以前的你死我活的战争居然没有宣战,日本不宣战就是希望呆在英美的阵营让英美不便于干预,而中国不宣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要保持自己的货币在国际上处于非交战的状态,这样货币就可以在国际流通和发挥国际贸易的作用,给中国带来大量的物资,并且这样流通的货币的对价是日军占领区也要承担的,因为日本没有宣战,对于来自国际的法币是无法拒绝的,因此在当时的上海租界,法币还是核心货币,以此使得敌占区大量的物资受到中国金融货币的控制。

本来按照日本的以战养战的如意算盘,战争物资资源均来自中国占领区,而且事实上不仅对华战争,日本的太平洋战争的很多资源也来自中国占领区,所得大于战争消耗,日本二战中在中国战场上是经济得利的,哪里有长期战争的重大负担?而中国控制的大西南当时的工业产值只有敌占区的百分之几,这与在甲午时期中日实力对比下李鸿章提出的持久战的想法是根本不同的,你如何可以持久战?如果仅仅以两个国家而论,对方占据了你90%以上的经济基础打你只剩下的不到10%,你如何能够持久战不被征服?持久战的前提假设是根本不能成立的。南明当年对满清,以当年江南的富庶和人口,物资和军力的差别比抗战之时小多了,满清的占领征服地区也是各种游击、反抗不断统治非常不稳定,南明江南的抵抗也非常地英勇,结果一样是被征服,中国此前历史上没有一个退守大西南能够长期苟且的政权,更不要说是东山再起了。1943年时,东北以占中国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产了占全中国49.4%的煤,87.7%的生铁, 93%的钢材,93.3%的电,69%的硫酸,60%的苏打灰,66%的水泥,95%的机械,1945年时,东北的工业产值超过日本本土,全中国工业总产值东北占85%,台湾占10%,而日本还占据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京津塘、胶东、武汉、南京、香港等等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和朝鲜半岛,实力对比如何、谁更能够持久是很清楚明显的。所以持久战的理论需要更深的基础才可以实现,小米加步枪的地道、地雷、麻雀战和重兵集团的一寸山河一寸血都不是问题的本质或全部。而只要中国站到了英美的阵营,英美不可能容忍日本吞并中国,这就不是两国问题了,日本没有实力与英美掰手腕。有英美支持就可以时间换空间的持久战了,日本在美国禁运下是难以为继的,美国的飞虎队就如我们当年“为了志愿而参战”的志愿军,开战斗机可不是打打枪,普通雇佣军是干不了的,没有正规军人的背景是不可能的。英美从东南亚给中国提供了大量物资,确保了大西南的经济命脉和中国的持续抵抗力。所以在加入英美阵营与英美金融资本成为联盟以后,就可以专心处理国家内部事务而不用担心日本,平息国内战乱发展经济,中日必有一战而日本必败,这就是胜于庙算的力量,这也是经济基础决定战争成败最好的诠释。中国当年不宣战一贯呼吁外交解决中日战争又不给日本实质让步,通过外交斡旋让国际社会制裁日本,就是要把日本拖进与英美战争的泥潭,这里博弈的是千年国运而不是一时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中国精英的鸿鹄之志是普通燕雀难以知道的。

所以对于中国近代的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取得独立,不是中国简单的师从西方的维新而来的,是与西方列强博弈而来的,是付出了被掠夺和白银外流的代价,同是间接也付出了战争和恶性通胀的代价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因此维新能够成功的基础也是取得博弈的平衡,是在西方列强的支持和对日金融战争胜利的前提下建立的,是需要有基本环境保障的,不讲前提的维新不是陷阱也是拔苗助长,会被列强绞杀在成功前,会给民族带来灾难和倒退的,中国的崛起是需要有坚强的忍耐力进行隐忍和韬晦的,是要忍受国人的唾骂和历史的曲解的,愤青怒骂易,老城谋国难。

这样的货币改革和金融体系的建立,就是一场针对日本的金融货币战争,这样的战争中中国货币金融体系挂钩英美,摆脱了日本的在华金融货币的控制,清洗了日本在华的金融资产,并且直接导致中国与英美结盟进入二战的胜利者的阵营,而日本在亚洲金融阵营被挤出英美集团以后,日本与英国的盟国关系就宣告终结,日本只能与德国结盟与英美为敌,这是以金融为制高点的经济基础确定以后,随后的政治和军事实际上是已经胜于妙算在意料之中的了,对于日本而言,在金融博弈后导致脱离了当时头号强国英国和新崛起的大国美国的阵营,被清洗了主要海外资产,就是被打下了地狱,随后的历史进程和战争发展也是使得日本遭受了彻底的失败,对于中国在二战前能够从被英美列强鱼肉的角色进入英美的阵营,其中深刻的经济背景是必须透彻认识的。

本文摘自《北京纪事》杂志2006年第2期

  票贩子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单独的个体行为,在其身后,必然存在着一个不法的利益联合体。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大量的票源,在车票供不应求之时予以不同程度的加价,损害了数以百万计的购票者的利益。

  关系网截流了多数票源

  要弄清票贩子手中的票是怎么来的,就先得弄清北京铁路局与全国其他路局相比,票源为什么紧张?

  我们可以算一笔账:比如我们上车调研的107次,共有17个车厢。其中1~5节车厢是硬座,每车厢定员118人,5节车厢共定员466人;6车厢是餐车;7车厢是软卧,定员30人;8~17车厢是硬卧,每节车厢定员60人,10个硬卧车厢共定员600人。

  一列火车的硬卧定员是600人。

  通常情况下,600张票都是怎么分出去的呢?如果以100张票为单元的话,通常被划分为六个单元处理的。

  第一单元:中办、国办、中央军委要留一部分(尽管用这些票的人可能是中央领导的保姆,但也必须留出来);

  第二单元:公安部、文化部、外贸部等国家八大部委得留一部分;

  第三单元: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家级的媒体得留一部分;

  第四单元:全国各省的驻京办事处、各大酒店宾馆的旅行社得留一部分;

  第五单元: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公安局的领导,北京四大站的站长每人得分几张,专门用于特殊情况的批条子,这一块又出去一部分;

  剩下的一部分,按道理应该留给普通民众了,但又有约六七十张票流入票贩子手中,因此,留给排队买票的旅客只剩下二三十张了。就这二三十张的竞争还没结束,因为售票时间一到,全国各联网代售点都在同时抢这一张票,谁的手快谁就先抢到手。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旅客排队,三天三夜都排在第一,但售票员永远告诉他,没票了,不是她不给你卖票,而是电脑里没票了。

  由此可见,北京的机构多、官位高、有钱人多;办事讲究效率,不在乎用钱去砸开关系网。铁路这张关系网,在北京尤其有优越性。

  根据我们的调查,票贩子手中的票通常有以下几个渠道:

  一是通过铁路局内部职工获得;

  二是通过代理的方式获得票源;

  三是通过雇佣大量流动人员排队,抢购窗口车票,然后加价出售。

  在以上三个渠道中,第三种办法获得车票的成本高,耗时长,又存在相当的风险,是票贩子不得已的下策。除此之外,票贩们还另有特殊渠道。那些专门留出来的数百张票,它的使用率通常情况下只有67%,那些用不上的票,就从四面八方通过种种渠道流到票贩子手中,再由票贩子加价后,流向旅客手中。

  比如老票贩子“马大姐”,被警方抓过无数次,甚至劳教过两次,但每次都有方方面面的领导出面捞人,令人不解的是,一个票贩子的事,竟能捅到中央、国务院。

  无根新移民

  经过十数年的磨合及利益共谋,北京站和西站以它容纳百川的特性,于不经意间,就地培育、庇护和滋养了一个畸形阶层——票贩子。

  有些非法的售票点加价20至100元不等,出售火车票。这种售票点,几个人就可以开。找一个外地人集中的地方,或者有个门脸就行,立个牌子就可以干了,一个登记的,雇俩跑售的,就开张了。

  目前,经北京铁路局批准,在全市范围内设有300个火车票代售点。每个售票点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一、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上;二、必须购买北京铁路局提供的价值7万元的电脑售票机;三、每年向北京铁路局交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按照铁路局规定,这些代售点每卖出一张票,允许收取5元钱的手续费。但对于经营者来说,这无疑是无利可图。于是,他们常采取另一种变通的方法获利:即非法再注册一个火车票售票点,每售出一张票加价30~50元不等,而合法的售票点则暗中提供票源。万一非法售票点被人举报后,被警方取缔,只要不交待供票方,合法代售点照样经营。

  据调查,这类非法代售点,在北京约有800~1000家。无法详细统计具体数字的原因是,刚开没几天的点,被警方打掉后,过不了多久,托关系一找,又开了。这个市场一直处于开开关关的状态。

  在我们访谈的票贩子当中,年龄最小的是14岁,年龄最大的77岁。值得回味的是,那名14岁的小票贩子就出生在北京站,他的成长环境就是北京站的环境和倒票环境。他的父母80年代末期就来到北京站倒票。因此他是真正的第一代倒票者的后代。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类似的情况很多,比如一个绰号叫“小欧巴”的,今年已经20多岁,他自己也说不清父母是谁,常常有人开玩笑帮着他指认父母,总之,他是个私生子,当然也以倒票为生,是票贩队伍中的“小老泡”。在北京站泡大、耗大的,哪个角落都是他的家,哪儿又都不是他的家。我们几次见到他时,他都忙着拿票,开一辆时尚的带斗大摩托。据说因为有钱,还找了个女大学生当媳妇。暑运期间,警察又被“小欧巴”骗了一次。那次,警察把正在倒票的“小欧巴”抓了起来,要办15天的拘留,他苦苦哀求警察,说媳妇怀孕8个月,家里没人照顾。警察信以为真,把他放了。后证实,“小欧巴”说的是假话,但已找不到人。凭经验,警察认为他过一段时间又会冒出来,但那时已没有理由拘他了。在北京站和西站长大的“小欧巴”们,虽然没上过学,却早已练就了对付警察的种种游戏,他们的社会经验老成,即使不从事倒票,改行做其他生意,也游刃有余。只是,这种怪异的成长环境导致的畸形心理,这种污染教育下的怪胎,与所倡导的和谐社会而言,是个不和谐的音符。在涌入京城的务工队伍里,如果说“留守孩子”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那么在无根环境里长大的“无根孩子”的问题正浮出城市水面。

  我们先后多次深入票贩子的居住区域进行观测,发现他们的实际生存空域比我们想象的要脏、乱、差很多,这种态势上的恶劣程度与他们可能的收入成反比。

  第一类,倒票获得丰厚收入,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大多在城区买了一套,甚至多套楼房,让家人或亲戚住,这就是所谓的“上楼”型。而他们自己为了倒票的方便,大多数仍在车站附近租房。

  第二类,已经挣到不少钱的票贩子,为了倒票的便利,有条件在北京两大站附近租房,像江擦胡同、镇江胡同及治国胡同。这个区域的月房租约在500~800块左右。这就是所谓的“平房”型。

  第三类,倒票所赚的钱只够维持生计的人,大多住在城乡结合部,比如39路和43路终点站附近的票贩子们,选择住在这些区域,一是图房价便宜,月租档次200~300元不等;二是图交通方便,两路车都直达北京站,上下班方便。尤其是宋庄一带的出租屋都在地下室,七八平米一间,小得像个鸽子笼,一层地下室能有一两百个“鸽子”屋。这就是所谓的“鸽子笼”型。

  第四类,倒票没赚到钱,但又依靠倒票生存的人,大多住在北京城区的郊县,比如通县、昌平一带。

  第五类,多是些东北籍的年轻人。白天在两大站倒票,晚上坐车赶到通州的八里桥一带去看场子,那里有四十余家发廊和歌舞厅。这就是所谓的“看场子”型。

  我们在调查中得知,票贩子中的“老泡”们,在是否继续从事倒票、是否转行的问题上,考虑最多的是国家针对他们的行为将怎样立法。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来解释,就是票贩子们的损失是否大于收益。票贩子们倒票所获得的收益,如果大于倒票失败受处罚之后所损失的,其中包括面子损失、精神损失、金钱损失等等成本损失,他就会继续倒票;相反,他就不干了。正如票贩子老菊花和张安所言,“如果把退票口接票的人抓一个判三年,把拿票的人抓三个判三年,那么,北京站的票贩子立马都消失了,没人愿意再干这一行。”

  挣钱多,受气更多

  被访者:锅底,42岁,东北人,初中毕业

  这是距北京西站南广场约一站地的一个社区,锅底住在其中一个略旧些的楼房里的一层。锅底告诉我,这间屋子属于他了。包括地下室的600平米在内,他花了35万买了下来当旅馆,他手下的二十几个员工都住在地下室。锅底在西站还与人合伙包着三个电话亭,一个休息室,他抱怨现在的生意很难做,各路神仙都得拜到,得罪谁都不行。

  问:你都做那么大生意了,怎么还倒票?

  锅底笑:不倒票怎么生活?你去问问,凡是在车站做生意的,哪个不沾票,不沾这玩意,他就不用在车站这地方干了,可以换个地方嘛,还安全。告诉你吧,这些人在淡季时,做自己的生意,一旦有机会,一到旺季,那是“全民皆兵”啊,组成一个倒票的大队伍。

  问:你手中的票是从哪儿拿到的?

  锅底神秘地一笑,说:这事您就别问了。问我也不跟你说,但你是聪明人,肯定会想到售票厅里咱有人呗。

  问:你是跟售票厅里的售票员有关系吧?

  锅底:哪个拿票的跟售票员关系不好呢?售票员都不是省油的灯。我就亲耳听过售票员对一个票贩子说:“喂,我那手机怎么不好使了呢?”“我家小儿子啊,今年上初中,需要用电脑了。”只要售票员一发话,你看吧,那些票贩子不是塞钱就是买好东西送上门。

  问:北京站和西站相比较,哪边好倒票?

  锅底:北京站有好车次,像上海、南京、大连,这些车上的乘客有钱人多,好侃票,只要给好铺,他们不在乎加几十块钱。比如今天,青岛、大连归票都一百多。而西客站始发的车主要是京九线、京包线,坐车的人都没什么钱,穷人多,所以很难挣到他们的钱。

一则寓言

     一个山村里的居民深受山里的虎狼之害,村民深受其害却无法可施。突然一天老虎发威准备把狼给咬死了。一只狐狸平时跟老虎关系不错,这次得了一个给狼辩护赚钱的机会,但思想上没能充分意识到虎狼纠纷的性质,玩的有点过,惹怒了虎。其实此事非同小可,老虎本意并不是什么为民除害,主要是想做出点所谓的政绩,向其他的豹子、熊、野猪什么的显示一下自己的威严和能力,最好能成为真正的山中之王。

     这下麻烦大了,老虎不但要灭了狼,现在要把狐狸也咬死。这时有一只么鸡也跳出来说,狐狸就该死,因为它是只花狐狸,前两天还在鸡窝里耍过流氓。但它并没有提供相应的证据。山村里许多明眼人纷纷指出,就算狐狸罪大恶极,也必须经过公开合法的审判,才能就把狐狸给咬死。如果未经合法的手续,就简单粗暴地咬死狐狸,这样是不对的。开此先例,将会助推老虎到疯狂的边缘,以后老虎会更无法无天,造成更大的祸害。

     一些头脑简单的村民反驳说,以前老虎欺负人时,你们怎么不反对,现在要收拾狼和狐狸这些坏东西了,你们却在这里说三道四。

     一时间,明眼人指责头脑简单者是为虎作胀,头脑简单者指责明眼人与狼和狐狸是狼狈为奸。双方口水横飞,打得不亦乐乎。这头公案成了最大的热点,也注定会在山村的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

     其实双方都有点扯,山村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个坚固的笼子,把豺狼虎豹关进笼子里才能一劳永逸。

     不知道是哪个人说的:“民主就是把当权者关进笼子里”。

网友的困惑:

    在我们公司有这样的规定:公司所有中层干部加班是没加班费的,员工是有效益才有加班费(加班费是3元1小时)。因为我们是计件生产,要完成基本的产量才能产生效益工资。公司所定的产量,我们几乎是每个月总共加班50小时才能产生100—150元的效益工资。

    想问,我们公司这样做对吗?我们是否应该要回加班费?(我在这家公司工作7年,中干做了3年,总记加班3000小时左右。)

[答复:]

    你们公司这样的做法存在两个误解,而且这两个误解在国内比较普遍:

    误解一:公司管理人员加班属于自愿加班

    这个误解首先可能来自对于不定时工作制的误读。不定时工时制是对无法确定上下班时间的岗位实行的一种特殊工时制度。不定时工时制的员工除了法定节假日加班计算三倍加班费外,其他时候没有加班费。劳动部1994年发布的《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第四条规定:“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一)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少企业看到这里,以为管理人员就可以不给加班费。

    殊不知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公司中处于管理层级最上面的一些岗位,比如总经理、业务总负责人等。他们经常外出开会、出差,难以统计上下班时间,所以国家才许可其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反观公司中层干部,这批人正好处于既管理他人,同时又被管理的地位,坐班要求很高,可以正常统计上下班时间,通常不存在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基础。

    另外,按照劳动部的《审批办法》,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必须要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审批。未得到审批前,不能擅自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你可以向公司了解一下,是否有这样的审批,才实行中层干部加班没有加班费的规定。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高层认为,中层干部已经属于管理人员,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时间能够控制,由此产生的加班应该算作他们自愿加班。这种观点是对公司加班制度的一种检验。加班(包括加点)在公司要求下,且得到员工同意后延长工作时间的意思。这里必须有双方意思表示的存在。如果是员工自己擅自延长工作时间,当然不能按照加班来算。

    误解二:计件工资不存在加班费

    计件工资是一种薪资的计算方式,它不是按照工作周期来计算的,如月薪、周薪等,而是按照工作完成量来计算的。但是这种薪资计算方式和工时制度不能混为一谈。有些企业错误地认为,计件制的员工在延长的工作时间中,获得了更多的劳动报酬,这就是加班费。实际上,在延长的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劳动成果,其工作计件工资标准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倍数执行。如原先每件10元,那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期间,每件应该不低于15元,而休息日加班期间每件不低于20元。

    你所在的公司加班50小时才能获得150元额外的效益工资,每小时对应的加班收益是3元,如果按照150%的加班费倍数还原的话,其非加班时期的每小时工作产出大约是2元,按照每月工作166.64小时来算,单月工资只有333.28元,这明显是不合法的。如果工人的平均产量显示大部分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基本产量要求,那说明基本产量的确定偏高,需要修改。基本产量(其实就是生产指标)应该是让大部分员工在未加班的情况下可以做到的。

    当然,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维护权益的方式。仲裁或监察都要以事实为依据,你说7年加班有3000小时,你可以提供这3000小时的明细清单和相应依据么?此外2008年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前的加班诉请,只有60天的时效,这些部分至今都已经丧失了仲裁的可能。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虽然将时效延长到了1年,但是仍然是有时间要求的。如果你们准备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寻找证据是很重要的。

    1.有疑问就发问。不要害怕问问题,即便是别人都没问过的问题。

    2.经验比权威更重要。如果有专家、权威人士要让你相信什么和你的实际经验向抵触的东西,不要被他们吓倒。

    3.理解对方的意图。别人找你谈话的意图是什么?他们对你所说的话有没有什么背后的原因?

    4.不要觉得你必须随大流。

    5.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你觉得不对头,很可能真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6.保持冷静。保持冷静和客观可以让你头脑更清醒。

    7.积累事实。事实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

    8.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每个事物都有其多面性,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9.设身处地。了解对方的处境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想法。

    10.勇敢。鼓励自己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不要害怕,经过磨练才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