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十一月, 2010


沙赫特与孔祥熙的天壤之别

通货膨胀历来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威胁,尤其是恶性通货膨胀(一种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一般指每月通胀率50%以上)。德国在上世纪20年代初,物价曾在48小时内上涨一倍,前苏联解体时,也发生了严重通货膨胀。我国在解放前国民党统治时期,曾经发生过12年间物价上涨85000多亿倍的恶性通货膨胀。

回顾历史,历史上的似是而非是很多的,这里我们要从历史的进程深度的理解恶性通货膨胀,在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东西方金融人物,一个是为希特勒创造经济奇迹的德意志银行行长沙赫特,另外一个是给中国解放前带来金融灾难的民国央行行长孔祥熙,他们都是实行得赤字性的货币和财政扩张政策,我们试图分析他们的政策环境的不同,来认识金融、货币、通胀的复杂性和关联性等等经济问题。

对于沙赫特和孔祥熙,他们都是经济的翘楚级人物而不是战争狂人,都因为对于后来战争的态度问题而失去了经济决策的大权,而我们对于他们的讨论也仅仅从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把他们所属的政府的政治和军事的问题分离开来,让我们排除失真更好的认识这样的经济行为的效果,也不因为他们政府的其他错误而曲解、贬低、夸大他们的经济方面的评价。

纳粹统治初期,德国经济在金融业奇才沙赫特的治理下得到快速恢复发展,民众失业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纳粹德国的这段经济时期被人们称为“沙赫特时代”在这里我们不说纳粹后来的极端主义和侵略给德国和世界所带来的灾难,我们要从其经济成就来认识其经济政策的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此时,德国政府的赤字仍然高得吓人,失业人数超过600万,莱茵河西岸地区虽然已被盟军在1930年6月归还,但却百废待兴;而且法国还占领着萨尔州,并企图用培植当地分裂势力和亲法分子的做法,通过全民公决,把这个州正式吞并掉。只要德国的经济形势不好转,法国人的这个阴谋就随时可能得逞。

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这样对比一下,纳粹党宣传自己“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还真不全是在自吹自擂。 希特勒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向了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希特勒对内烧的第三把火,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在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同时,还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一年内,全德就约有一千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以上的成就,即使是放到今日,也是可以令世界各国难以企及的,如果希特勒那时立即死去没有后来的世界大战,希特勒会成为人类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而在同样的历史时期,东方的孔祥熙随着国民党的执政也登上中国金融权力的顶峰。1933年3月,孔祥熙从欧洲回国,随即于4月初出任中央银行总裁,积极协助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宋子文实施废两改元,以在中国确立统一的银本位币制。同年10月,宋子文辞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的职务由孔祥熙接任这两个职务。孔祥熙于10月底就任行政院副院长,又于11月初就任财政部长,并仍兼中央银行总裁,从此,他掌握中国财政金融大权,长达11年之久。他一反前任宋子文力图实行的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实行扩张性的赤字财政政策。实行这一财政政策的结果是导致了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公债数量的急剧增加,进而使得国家的财政更加困难。后来,由于受西方干涉主义经济思潮和抗日战争的影响,他又将赤字财政政策长期化,以此来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为国民政府坚持抗战提供军费。也就是说,他在长达11年的财政部长任内,基本上奉行了赤字财政政策。这样的政策在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功地清洗了日本在华资产,同时给中国的抗战源源不断的输入战争的经济力量。

但是在二战以后,孔祥熙的政策导致的结果却与沙赫特的政策结果截然相反,中国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1937年可买2头黄牛的钱,到1948年只能买三粒大米。严重通货膨胀是国民党统治最终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样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而德国由于有道威斯计划和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赔款,这样的货币投放力度远远多于民国当年,但是德国就是世界震惊的经济成就中国就是政府垮台的经济崩溃,而造成这样天壤之别的关键,我们通过历史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有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在德国非常好的控制了有关渔利者的投机,在德国当时社会上的高利贷者和民间金融,从中世纪以来的传统就是由犹太人经营的,犹太人的投机还造成德国1921-1923年的恶性通货膨胀,但是德国对于这些金融势力的打击残酷到了肉体消灭的程度。但是中国的投机者是非常有传统的,恶性通货膨胀的关键就是投机囤积居奇需求曲线非常刚性的粮食等等商品,这粮食投机中国的历史传统特别深厚,而国民党对于这样的投机控制不力,腐败横行,尤其是在国际资本面前面对洋人束手无策,中国的物资渠道实际上在上百年以前就逐步的被洋人所控制,没有自己能够控制的物流渠道就难以有效的遏制投机,因此在这样的投机下,恶性通货膨胀怎样控制?现在高盛开始养猪和ABCD四大粮商控制我们的粮站甚至到地头收购粮食,对于我们的国家安全是要深思的。

而希特勒的德国在实行粮食价格和钢铁价格的严格管制政策,抑制了刚性需求商品的价格飙升,从而很好的控制了通货膨胀的幅度。这里从法律的条文与社会的公平是有冲突的,高利贷逼死人不偿命是有问题的,因此为了控制这样的物价就要有国家征用等等手段,法律上就要有显失公平、乘人之危和紧急避险等等的救济,对于非常时期的投机巨额利益进行限制,就如中国过去地主的高利贷和地租要断绝穷人生路的时候,法律再予以保护就引发了社会的巨大革命,而犹太人贪婪的金融投机的恶果也就是引发了社会报复性的仇杀,这些问题是有经济基础的,不能以历史英雄主义把事件变成个人的意志行为。

而对于控制货币市场和通货膨胀国家这样的控制力也不一样,德国人是世界上著名的遵守纪律的,其国家的传统也是一样,在希特勒德国由于法西斯的洗脑这样的意志纪律性又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德国人的纪律性使得国家调控经济的成本极大的降低,效果极大的提高。中国人是最讲究变通的,有空子就钻,当时的民国政府刚刚从军阀割据混战中走了出来,政府中各种派别和利益集团倾轧严重,最高权力为了统治权和利益平衡不得不进行多种折中和妥协,政策出台本身就受到各方限制而打折扣,政府的中下层官僚系统更是腐败逐利的天堂,相关政策到了下面还要扭曲变质,造成政府调控甚至成为了捣乱还不如不管,完全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政府对于社会的控制力和公信力陷于失控的边缘,这样一来经济上的压力就随时有可能变成政治上的动荡,而对于政治上的动荡的担忧又极易引发社会恐慌造成经济上更大的问题,促成经济的全面的恶性通货膨胀。

再者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年德国建立了当年举世无双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劳动者的收入大幅的提高,并且使得德国的普通工人可以休假,甚至到外国度假,这样的举动实际上是提高了德国的社会内需,使得社会的购买力多元化而不是集中于大家恐慌的商品囤积,社会的发展提高了消化货币增发和积极财政的能力,新增发的货币成为了老百姓消费和拉动内需的动力,德国当年的公路建设和汽车消费就是如此。而我们还要注意得就是当时德国的经济环境,资本主义已经发展了多年,在各种生产领域有大量的过剩富裕产能,只要控制住粮食、钢铁等等需求曲线非常刚性的产品,老百姓的收入提高所带来的巨大购买力是一个被过剩的产能所消化的!

但是对于民国的政府,高昂的赤字性政策没有给普通老百姓带来收入的提高,更不要说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了,因此这样的超额发行的货币造成贫富分化的加剧,给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样的结果就是增加了社会动荡的矛盾,促发了社会的低层革命,一切再次推倒重来。社会矛盾的加剧,本身就会使得各种经济行为的隐性社会成本和国家管理成本极大的提高,这些成本因素也一定要让你在经济发展上付出代价。

民国当时是刚刚从封建自给自足的经济进入资本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的产能还是很大的不足处于紧缺经济的状态,即使是有了其他需求也没有足够的产能可以满足需要,这与德国等西方发生经济危机的情况是根本的不同的,经济危机是产能大量的过剩,所有的新增需求正好满足了过剩产能的需要,因此经济大发展,而中国当时刚刚结束战争百废待兴,根本没有过剩产能而是产能严重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超额发行货币制造需求,结果一定是供给的严重不足,肯定要有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在有通货膨胀预期的情况下,立即就会产生投机性和恐慌性的需求,这些需求是什么紧缺买什么而且不问价格的,这些需求会导致超量货币最后全部进入了投机和恐慌领域,加重那里的经济负担和通货膨胀。

对于德国这样的经济做法,世界各国在二战后虽然妖魔化了纳粹但是却普遍吸取了他们的经济经验采取了提高工人福利和工资、带薪休假和缩短工作时间等等的做法,我们书本上马克思时代的残酷剥削基本上成为了历史。而对于中国的解放初期,同样采取了建立福利体系、提高工资并且严厉的打击投机的做法,使得国力有了一个飞跃,成为了在朝鲜对抗全世界的联合国军的经济基础。但是对于这样的制度安排,还有一个关键的基础就是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基础,德国的世界大战的背后就是要求重新划分世界的资源版图,德国战败所以被妖魔化而西方现在可以实现这样的福利,背后就是可以通过货币的贬值而把泡沫输出世界得到资源,在西方幸福的福利背后就是西方各国在二战以后均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美国从资源出口国变成了最大的资源进口国和消费国,美国的不足世界5%的人口消费了大约世界45%的资源,人均碳排放达到19吨,没有了资源保障也是不行的,而对于没有保障的东西,需要的就是国家强力控制,就如希特勒对于物资的控制,所以需求不是万能的,依靠需求拉动经济的前提是供给过剩的过剩经济。

对于沙赫特与孔祥熙还有一点的区别在于当时两国的科技实力截然不同,德国虽然战败但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世界科技的中心,在此成为发展了划时代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学术中心,德国的奔驰、克虏伯、大众等等公司在汽车、钢铁、军工、化工等等方面是世界领先的,但是中国当年没有什么工业基础,更不要说是科技发展了,新兴的科学技术永远是承受各种货币金融泡沫最好的场所,而且通过这样的泡沫也是西方促进科技发展的一种机制,这样科技泡沫的损失是社会富裕阶层承担,承受能力强不会有社会动荡,而科技成功所带来的技术发展和经济力量,完全可以与增发货币所人为创造的财富对应,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国家多印了这样多的货币,而技术带来的价值,即对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节省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甚至超过货币的增发。德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成就是伴随着科技空前发展为背景的,就如当今美国这样的货币政策没有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也与美国的航天、网络、半导体等等全新领域的发展有关,所以科技的发展与金融的货币实际上也是紧密联系的,科技可以消化金融的泡沫,而金融的货币泡沫与科技结合后可以使社会的经济资源向科技集中,通过货币的泡沫的再分配来促进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货币的泡沫找到科技的出口,货币的恶性通货膨胀就被科技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和财富所兼容并蓄了,因此更加深度的认识科技的威力和对于经济金融的影响,也是我们解读恶性通货膨胀和货币泡沫规则的一个钥匙。

同时我们对于沙赫特与孔祥熙的对比,更要有国际化的大视野,如果把这样的通胀和泡沫能够放眼到国际化的大视角之下,我们还会看到另外的结果,那就是一个泡沫的国际输出、输入和平衡的问题。对于德国的经济重建是依靠华尔街的债券的,道威斯债券和杨债券都是美国发行的,债券资金偿还战争赔款的同时也协助德国的经济发展,德国的当初的经济是一个高度的外向型经济,德国的通胀是可以向世界输出的,德国已经是一个与国际金融体系挂钩的货币体系了。而中国解放前的法币发行起初是挂钩英美货币,后来在战争贬值的需求下脱离了英美货币,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向外输出通胀的能力是不足的,更进一步的是在北方解放专政地主资本家的前提下北部的有产者带着所有的货币向南方逃难,革命政权专政取得的货币也要通过各种方式到江南购买革命斗争所需要的物资,这样的结果就是半个中国的所有货币存款都提取了到另外半个中国去消费,造成大量的货币通胀输入,这样的结果在北宋灭亡的情况下也发生过,当时的粮食价格就成为天价,其后南宋的物价一直是极大的高于北宋时代,在以贵金属为主要货币的时代都如此,以信用纸币的社会更难以承受。就如当今的美国大量的发行纸币而可以不通胀很高,背后就是全世界在承受它美元贬值的结果,这样的货币泡沫运作产生了巨大了利益,其中的泡沫规则是我们需要深入体会的。

我们的很多学者把腐败当作了一个重点,而且还特别强调一个重要的事例就是太子蒋经国上海打虎打到孔家人的时候就打不动了,以此来说明政府的腐败!但是我们要知道的就是那个时候的中国央行也是归四大家族所有的,孔祥熙的资产更重要的是他的金融资本,如果货币崩溃则他损失巨大,投机攻击金融是得不偿失的,他根本没有囤积居奇投机攻击金融币值的需要,蒋经国所查到的大量物资实际上应当理解为银行的战略储备,有关人等不怀好意的让不懂经济金融的蒋公子做了傻事,在这里官僚资本的立场与官府是统一的,因此所谓的腐败说是不成立的,是蒋介石的政敌和反对派的政治需要。而面对以公有、没收伪产和货币兑换等等手段在自己的占领区征收了大量货币的反对派、敌对派等军阀,保住币值就等于给敌人输送物资的资敌行为,因此主动让货币贬值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在民怨沸腾的时候,所谓的打老虎更主要的目的是打击掌握被征收货币的敌对方的大量采购行为和平息民怨的表演。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是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同样的货币扩张政策却造成了经济奇迹和经济崩溃两个天壤之别的结果,我们的经济政策也是一样的,我们的一个政策出台的同时需要看到的我们的政策环境,我们的国际环境,我们的货币流动性是输出还是输入,还有我们的司法公平、公信力、社会保障、科技实力等等对于货币政策有绝对的影响,但是我们的经济金融问题分析思考时,对于这样的间接影响的重视是不足的,很多政策别的国家可以做,我们却做不得,南橘北枳的故事会真实的发生的。

在爱尔兰不准离婚,婚约从1~100随意选择。

结婚婚约若1年工本费折合RMB¥26000+,结婚证跟圣经一样厚,说明权力+义务,以及发生争执怎么办。

若注册结婚百年,工本费¥6。发给一个粉红色的纸片。如下:

尊敬的先生、太太:
我不知道我的左手对右手、右腿对左脚、左眼对右眼、右脑对左脑究竟应该享有怎样的权利,究竟应该承担怎样的义务。其实他们本就是一个整体,因彼此的存在而存在,因彼此的快乐而快乐。
最后,让这张粉红色的小纸带去我对你们百年婚姻的美好祝愿!祝你们幸福!

农产品涨价到底富了谁?

各位都看到这样的消息,总理温家宝11月17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四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确保供应,把握好储备粮油糖投放力度;完善补贴,对低收入人群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强调控,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加强监管,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抑制过度投机,打击恶意囤积、串通涨价。
农产品到底涨成了什么样?拿糖来说,在云南的糖产区,一日几价。11月4日,500克袋装冰片糖零售价7块,第二天就涨到了8块。云南糖价可谓是逐月上涨,8月才4000块一吨,9月就5000一吨,10月6000,11月将近8000,短短几个月就实现了翻番。
有人说了,下半年以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涨价是多重因素所致,天灾减产、成本上升、通胀预期、游资炒作、国际价格传导等等。可是我问你,怎么办呢?看看我们是怎么做的。比如云南,正在建设中央直属食糖储备库,要加大国家对食糖的收储规模。我告诉你,农业产业链整合和反垄断法才是重点。(下面我会给出我的建议)
农产品涨价,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农民。我们是既想要不明显增加消费者负担,又想要促进农民增收。你以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好处就到了农民手里?我在新书《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里就已经呼吁,呼吁什么?呼吁政府开始抓人,逮捕。为什么逮捕?因为那些炒家干的这就叫垄断。下面的文章就摘自我的新书。

为什么我们的蔬菜这么贵?为什么小菜贩子卖菜像玩股票?我跟各位谈两种不同类型的农产品是如何被操纵的。一种是可储藏的,一种是不可储藏的。

先说可储藏的农产品如何操纵。来看看大蒜的建仓分成哪几步曲。(绿豆也一样)
第一步曲:一定要控制上游。控制上游的花费并不大,从2008年11月21日到2010年5月25日的大蒜价格走势图可以看到,2008年大蒜价格大概最高是1块钱一公斤,2009年大蒜价格跌到了4毛钱一公斤,炒家迅速建仓。我们做个简单的计算,看看需要多少钱就能操纵整个市场。2009年山东金乡的库存是95万吨,如果在2009年2月到5月入仓的话,控制1/3就可以控制价格,30万吨乘上4毛钱一公斤,也就是说,你只要花1.2亿就可以了,可以说是非常便宜。最后翻了几番?4毛钱一公斤的大蒜,最后卖到了12块一公斤,比玩股票爽多了。所以我建议股民们以后别炒股了,都炒大蒜吧。
第二步曲:控制中下游。建好上游之后,你也得控制住中下游,为什么呢?如果上游建好仓之后,准备抛售,万一抛售被下游接了,都给你买光了,那你怎么打压价格?如果你要全面收购呢?你收购之前,可能下游都先帮你收购了,这也不行。所以一定要让下游跟中游听上游的话。上游建仓完成之后马上进入第二步曲,控制中下游。怎么控制中下游?搞代理,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三级经销商或者代理商。你对每一级经销商都收取非常贵的代理费、经销费,其实也就相当于保证金。你敢不听话吗?你不听话我就修理你,扣你的保证金。
第三步曲:舆论造势。2009年9月,舆论造势,热炒甲流概念,拉抬价格。10月继续舆论造势,包括说大蒜是提高免疫力的天然药物;食用大蒜可以让感冒发生几率减少三分之二,所以建议每天生吃大蒜;2009年山东大蒜种植面积下降20%,等等,再度拉高价格。
第四步曲:对敲。就像股市一样。怎么对敲?这些炒家拿出20%的货卖给自己人,就在2009年10月、11月期间来回对敲,把价格敲上去,说白了,就是火上浇油,自买自卖。最后在2010年的四五月间将大蒜拉抬到了猪肉的价格,立刻套现离场,让后来的资金接盘。

那么,不可储藏的蔬菜的价格上涨又是怎么回事呢?
2008年12月河南汝州的大白菜六分钱一公斤,甚至一车才卖10块钱,如果实在卖不完,就烂在市场里。但是2010年情况就大不同了。以上海市番茄批发价为例,2010年5月6日是一斤3块,7日涨到4块,13日又跌到2.5元,价格怎么变动这么快?福州市(亚峰)蔬菜批发市场的豆角价格,5月12日5块钱,5月14日7块,5月17日又降到5块,5月24日跌到3.4元,这个价格波动跟股价差不多了,为什么?因为基本上全部是操纵。
我最近的研究发现,小菜贩子卖菜就像搞股票一样。其实这些菜贩子真的很可怜,拿出几万块钱进货,搞得自己每天心惊胆战的,他们总在不停地琢磨,进货价格高了卖不出去怎么办?可能今天价格涨了,明天就跌了,后天可能涨也可能跌。为什么价格波动得这么厉害呢?这是大中小批发商的博弈结果,这些批发商通过下面两步曲操纵了蔬菜的价格。
第一步曲:降价。大批发商用这个方式打跑对手,控制上游。假设大中小三个批发商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两块钱进货,然后大批发商用1块5的价格在市场抛售,他们的目的是要把那些中小批发商全部挤走,这样他才能垄断。垄断以后他再回去控制菜源,怎么控制?他们跑去找种菜的农民,告诉他们说,农民同志,市场价格一斤只有一块半了,我给你2块钱收购你的菜好不好?农民一听非常激动,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农民自然很高兴地接受了。接着大批发商又说,不过你得答应我两个条件:第一,你的菜全部让我收购;第二,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我什么时候叫你去拔菜,你就拔菜,反正绿菜放在田里面多两三个礼拜也没问题。
第二步曲:控制中下游,造成缺货现象。然后这些大批发商就告诉农民,不准他们现在拔菜,目的就是要造成市场缺货的现象,拉高菜价,套现离场。他们干的事情和炒绿豆、炒大蒜是不一样的,因为大蒜和绿豆是可储藏的,炒作的话要打持久战。但是绿色蔬菜这玩意儿就不一样了,它不能储藏,所以只能是个短期活,价格必须在几天之内大涨大跌。各位应该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哭泣。为什么?因为我们中国是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市场经济的国家,却总是把什么事情都推给市场解决。我们过去的医改、教改、房改,政府自己扛不了了,就都不扛了,就把这些问题统统推给市场去解决,最后是什么结果?“医改之后看不起病,教改之后上不起学,房改之后住不起屋”。现在又把蔬菜价格推给市场,结果只能是被操纵。

过去我们思维里有个误区,我们总认为这些批发商控制渠道是图利一下自己,谁做生意不是为了挣点利润呢,没有那么暴利的。拿上面例子来说,农民种的菜卖给批发商是1块钱1斤,然后因为批发商控制了渠道,它就可以以10块钱1斤的价格卖给我们广大消费者,我们没有办法不买,因为没有其他人卖给我们,渠道都被这些大批发商们垄断了,已经没有竞争了。这样的话,批发商就一下子赚了9块钱。再看看我们政府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政府仅仅是简单地提高收购价。就好比过去批发商收购价是1块钱,然后卖给我们10块钱,从中赚了9块钱。现在政府要求批发商把收购价提高到2块钱,透过这个方式,把批发商的利润压缩到8块钱。政府干的事叫什么?就叫做“下游不准涨价,提高农民的上游收购价”。我们的政府到现在还是在用这种古老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
要知道,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你突然发现,这些批发商已经不是过去赚9块钱的那些人了。农民还是拿1块钱,农民被剥削了。而我们广大消费者呢?更惨了,过去10块钱的菜,现在卖给我们就90块、100块,甚至1000块都有可能,我们消费者也被剥削了。整个市场就被这些炒家给操纵了,他们不仅剥削了农民,也剥削了全体消费者。而且这些炒家很可恶,我在2009年下半年曾经批评过大蒜的操纵,于是这些炒家竟然找了一批人在网站上对郎咸平进行人身攻击,多么嚣张。
各位可能要问我了,你认为我们政府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首先我得说,过去1块钱给农民,9块钱给批发商,10块钱的零售价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的这些批发商已经不满足挣那么点小钱了,他们会把价格炒到90块,炒到100块,甚至1000块。所以我呼吁政府开始逮捕这些农产品炒家,因为他们操纵价格,形成了农产品的垄断。什么叫垄断?联合起来控制价格的行为就是垄断。我认为,反垄断法必须用在这些人身上。我呼吁政府立刻派出公安到农产品的集中产地,把那些大规模租用冷冻仓库的人全部抓起来,他们肯定都是炒家,不会错的,用反垄断法起诉他们,这些炒家就是我们农民和消费者的敌人。

说说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链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这种有别于传统农业生产的新产业结构,使得美国农业的经营机制就此进入现代管理体系中。之后,农业产业链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正由局部探索转入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农业,来了一场新的“上山下乡”运动。那么,我们要如何构筑我们的农业产业链呢?
我呼吁,学习美国的新奇士模式(新奇士模式是一种农业的产业链,包括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科技指导、股东、收购包装、仓储运输、批发零售),整合整条农业产业链,也就是说,透过政府或者是中间批发商和农民做整合。怎么整合?
第一步,给农民股权。农民的股权不是看他们实际出资多少,而是根据每个农民生产多少农产品来配给股权。如果农民A有5个橘子,农民B有3个橘子,农民C有2个橘子,那这三个农民的股权就是50%、30%和20%。
第二步,聘请职业经理人贯穿经营整条产业链。整条产业链的利润分配必须公开、透明。每一个产业链环节必须赚合理的利润。也就是说,农民不应该只赚1块钱,他应该赚3块钱,最后的利润应该按照50%、30%、20%的股权比例来分配这3块钱。把中间环节压缩到2块钱,最后零售价就不是10块钱,而是5块钱了。
我们把这种新的农业产业链整合和反垄断法结合起来,结果是农民得到了实惠,消费者也得到了实惠。你不要看这个事情小,能做到这一步的话,就做到了我一再呼吁的藏富于民的第一步。过去我们要花10块钱买的菜,现在5块钱就可以买到,消费者就可以省下5块钱。如果农民过去只能赚1块钱的话,现在就可以赚3块钱,农民也富裕了,这就是我所说的藏富于民。

房产税收?

清朝嘉庆-宣统年间,CN百姓3亿,每年交3000W~4000W两白银

现在CN,13~14亿人口,每人交给国家8K人民币;前朝军费占了70~80%,天朝军费4~6%,钱花哪了?

100年前,孙中山写建国大纲时,中国如果征房产税,中国可以全免税。US房屋税的46%去公益类兴办教育、保障房支出等

05年,卖地5000亿;09年,15000亿

360需要的,不是打工者

——在360新员工入职培训上的讲话
我想给新入职的同事讲一讲我的期望,再提几个建议。我这个人喜欢说真话,不喜欢说漂亮话,因为漂亮话没用。但说真话,大家可能不爱听。
首先,大家一定要明白,你自己来360到底想获得什么。
我觉得,第一你一定得在360学到能力,学到本事才行,因为你将来要行走江湖,要成名立万,靠的就是能力和本事。在座的大多数既不是高干子弟,也不是富二代,跟我一样都是平民子弟。不少是第一代来北京的移民,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双手和头脑。你要想成功,本事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虚的。公司有没有名气、午饭有没有鲍鱼、给你什么title,都是虚的。title这玩意最骗人了,你真要想有个好title,我建议你回家自己开一个公司,自己就是CEO啊!可能还会有人说上班开不开心很重要,但在公司最艰苦的时候,你很可能不会开心。所以,最重要的,是在于你在360能不能学到东西,能不能锻炼出能力。在360,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舞台。
换句话说,360只是一道门,现在它向你们打开了,但你能走多远,要看你自己能锻炼出怎样的脚力。
可能有的人要说,我就想找个地方混一混。其实,一个公司大了以后,也一定有地方可以混,我也管不了每一个人。但是,我在互联网行业里干了十多年,看到了很多Loser。他们都是太聪明,把自己混失败了。大家一定要记住,混日子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想一想,你35岁以后还能混么?那个时候会有更多的年轻人,他们比你更努力,比你更能干,要求也比你低。你要是没学到东西,没锻炼出来能力,他们会代替你的。能力是不能混出来的,而是学习出来的,是锻炼出来的。结果,你在企业里只把年龄混大了,能力没有提升,那么你人生道路会越来越窄,也丧失了你最好的学习机会。
所以,如果你不喜欢360,你一定要尽快换,尽快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找到一个值得自己去投入的事情,至少你不会浪费自己的生命。如果你选择360,仅仅是因为公司的名气,就想混,吃亏的是你自己。想想,你再能混,能混我多少钱啊?你一年混我20万,5年一共也才混我100万啊,这对我来说没什么,但是你在这里白搭了自己5年的时间。你5年的青春值多少钱?难道只有100万吗?
这话我不仅对新入职的同事说,对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是这么说的,是代表我个人的看法。即便你不是来到360,你去别的地方,也值得思考这个问题。
你再看看你的周围,是不是也会发现有混日子的人?有些人在那里混,混得都离不开公司了,结果丧失了竞争力。要知道,靠自己省吃俭用攒出的工资,是攒不出一个人生来的。你要在360发财,有可能,前提是你的本事要达到一定的层次。
有的人可能会问:周鸿祎有钱了,为什么干得这么带劲儿?我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在360,我其实是在给大家打工。我做360这件事,是因为它让我激动,干这件事能大大地满足我的成就感。
那么,在360到底能学到什么本事和能力?很多,比如好的方向、经验和执行力、领导力、沟通能力、团结别人的能力、市场营销的能力等等,有太多的能力是你可以在360学习的。你可能又会说,在别的公司也能学到啊!我可以跟你说,你在360,掌握这些东西,学会这些本事,能比在其他公司时间更短,速度更快。
我也希望你们能拿到360的期权,这很简单,这是我们行业的规则。这个公司我不是大股东,投资人是大股东。我们所有员工的期权加起来也是一个很大的比例。我们都希望公司最后能够上市,做到像百度和腾讯一样规模,有一个不错的市值。我也希望很多人能淘到第一桶金,解决你在北京买房子的钱还是有机会的。
但这些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你在360必须要努力,必须要做得好,这样你才能锻炼自己的很多能力,成长的也很迅速。除了发财以外,你的能力和本事还能给你带来影响力,给你带来好的声誉。现在,即使敌人提起我,都会说周鸿祎做产品很牛,现在互联网上做客户端做得好的,除了QQ,不是我做的,就是我手下做的。但如果我手里没有东西,我天天在这里吹,说老周是中国最会做客户端的人,打死你都不会信。
所以,只要你在360踏踏实实做下去,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可能做成功一件事情。这件事可能很简单,比如说打补丁,但你做到极致就变得有价值。而这件事情就是你身价的最好证明。由于你有这样的经历,可能就有人愿意为你投资一千万。
大家不要听完我说的话就跃跃欲试去创业。创业的机会时刻存在,但是成不成功取决于你的能力,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在360,大家也能提高自己创业的能力,也能结识自己创业的伙伴,也能获得一些创业的资源。也许几年之后,你在360告一段落了,你就真的可以去创业,去创办自己的公司了,那个时候你从360淘到的,就不仅仅是第一桶金,那就将是你人生的第二桶金。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所有员工只要你有能力,有这些经历,靠自己的双手、大脑和聪明才智,就有机会获得或大或小的成功。
成功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我95年研究生毕业,刚来北京也是从一无所有、一穷二白。到方正之前,我其实也创过业,但是没有成功。所以我得出一个经验:做公司很容易,把公司做成功很难。我决定在方正公司踏踏实实工作几年,那几年我不仅仅是在为公司打工,我更是在为自己积累经验。所以,我在公司认真地做好我该做的事情,甚至还做了很多公司没想让我做的事情。我客观上为公司做了很大贡献,但实际上我个人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我得到了很多锻炼,我做事的能力提高了很多。如果没有这个经历,我是没有能力出来做3721的。
我在雅虎的时候,大家觉得我是个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是什么形象?整天西装革履的,说着洋文,执行总部的指令。我在雅虎打工,本来也是可以混的,这样还能拿到一大笔钱,但是我不想混,不愿意混呢。我觉得我的时间宝贵,在雅虎混时间久了,我就和这个行业脱离了。所以,在雅虎我也是一样怀着创业的精神,在努力地做事,把搜索、门户、邮箱做起来了。我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经验和见识,这才使我之后有能力去做投资,做奇虎,做360。
你们面前摆着很多的机会,但我可以告诉你,360就是在你们眼前最好的一个机会。当然,你可以去腾讯,去百度,去淘宝,但这三座大山已经很成功了,已经具有了很大的规模,你在那里更多会成为一个螺丝钉。现在的360不是一个上市公司,未来会有很多的机会等着你,你可以在其中做出很多的贡献,拿到公司的股票和期权。但你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取决于你的经验和能力的积累。所以,大家不要以打工的心态在360工作,我这里不需要打工的。
我希望大家来360,是和我合作几年。无论以后是否还在360工作,大家都能够在360做成一些事情,在能力上能够有所提升,这就是我的期望。
我希望大家在360是抱着一种给自己干的心态,积累你的知识,积累你的经验,积累你的能力。这也是我自己这么多年来在北京,在这个行业里屡败屡战之后的一个深刻的体会。
另外一点、我希望你在公司做事,一定要争取把一件小事情做成大事,通过做这件事情你也能得到成就感。如果有一天你开一家公司,也许很挣钱,但不一定能很有成就感。当你挣到你的第一个一百万之后,你会很有成就感。挣到你的第一个一千万之后,你会很有成就感。但再往后,就变成了一个数字的游戏了,你就没感觉了。
但是,今天我们大家聚在一起,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出来一个影响中国几亿人的产品或者服务,这种成就感会让你一辈子都感到骄傲。甚至你有孩子的时候,有一天他问你:“你年轻的时候为互联网做了什么?”你就会很骄傲指着电脑上的360说:“你老爹当年就是干这个的。”这样,不仅你自己感到骄傲,他也会为你感到骄傲。
我觉得,人的一生不一定能干成某一件大事,但是一定要去追求,或者和别人一起干成一件非常大的事情。我希望未来大家提到我,会说我做了很多事情,或者成功,或者失败。但我更希望大家能说我干成了360,让中国互联网更加的安全。我颠覆了一个时代,我创造了一个新的网络安全的时代。
几年以后,当大家想起我今天的话,我希望大家不要感到后悔来到360,至少你在360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360挣到了钱,然后通过自己做成一件事有了成就感,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影响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家一定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你进公司时,可能由于面试的仓促,交流不充分,给你的职位低了点,给你定的工资不像你期望的那样高,但我觉得你今天拿的工资并不代表你的身价。只要你锻炼出能力,有了本事,即使360没有给你发挥的空间,你不用天天发牢骚,你完全可以用你在360学到的本事,选择其他公司,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年我在方正的时候,我学到了我所需要的能力,当我认为它不能够再给我更好的成长平台时,我可以毫不犹豫放弃它。相反,如果你没有能力,选择在那里混,你永远没有勇气选择放弃一家公司。要记住,勇气不是个性,勇气不是脑袋发热,勇气是由实力构成的。
在座的各位今天你们拥有的更多是潜力,而不是实力,我希望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大家把自己的潜力转化为实力。也许,在我们当中,会产生很多新一代的互联网精英,这完全有可能,因为互联网的未来毫无疑问是属于年轻人的。所以,我未来的梦想,就是在360成功之后,专注地去做投资人,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去获得成功。
人力资源部常常劝我不要和大家谈创业,怕大家想着创业,第二天就辞职回家办公司了。我和大家讲,创业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心态。创业有很多种形式,不是只有自己办公司、自己当老板才叫做创业。当你的人生还处于起步阶段,你还不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就需要给人当学徒,需要学习和积累,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创业。
也许你想干一件很大的事情,但要借助很多资源,这时候你可以在公司内部创业。我们公司有很多人是在360内部创业,他们为什么放弃了自己的小公司来到360?因为他们无论再努力,但由于没有足够大的平台,无法将事情做大。所以,他们现在追求的不是能得到多少钱,而是先做成一件大事,为他以后再独立做事打下基础。
今天,360还是一个创业公司,不是一个大公司,更不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我们就是一个创业公司。我们内部有很多创业团队,我希望加入进来的各位成为合格的创业者,和公司一起创业,在这里要学习到创业的能力,打造自己的基石,这是我的期望。
谢谢大家!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了不到二十年,公司出现了不少,留下来的不多。其实,互联网公司衰落的原因很多,要是遇到恶劣的商业环境,那属于天灾,谁也避免不了。但是,俗话说得好,最好的年景里也有人赔钱,最差的年景里也有人赚钱。所以,把互联网公司衰落归结于外部原因,我认为那是不负责任的。
我这个人,喜欢没事想事,有时候就琢磨,这些衰落的互联网公司到底有哪些共性呢?
我总结了一下,大家看一看说得对不对。

第一类,拷贝国外的商业模式。
早些年,大家都在拷贝美国模式。要是眼快、手快,在美国看到出现了新的商业模式,就打个时间差,立马把它带回中国,抢得先发优势。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在美国那边发布一个新网站,我们这边的人很快就能读到对它的相关报道,而且是中文的。还有,包括VC也会把一些好的模式介绍到中国来。国内像腾讯、百度、新浪、搜狐这样的巨头公司,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都密切关注全世界新模式以图谋发展。在模仿的过程中,它们也更有能力去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政府公关。而小公司一旦遇到这样的问题,可能就做不下去了。所以,把抄袭美国模式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的机会已经不存在了,而且我认为这是种非常危险的模式。
再者,美国互联网发展程度跟中国不一样。虽然中国网民基数庞大,但大多是低收入人群,美国的几亿网民却是中产阶级。两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业务习惯都不一样。所以,假如把美国模式搬到中国来,也要有所变化。说实话,现在互联网里很多人都存在浓厚的投机心理,盲目地拷贝,不愿意探索,结果拷贝过来发现不符合中国国情,最后变成了水土不服。这种简单的模仿,成功率一定很低。一个最有力的证明就是,那些互联网巨头得意洋洋地来到中国,带着他们已经在美国被证明成功的商业模式,但到最后都是水土不服。所以,创业公司更不要梦想着单凭拷贝国外模式就能做大,你第一没钱,第二没用户,凭什么做大?

第二类,模式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对用户没有价值。
比如,五年前SP大行其道。这种增值服务通过手机收费,实际上是一种微支付。每个用户每个月花五块钱到十块钱。这是非常好的模式,但是很多SP急功近利,不是考虑着怎么把服务做好,而是把用户当羔羊,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欺诈陷井,很多用户被“订”了很多服务,一点都不知道。有的SP甚至直接勾结运营商从用户账户上强行扣钱。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这个行业全给毁掉了。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像E-mail营销,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有商业价值,但是后来很多人发垃圾邮件肆无忌惮。结果,发展到最后,用户对做营销的Email看都不看。今天,靠邮件和数据库营销的公司基本上已经没有了。
我一直强调,如果要把一件事做成功,你一定要重视用户价值,一定要把用户价值放在公司的收入之上。这在互联网里面已经成为一个规律——得民心者得天下。相反,如果不重视用户价值,为了公司一时的商业利益,对用户不是过渡开采,就是做出伤害用户利益的事情,最后用户忍无可忍,还是会用脚投票抛弃了你的。

第三类,没有从用户出发,缺乏核心产品。
比如说,纯粹以互联网广告、营销为主的公司。我一直认为,互联网行业中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有产品,而且产品一定是为用户服务的,这样才能创造商业价值。因为你创造了价值才有用户,在用户的基础上,你才能够建立你的营销模式。但是,我见过有些公司缺乏市场模式,不知道怎样细分市场,没有一个用户模式,也不知道瞄准什么样的用户人群。

第四类,没创造什么产品,企图依靠资源获得成功。
一开始他就说,我能搞到什么资源,我就可以怎么样。后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公司肯定不会成功。比如,有的人动辄就讲,我的某个亲戚在做什么,我认识运营商电信的什么领导,他可以给我什么样的资源。或者说,原来我跟政府打交道,我可以从政府拿到什么样的资源。听起来,你会怦然动心,让人觉得他跟政府、运营商、大国企合作,说不定就能挣出钱来。
这种公司最缺的,是对互联网精神的理解,它根本就没有为用户服务的理念,所以它根本不会形成用户基础。没有坚实的用户基础,商业模式越复杂,做事情的难度就越大。中国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基本上见不到只依靠政府的支持就能成功的。互联网是虚拟的东西,如果没有一种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没有每周7天24小时不紧张工作的奋斗精神,很难做成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绿坝,它根本无视用户的利益,想通过政府的指令,强行到每个人的电脑里去插扛子。但是绿坝的下场,我们都有目共睹。

第五类,商业模式太过复杂。
有一些商业模式有产品,但是比较复杂。这种商业模式不光要满足用户,还要把产业链上下游联系起来。它处在中间,同时满足上下游企业,这个模式才能做下去。
比如说,现在出现不少做城市生活社区的搜索网站。首先,它要说服商家跟它合作。但商家却关心它的用户数量多不多,你用户多我才愿意跟你合作。同时它还要鼓励用户上线,用户却说,你都没有什么商家,我上来找什么东西呢?所以,它们就变成了两线作战。
很多人觉得这种模式有成功的可能性,但是我认为失败率相当高,因为这对他的企业资源和运营有高标准,严要求。它永远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惑。而实际上,真正能成功的模式,都是要单线作战。最终我可能要搞定几方,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先能解决一方。
比如说美国的团购网站,也是城市生活、电子商务,但是它不需要搞定用户,只需要搞定商家,因为商家的折扣只要足够大,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真实的,就一定能吸引到很多人。所以,他不需要花钱打很多广告就把用户拉过来了。

第六类,是我自己领悟的,就是太早挣钱的模式不容易成功。
从做大的角度讲,互联网公司刚开始的模式一定看不清。道理很简单,如果模式很清晰,巨头都来做,哪还给你机会。
如果有些商业模式一出来就有明确的收入,这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商业模式确实很好,但是模仿者众多,巨头也会模仿。比如说,帮商家卖电子打折券。一些门户巨头们都不用多想,毫不犹豫就冲进来了,这种模式就不太容易成功。另一种情况是,早期挣到钱之后,容易让团队产生小富即安的感觉,很可能就变成一个小盆景——能挣小钱但是做不大。
相反,有些看不清模式的,像当年的QQ、搜索,今天的微博,在大家都看不清的时候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和机会,他们一旦聚集了巨大的用户群,很容易建立挣钱的机会。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开篇第一句话:“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我想换一种说法,对于做互联网产品的人来说,“谁是我们的用户,谁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这个问题是从事互联网的首要问题。”
现在一说互联网,就先提到商业模式,一说商业模式,就要问怎么挣钱,何时盈利。其实,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分为几个方面。第一是用户模式,就是要回答谁是自己的用户,给他们提供什么样价值的东西。第二是产品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你要做什么,不做什么。第三是市场模式。就是你要如何定位,用什么样的手段去推广。第四是收入模式,怎么把用户价值转换成商业价值。
所以,谁是我们的用户,做互联网产品的,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都会不由自主地认为,全世界的人都跟自己一样。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做产品,那就会把自己当作典型用户。当年大革命时期,陈独秀认为产业工人是革命的典型代表,所以他只能发动少数人干革命。毛泽东出身农村,认为湖南的农民才是革命的典型代表,结果他成功了。陈独秀不成功,因为他把书本上的马列当行动指南,典型用户是空想出来的。毛泽东成功了,因为他到“用户”那里进行了调查,了解到了实际情况。
现在的互联网用户,跟15年前不一样了。那个时候,互联网的典型用户就像我一样,学计算机出身,会编程,喜欢互联网上出现的各种新玩意儿,还喜欢看谁的东西做得好,做得酷。今天,像我这样的用户只占互联网人口中的一小部分。越来越多的中年人、老年人加入进来,网民的学历越来越低,低收入的网民占很大比例。这些用户一般是沉默的大多数,不习惯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看法,也不愿意向厂商反映产品意见。还有很多方面跟我们做产品的很不一样。
像这些用户,他们对产品的使用需求和心理需求,我们一定不能坐在房子里空想,应该像毛泽东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样,放下身段,放低姿态,主动地去了解他们。比如,在路边上看到农民工用手机上网,在网吧里看到有人边吃盒饭边玩游戏的,或者有小女生在玩劲舞团,你都可以凑过去,打个招呼,问问他们上啥网站,喜欢玩啥游戏,喜欢看什么新闻。
做技术的人觉得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有的人用居高临下的眼光来看普通的用户。这种心态是绝对做不出好产品的。其实,心态这东西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旦你这样捅破了,你就放下了自我,真正融入到用户中去了。毛泽东还有一句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把它改一下,做互联网产品,就要“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
从用户中来,放下架子,真正从用户角度去看产品,把一切花哨的玩意儿去掉,把复杂的技术做到后台,让用户看到的是简单,简洁,让用户用起来是顺手,顺心。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会受到用户的欢迎,才会让产品到用户中去,从而汇聚起大规模的用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