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10年10月11日


药品是要拿来害人的

有朋友说,你对转基因的态度是不对的。不能把转基因食品,就给放到了垃圾食品一栏去了。
说是,你要相信俺们科学和俺们科学家的良心啊。
现在有一个好处,就是搞转基因鱼、转基因肉的公司,还是一些小公司。孟山都等等大巨头还在忙着横扫全世界,把它的大豆、玉米和西红柿等等,向全世界推广了。
而最近刚刚有研究机构,发现在种植转基因玉米的美国中西部,玉米产生的杀虫和杀草蛋白质,已经通过雨水等等,流入了附近的所有河流。
这些蛋白质对其他生物、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现在还很难判断。
但愿俺们是幸运的,因为你只要在网上查一下孟山都和生态灾难这两个词,你会吓得从座位上跳起来的。
这两天的一个新闻,就是在美国Wellesley大学的一个研究者Susan Reverby,发现了一些秘密的没有公开的材料,然后就爆出了美国政府和科技界的一个丑闻。
说得是,在1930年,美国有一个很要命的流传病,就是梅毒这种性病。因此当时的医学界就想试一下可不可以用青霉素来治疗这个病。
想法好得很吧?于是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美国医生们派出了一个医疗队到了中美洲的穷国危地马拉,说是要开一个治疗梅毒的诊所,来援助贫穷和苦难,没有得到适当的医疗的当地人民。
然后在美国国家卫生部和泛美卫生局的支持下,当时的危地马拉政府也同意,就把这个医疗诊所给开起来了。
这个诊所干什么呢?就是用美国政府的钱,请了一帮妓女,然后检查一下看这些妓女有没有性病。如果有,好极了,如果没有,就帮她们种上去。然后就让这些妓女去服务军队的士兵和监狱里的囚犯,把这些性病传染出去。
据这些记录记载,大概超过1600人被美国有良心的医生们有意的传染上了性病,其中696个被染上了梅毒,772个被染上了淋病。
当然这些做法,都是瞒着所有当事人的。
结果就是用青霉素去试验一下,看有没有效。如果没效的话,你就自求多福了,反正第三世界国家的人,还能算是人吗?
大概有三分之一被美国政府传染的病人,没有得到合适的医治。而这些人又结婚,生孩子,把性病就一直传播了出去。
这个试验进行了2年。然后差不多类似的试验,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Tuskegee进行。
大概在40年的时间里面,从1932年开始,一直到1972年曝光,这个试验选择了超过400个黑人男人被染上了梅毒之后,打着扶贫,医疗下乡之类的政府计划的幌子然后谎称给人家免费医治,但是其实什么药都没有给。
这个研究是看一下如果不治疗的话,梅毒会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和如何传染给家庭其他成员。这些没有得到任何治疗,但却以为被政府治疗的黑人,当然就不乏把性病传染给了妻子,甚至是新生儿身上。
想象一下当时在黑人民权运动之后,很多黑人对美国联邦政府是充满感激之心,因此对联邦政府名下的医药下乡,是很信任的。当这个真相后来暴露之后,黑人们的怒火可想而知。
这些都是在被美国政府认为垃圾人类的身上进行的试验。不过不要以为你是高级人类,就会运气好一点。
另外发生的一件事,还和中国有点关系。
话说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发生了一件让美国政府非常下不了台的事情。
那就是在参战双方交换战俘的时候,有21个美国战俘拒绝回自由民主的美国天堂,自愿选择了居住在“邪恶”的共产主义国家。
这个事件给美国政府和军队造成很大的震动。大家研究的结果,就是这些共产党人发明了一种心理控制的方法,可以洗你的脑而控制你的思维和行动。
于是美国政府出钱,让美国一流的心理学家们研究怎么去控制别人的脑袋,而这个秘密研究项目,是以美国和加拿大的公民为主,是在美国第一流的大学哈佛大学开始。
这次的白老鼠,不是他们眼中的垃圾人类,而是美国白人中最精英的精华,就是上哈佛大学的新入学学生。
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要发现方法来影响和控制人的脑袋,然后可以找出好的方法,让中情局和其他美军情报部门可以在审讯中,把情报从顽固的囚犯那里给撬出来。
当然其他的目标,就是如何发明一些药,给当时的美国左派人士偷偷放到咖啡里面,然后你吃了之后,会刺激脑子冲动和非理性的思考和行动,从而让你在公众面前说的话和做的事,神经兮兮的,因此你的信用破产就破产鸟。
还有就是在咖啡、香烟、食品等等里面,稍微放一点,你吃了之后就眼睛模糊,浑身乏力,头脑开始不清醒,人家问啥,你就老老实实说啥。
当然有的方法,就是用语言上的侮辱,还有性虐待,来达到你屈服的目的。
诸如此类的东西,俺们后来都在关塔纳摩监狱、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军监狱里面看到。
不过当时美国政府用来试验的,是能够有机会入学哈佛大学的高材生。
其中有一个高材生,是一个神童。在16岁的时候进了哈佛大学,然后就在这个计划下饱受折磨,令其心智的发展,出现了爱走极端和对美国社会的仇视。
后来拿到博士学位后,这个天才在25岁的年纪,就成了世界级名校伯克莱加大对助理教授。然后他辞职不干了,在许多年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邮包炸弹。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你要俺信任那些转基因公司搞出来的转基因三文鱼?

一部美国历史,可以大致说也是一部战争历史。
1675年-1676年,还是英国人身份的美国人在东北地区和几个印第安部落开战。
1689年-1697年,和法国人开战。
1702年-1713年,和法国人开战。
1744年-1748年,和法国人的殖民地开战。
1756年-1763年,和法国人的殖民地加上印第安部落开战。
1759年-1761年,和印第安人彻罗基族开战。
1775年-1783年,和自己的兄弟和宗主国英国开战。
1798年-1800年,和法国开战。
1801年-1805年,和北非国家摩洛哥、阿尔及尔、突尼斯和特里波里开战。
1812年-1815年,和英国再干一场。
1815年,和北非国家又开战。
1813年-1814年,和印第安部落克里克族开战。
1836年,为兼并德克萨斯,和墨西哥开战。
1846年-1848年,和墨西哥开战。
1861年-1865年,美国内战,南北开打。
1898年,和西班牙开战。
1914年-1918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1945年,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50年-1953年,参加朝鲜战争。
1960年-1975年,参加越南战争。
1961年,猪湾入侵古巴战争。
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战争。
1989年,入侵巴拿马战争。
1990年-1991年,海湾战争。
1995年-1996年,干预波斯尼亚内战战争。
2001年,入侵阿富汗战争。
2003年,入侵伊拉克战争。
可以看得出来,1890年,是美国的转折点。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国的战争,从在内部打,就是说在自己的美洲大陆打仗,转变为到外面打。
这个是在于靠了一场北方压倒南方的内战,然后30年的快速工业化,走向帝国主义而实现的。
而一旦外面打不动了,帝国要萎缩了,就会走回内部来打。所以美国未来20年的走向,会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国际研究课题。
美国在这个阶段,主要面临的就是两大挑战。
一个是来源于以中国为首,和其他国家为辅,比如说俄罗斯和欧盟等等,挑战美国独霸的国际次序。
一个是来源于美国自身的制度困境,伴随着内部的部落化,就是以西裔为代表的内部殖民趋势这个种族变化,以及以犹太裔为代表的富裕阶层,剥夺其他白人中产阶级财富的社会分化。
这种历史阶段,中国人早就经历过。那就是在中国人的强盛王朝汉朝覆灭之后,大概经历了4百年的文化融合,各种占据中原的胡人,全部被同化。
自从那之后,中国的各种分裂几乎不能持续50年。
而欧洲则是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再也没有达致统一。
现在美国就是处在中国东汉末年的时代,要看的是就是啥时候,董卓会进京。

当然了,董卓进京之前,还有何进要出现,还有遍地烽火的黄巾军。
看美国历史,主要看几个关键点。
第一个点,当然就是美国建国,在独立战争之后出现的两党之争,就是北方以汉密尔顿领军的联邦党人,对决南方以杰弗逊领军的民主共和党人。
这个时候的美国是虚弱的,因此国内政治受到英国和法国势力的干涉,对外关系和对内斗争,楚河汉界,泾渭分明。
第二个点,就是在1812年战争之后,亲英国的联邦党人衰败,而有南方民主共和党的奴隶主们主导政治,出现向西部扩张来增加奴隶制势力的举动。这个阶段的美国政策,是以种族屠杀印第安人和攻掠墨西哥,抢夺土地,然后大量买进非洲黑奴,发展以供应英国纺织业为主的棉花原料的殖民地经济模式。
第三个点,就是美国内战。因为东北方的发展,美国算是赶上了半个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要求,与继续奴隶制农业经济的现状,导致了南北冲突。而北方的胜利,和对南方的三光政策,保证了美国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
非常值得关注的是,当时世界的多数后发国家,都在这个时候开始了赶超英国这个工业革命先发国家的运动。
在中国,是镇压了太平天国后的洋务运动,在日本是明治维新,在德国是普鲁士崛起,在俄罗斯是废除奴隶制,开始工业革命。
然后30年的改革开放,各个国家都颇有成效。但由于各国处于的地缘政治空间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国家命运。
德国在俾斯麦的经营之下而崛起,但是面临着生存空间上的东西挤压。西边是仍然强大的英国,东边是崛起的沙俄。而威廉二世没有听取俾斯麦韬光养晦的建议,来好好消化和固盘,因此引发了和英国冲突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俄罗斯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损失颇为惨重,引发了布尔什维克革命。
中国则因为在东亚竞争中,战败于甲午战争,从而导致了国家的进一步衰亡。
日本则因为战胜中国而崛起,并因为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无力东顾而大肆扩张地盘,最终因为侵入了中国东南这个英国和美国的势力范围,而导致和英美对抗。
在所有这些后发大国之中,美国的地缘地位最佳。因为美国的崛起,并没有挑战到霸主大英帝国和其他各个挑战国德国的利益。美国在美洲的对手,只不过是衰落的西班牙。因此美国可以靠一战而胜利,占领的加勒比海和菲律宾。
而中国因为1890年代的战败,自然下一个30年自然没戏。等到另一个30年开始,以1931年日本继续侵华(俺反对将918作为抗日开始,应该把甲午战争作为中国抗日的起点)作为起点,中国仍然是被人家宰杀的猎物。
这个过程一直到1949年结束,然后军事能力的建立,保证了中国在下一个30年,国际次序重新洗牌的时候,可以开始自己的积累。
所以看今天的美国,你可以把1890年作为美国的第4个点。可以说美国从1776年到1890年大概120年的时间里面,完成了婴儿到少年的成长过程。
最麻烦的少年成长之痛,the growing pain,就是南北内战。
然后在下面的这120年中,就是美国从青年到中年,然后开始步入老年的状态。最主要的转折点,就是美国国力到了表面最强盛(其实已经内有虚火了)的1990年,然后在2000年开始从高潮退潮。
在这一段时间里面,也可以说是3个点。
第一个点,就是罗斯福的新政时代。这个时代,是美国从老罗斯福的对内安抚,对外用兵,开始帝国主义的吸血时代。这个时代带来的财富,出现了门阀做大,社会分化严重的社会现象,经济快速增长,危机不断出现,大亨骄横跋扈,人民暴力抗争,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这个时代,如果以汉朝来比喻,相当于西汉末年的情况。
而小罗斯福力挽狂澜,就是一个成功的王莽。或者说你让刘秀坐了王莽的位置,从而避免了大规模的暴乱。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打,使得小罗斯福的集权成为可能。
第二个点,就是里根的新政时代。这个时代,基本上就是要打破罗斯福时代的新政措施,已经用了几十年,成为强弩之末。好的作用基本用完,副作用却不断呈现。因此出现了加水加面的揉面措施。
第三个点,就是小布什的伊拉克战争。这个时代,基本上就是在更高一个层次上,走回了罗斯福之前的美国状态,又出现了极端的社会分化和财富的极度不平均。
但是比那个时代更要命的,是两大趋势的出现。
一个就是实体工业空心化。这个导致的结果,就是依靠制造业创造大量工作机会的方法,已经无效。而这种方法,是当年小罗斯福的主要法宝。
一个就是依靠过度信用消费。这个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国失去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动机,而且令整个政府和国民,都陷入了债务危机。
而现在的美国,非常有可能,会出现高企的失业率,变成美国人生活的一个常态。而在下面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处理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
美国的财政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两大块:
一块就是国防和军费。
一块就是社会安保福利和医疗福利。
要解决入不敷出问题,你可以增加税收。不过看了一下,关于小布什时代的减税政策,该不该给富人延期的对抗中,你可以看出增税的难度之大。
那么就只有裁减财政支出。
你砍了穷人的福利,就是逼着人家起来造反,就是说逼黄巾军出来。
你砍了军队的福利,就是逼着人家起来政变,就是说逼董卓进京。
当然还是要好好想办法解决一下,这个就是请世界人民吃美味的转基因三文鱼。

前面小个子的是传统三文鱼,后面比它大三倍的是转基因三文鱼。
区别在哪里?就是因为在这种亚特兰大种的三文鱼身上,缺乏一种增长激素,使得这种三文鱼在比较寒冷的海水里面,就停止了生长。
于是转基因公司,就从另一种Chinook三文鱼身上,找来了生长基因,然后在深海的鳕鱼(象一只膳鱼)身上找到了防止寒冷的基因,这么一搞,这种三文鱼就可以一天24小时不停的生长。
其实就是和西方农场对牛羊身上打生长激素一样,不过这一次不是靠饲料和注射,而是直接在基因上给解决了。
现在对美国来说,虽然以前有不少农作物上面,都用了转基因技术,比如说大豆、玉米、棉花和甘蔗等等,但这一次是以美国人喜欢吃的肉上面动手了。
而且如果这次转基因三文鱼一通过,马上转基因猪、转基因鸡、转基因牛和转基因羊,就会很快跟上来了。
看了这两种鱼的不同,大家估计会明白,就是一条转基因鱼,可以提供三条传统鱼的份量,那么自然就会导致吃转基因鱼更便宜。
如何让大家吃的东西比较便宜,尤其是这个大家,是越来越穷的穷人,应该是每个国家维稳的主要任务之一。
美国的食品,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就是真正有营养而健康的食品,一种就是垃圾食品。
据有关资料,美国吃营养和健康食品的主要是两个群体。一个就是东亚裔(主要是东亚的中国、日本和韩国等等),另一个就是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富有白人家庭。
这种在食品上的选择,基本上和其他的一些选择相似。
比如说在教育上,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富有白人家庭,他们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去教育质量优良的私立学校,然后就去美国的常青藤大学。
这个和东亚裔家庭的选择基本上是一样。
所以说美国是两套制度在并行。一个就是有钱的白人和亚裔,他们的孩子在教育上,工作上(通常是专业的医生、律师或者私人企业),和生活上,完全和贫穷的白人、非洲裔和拉丁裔不同。
贫穷的白人、非洲裔和拉丁裔,大部分都是去教育质量极差的公立学校,然后很多都是在政府部门工作。
一边是有钱,一边是人多,就是说有票。
于是美国的很多政策争论,是大市场还是大政府,是加福利还是减税收,是政府主导还是企业主导,等等,都可以从这个划分上区别。
所以说,当转基因三文鱼出现在市场之后,大家都知道是那一个群体,会是吃这个美味三文鱼的群体。
俺们无法知道这种新食品出现,会在10年后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但是俺们可以看到这10年的变化。
今年美国超过100个退休的将军们,做了一个调查研究,发现美国的招兵问题很严重。
就是说,在17岁到24岁这个年龄层中,有75%的适龄青年,达不到兵员的最低要求。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过于肥胖,大概是70%,就是说,你找10个美国适龄青年,只有3个可以考虑。
另外的问题,就是教育太差,无法承担美国高科技军事设备的要求。
另外一个发现,就是在10年前,全美国只有一个州,超过40%的年轻人过于肥胖。而现在,是39个州。
10年前,美国年轻人肥胖州是肯塔基(荷尔蒙炸鸡的发源地),是40.8%,现在仍然是美国最高的54.9%。
现在美国只有9个州—衣阿华(39.9%)、宾夕法尼亚(39.6%)、马萨诸塞(39.2%)、维蒙特(39.2%)、威斯康辛(38.8%)、印第安纳(38.6%)、马里兰(38.2%)、科罗拉多(36.8%)和犹他(33.1%),还算是健康州。
而这个结果,就是美国推行的垃圾食品喂饱穷人的政策得出来的恶果。
这种方法,看起来好像是不错,用最低的成本,就把社会维稳问题解决了,那么大家继续过穷日子,也不要起来闹事了。
但是这种节省,造成的是其他费用上面的上升。美国一年用于治疗肥胖病症的医疗支出就是750亿美元。
而且对于美国这个靠对外战争维持的国家,兵员的缺乏,会是致命的结果。将军们说得很明白,这个是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的大事。
没有兵员,就要靠雇佣兵,这个好像是西罗马的故事。不过对美国现在来说,没有足够的兵员,就没法维持美国的霸主地位。
没有霸主地位,就难以从世界各地吸血。而吸血不成,内部的分赃抗争就会日趋激烈。

  “参加工作之前我一直告诫自己‘沉默是金’,无奈本性好打不平,看见那些不平的事情,我就会激动,会替别人不值,甚至还冲上去替人出头,哪怕得罪人……工作后我远不如在学校时那么快乐。”工作了2个月的职场新人小敏在自己的QQ日记上这样写道。
  
  向阳生涯管理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有七成以上的职场新人觉得自己工作后不快乐,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未处理好人际关系。新人入职后在人际关系处理上的5种典型误区,他们的表现,跟自然界中的5种鲜花有点相似。
  
  1.怕上司的含羞草
  含羞草的花语:怕羞
  
  情景回放:不爱说话的小芳在毕业后终于不负重望地考上了公务员,本以为文书工作自己应该得心应手,可是才2个月她就说害怕上班。她说,自己害怕见到部分领导。虽然领导既敬业又有才华,但她不知为什么一见他就底气不足,沟通是能躲则躲。有一次,因为没听清领导的意思,交给她的工作被耽搁了,事后领导质问她为何不过来再问一声?她小声说:怕您太忙,耽误时间。结果领导很生气,劈头盖脸训了她一通。时间一长,小芳一见到领导就紧张得脸红,说话不利索。
  
  “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看到领导心里就慌,就像老鼠看见猫似的,紧张得话也说不出来。”小芳说。
  
  专家点评:
  和上司沟通是工作中的重要职责,需要从中了解上司意图,获得支持,把握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在计划上统一步调,达成良好的工作效果。只有处理好与上司的关系,才能正常开展工作。
  
  与上司沟通对职场新人来说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技能,新人要采用上司容易接受的沟通频率、语言风格、态度、情绪等,做到观点清晰、有理有据、易被理解。对于小芳来说,不妨试着以共同合作完成工作的心态来看待领导,同时要认识到,与上司的沟通不能逃避,是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此渐渐消除惧怕上司的心理。
  
  2.带刺的仙人掌
  仙人掌的花语:外表坚硬带刺
  
  情景回放:晓春是某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高材生,毕业时进了某国家级刊物当记者,在学校春风得意的她到了单位却并不如意。一起报到的除了她,还有来自其他媒体有经验的年轻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力强,工作方式和观念存在差异,很难融合。有一次,主编派晓春和另一个同事共同合作一个热点专题,但她觉得这个选题的价值不如自己报的另外一个,于是她一边敷衍同事,一边暗自着手做自己的选题。结果,同事没法按时交稿,而她自己的稿子也被主编毙掉了。晓春甚至还跑去找主编讨说话,事后还休了两天病假才回来。同事们觉得,她的能力不错,但总是趾高气扬,如今得罪了领导,大家更不买她账。
  
  “我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欢天天被人指挥。难道我想把稿子做得更有可读性有错吗?为什么主编就不能多听听我的建议呢?同事们也不理解我,我真是太郁闷了!”晓春报怨道。
  
  专家点评:
  “带刺员工”往往具有一技之长,能力超群、精力旺盛,不喜欢他人甚至老板在自己面前指手画脚。但是作为一名职场新人,在入职之初应当适度地学会收敛自己的“刺”,锋芒太露不是好事。要记住,在职场中只有做一个“好用的人”,你才可能得到上司的青睐。即便是上司的判断不一定正确时,也应该在有效沟通、得到认可的前提下再改变工作目标,否则既拖累同事完不成任务,也害上司不再信任自己。
  
  3.两头倒的墙头草
  墙头草的花语:没原则
  
  情景回放:阿玉性格温和,办公室里最好人人相安无事。来公司半年,她从不过分坚持自己的意见,轻易不反驳他人意见。在同事眼里,她是个老好人,但因为太好说话,她的话也从来引不起他人足够的重视。有时,明明自己的活还没干完,却得帮同事复印材料,自己再加班来做;周末值班,别的同事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忙得抽不开身,唯有阿玉总是那个替别人值班的人。半年下来,阿玉只休过3个双休。
  
  “我不想得罪同事,能帮就帮一下,可是时间一长,他们觉得我这是应该做的。上周我有事值不了班,没想到本该值班的张姐对我意见很大,说我帮别人不帮她,我真的很委屈。”阿玉说。
  
  专家点评:
  做办公室里的老好人,并不一定大家就喜欢你;实际上,在充满竞争的职场,只有在工作能力得到大家认同时,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提醒自己,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当你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选择却因为“不想得罪人”而做不到时,妥协将最先伤害到自己。实际上,懂得拒绝的人往往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使那些被拒绝的人并不会因此成为他们的敌人。当你总是处于被支配的状态时,不妨花点时间和那些总是支配你的人沟通和协调,排列工作的轻重缓急,这样才能优化你的行为模式。
  
  4.狂自恋的水仙花
  水仙花的花语:自恋
  
  情景回放:张超所在公司的规模很大,他做得十分辛苦,所以他很希望能获得认可,早日升迁。但,一年多过去了,张超始终没有得到升迁。至于没有升职的原因,张超认为是自己的上司喜欢独占功劳,而同事嫉贤妒能。比如,每次公司策划会上,张超都觉得自己提出的方案是最完美的,但同事们却常常不赞同。一直得不到升职,让张超产生觉得自己很“屈才”。终于,他决定离开公司,而上司也没特别挽留。不过,张超认为当自己走后,上司肯定会后悔,因为少了自己很多事情都办不了。
  
  专家点评:
  有些人每天都很努力,认为自己表现得非常好,同时,他有每天都在不平:自己如此优秀,上司为什么不能慧眼识珠,发现自己?实际上,很多人自认为的“表现好”领导未必认账。一切应从工作的实际出发,尊重现实经验。承认自身的不足,勇于反省自己的错误,善于变通,不顽固守旧。对于新人来说,能力再强,心态也要平和一些,期望值调低一些,抱着学习的心态,或许会得到更多机会。
  
  5.拍马屁的狗尾巴花
  狗尾巴花的花语:盲从
  
  情景回放:王丽是去年毕业的大学生,在贸易公司当秘书待了没多久,就出现了人际关系问题。王丽性格外向,脑子灵光,入职没多久就成了上司的跟班。吃饭时,帮上司端茶倒水;上司的成教论文,她写到凌晨;周末,甚至帮上司接送孩子。公司一些同事看不下去,背地里都说她是个十足的马屁精:“简直就是领导的佣人。”久而久之,同事们对她都不爱搭理,但凡王丽的事情,同事们都不愿帮忙。
  
  专家点评:
  遵守职场礼仪即可,不必处处迎合上司。通常上司在意的是新人是否愿意学习,能否达到招聘预期,如果能快速融入职场,为公司创造出商业价值,新人不靠逢迎拍马,也能得到上司的认可。否则,容易引起同事之间关系的紧张,让自己限于鼓励,不利于长远发展。
  
  职场新人入职总会遇到一些不适应,这也是为什么每一个新人进入职场时都需要经历“适应期”。只有在环境中快速调整自己,与职场充分磨合,依照自己的职业定位和目标,尽快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才可能从学生快速转变为职场人。专家提醒职场新人,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别忽视了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平衡,千万,别做办公室里不讨人喜欢的仙人掌和狗尾巴花。

网友的困惑:

    去年底我和公司签了三年的合同,现在考虑跳槽。但是公司和我们签的合同上有这条规定:“工资中有一部分钱是合同期满奖励”。就是说在这三年内,你每个月的工资中有一部分是作为合同期满奖励的,如果你没有在公司干满三年,那么公司给你发了多少个月的工资,在三年合同期未满的情况下你离职的话,就要给公司返回那部分作为合同期满的奖励的钱。而且当时我签合同时都是公司先让签了名再填的工资,不知道我是不是可以不缴这个钱?谢谢专家指点。

[答复:]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允许劳动合同订立双方约定劳动报酬的金额与支付条件、方式等相关内容,但是约定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你与公司签订的合同对于劳动报酬有一个特殊约定:一部分工资的名义不是对你提供劳动的报答,而是对你完整履行三年劳动合同,不提前离职的奖励。这是法律允许的,双方对于劳动报酬的部分性质作出自行的约定,无可厚非。但是这部分奖励的给予方式着实奇怪,它不是在约定条件满足时才给予,而是每月正常发放给员工,当成每月支付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假设员工要提前离职,则需要将这部分提前给予的奖励返还给公司——因为员工没有达成奖励的条件。乍一看还真有道理。但是阿克认为,这笔所谓的奖励本质怎么看都跟违约金一样。

    所谓违约金,是劳动合同任何一方不想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合同期,想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所需要支付的赔偿。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违约金可谓在中国大陆使用得风生水起,是单位约束劳动者不随意辞职的有力武器。可惜,有些公司利用自己招聘的强势地位,迫使应聘者签下违约金的条款,导致社会口碑很差。所以《劳动合同法》中对违约金痛下杀手,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了这一条款。

    但是违约金确实也对某些有实际需要的单位有用。比如说,一些单位出钱给员工去外国培训,当员工学成归来,不干了。如果没有违约金的约束,容易挫伤单位出资的积极性,根本上却害了员工。所以《劳动合同法》一方面禁止要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另一方面又对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出资专项培训,和设立竞业限制这两种特殊情况开了口子,允许合同中设立要劳动者承担的违约金。

    如今大多数情况下,用人单位已无法设立违约金。所以有些单位也想方设法在文字上玩起了把戏。你遇见的这份劳动合同,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设计这份合同的人设法将违约金穿了马甲,美其名曰合同满奖励,体现其合同做满就有,合同做不满就没有的特点。不过这却掩盖不了事先当月薪发放,事后触发条件才需返还的本质。

    我们要清楚得认识到,每月公司无论以什么名目支付的货币都是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奖金、津贴、补贴等等,甚至于现在有些公司给予员工定额报销通讯费、交通费,一旦查实,也要算入劳动报酬。如果约定将已发放的劳动报酬在未履行完劳动合同时要退出来,这实质就是让劳动者将自己已获得的劳动报酬赔偿给单位,这与违约金有什么区别呢?所以,这样的约定违反了劳动合同法有关违约金的规定,是无效的。你不必将这部分所谓的“奖励”退给公司。

    如果公司希望留住员工,不妨设立真正的劳动合同期满奖励。当劳动者履行三年合同期满,仍然同意续约的,公司给予一定的货币奖励。这倒是对劳动者有真正的激励作用。

熟悉的同事:不可逾越的安全线

    “列车即将进站,请乘客们站在黄色安全线内候车。”相信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的职场人都很熟悉这句话。或许你也早已摸透了某条地铁线的特性,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出哪节车厢相对较空,哪站下车的人数最多等等。你对某条地铁的熟悉程度就好比你和办公室某些同事的熟悉程度一样。但你是否知道,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各自都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黄色安全线。

非常距离:

    Andy和Grace是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了。有一次,Andy在其他同事都在场的情境下大大咧咧地问Grace:“你真的没怀孕?为何你的肚子那么大?”Grace无奈地反回:“你是在说我胖吧?”话音刚落,Grace的脸色立马就变了,恨不得挖个地洞钻下去。

注意要点:

    1.切忌以同事的痛处来开玩笑,这就好比揭人伤疤;

    2.尽量不要在人多的时候问同事的私密问题,这会让对方显得很尴尬;

    3.可以尝试把对方的缺点说成优点,例如把肥胖说成福态,把瘦小说成灵活等。这样也能给对方一些心理安慰。

    办公室是个特殊的环境,大家往往既是同事关系又是朋友关系。但如果处理不当,把握不好一个“度”,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情”就会影响到人际关系,以致影响到正常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以下几点是容易逾越对方安全底线的大忌,如不遵守,那再熟悉的同事也有可能因此变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1.过多关注他人隐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请不要轻易涉足,记住职场不是娱乐圈,你也不是一名狗仔;

    2.在公共场合不尊重对方的发言。当别人开口说话时,你便是一名听众,随便插话和心不在焉的做法都是让人不安的表现;

    3.在背后议论同事是非。职场并不是一个密不透风的环境,你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把柄;

    4.经常向同事借钱。原本友好的同事关系一旦牵扯到利益,就容易变质;

    5.肢体接触过于密切。切忌因为关系密切了就对人“动手动脚”,这是极其不礼貌的;

    6.工作时间制造噪音,影响其他同事工作。当你打破良好的办公环境时,其他同事不向你提议并不意味着他不介意,所以你还得自觉维护一个相对安静的办公环境。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安全底线,但是距离因人而异。所以职场人士在与同事的日常交往中还需学会把握分寸,即使再熟悉,也记得留意脚下那条不可逾越的黄色安全线。

    熟归熟,但也要注意分寸,“零距离”接触只会让人产生不安全感。如果遇到讨人厌的同事,一件“虚伪”的外套是你必备的选择。

讨厌的同事:对方只是“路人甲”

    说到讨厌这种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只是区别在于是先天造成的,还是后天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因为,人与人在接触交往时不可能总是遇上能让彼此都顺心顺眼的友人,偶尔也会很霉运地碰到几个令自己讨厌的存在。运气好点,彼此相处只需要做到萍水相逢的程度;但若是运气背一点,那么在双方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就要看你到底有多“虚伪”了,尤其是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职场里,“虚伪”的外衣则显得更加重要。

非常距离:

    Lily第一次见到Alice是因为自己的另一位同事Vivian。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Lily还是没由来地对Alice这个人产生了抗拒心理,并且通过之后的几次接触,Lily对Alice的讨厌心理越发严重了。而原因,正是由于Alice这个人太过虚伪且总是喜欢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

注意要点:

    炫耀这件事本身没有错,但也要掌握一定的度,一旦超过了该有的尺度是要遭他人忌恨的。同时,在职场中与同事相处,远远不如平时对待一般人那么随意,往往一个动作或是一句话都有可能踩到对方的底线,令人产生反感情绪。而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时候都会抱怨对方没素质,不懂礼貌,可事实上却是我们在不经意间触及到了对方的容忍底线。

    然而,职场毕竟是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地方,即使你再讨厌一个人,都必须牢记在见到被你讨厌的人时要笑脸相迎并亲切地说声“早安”或是“你好”,不然,被你讨厌的那个人还不知会在背地里如何大肆向他人宣扬你的不是。要知道人类的语言是拥有一定魔力的,当一句假话被人说上一百遍之后,即使它原本是虚假的,到最后也会变成真实的。因此,即使你的评价在他人那里再好,久而久之也会因为这份“恶意”而一落千丈。

    若你无法完美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不到笑脸相迎并且愉悦地向对方进行问候的话,请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1.纯粹地将对方看作是你一个重要的客户;

    2.尽可能地绷紧“工作”这根警示弦;

    3.在心中默念十遍或是更多遍“对方只是路人甲”,尽量淡化对方在你心中的存在感;

    4.与对方说话时,可以选择将视点落在对方以外的其他地方,但痕迹不可太过明显;

    5.三思而后言,宁可让人感觉你是反应慢半拍,也千万不要与对方“针锋相对”;

    6.即使对方会在背后说你坏话,但你自己要切记勿在背后说他人的坏话。因为职场是个人多嘴杂的地方,指不定哪天你说的话就落到了当事人的耳中。记住,“这个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方法很简单,但越简单的方法往往做起来越难。而且,越是你讨厌的人,他们的存在感对你而言也就越强。因此这个时候你不妨大大方方地将“真诚待人”这四个字收拾收拾扔进垃圾筒里好了,没有人会因为你的这份“虚伪”而责备你的。

    无论是熟悉还是讨厌,员工之间的安全距离还并非是最难控制的,世上最难把握的距离无疑在老板与员工之间,它直接影响着你的“生”与“死”。

老板与员工:世界上最难控制的距离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冷风瑟瑟的冬日里,有两只困倦的刺猬想要相拥取暖休息。但无奈双方的身上都有刺,刺得双方无论怎么调整睡姿也睡不安稳。于是,它们就分开了,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凑到了一起。几经反复的折腾,两只刺猬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又能互相取暖,又不至于刺到对方,于是舒服地睡了。

    员工与老板之间的相处就像两只相互取暖的刺猬,需要调整距离,相互磨合,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但无论怎样调整,始终要记得,老板终究是老板。

非常距离:

场景一:办公室一对一谈话

    Lucy接到老板电话询问季度绩效的问题。老板日程很满,难得有时间找她谈事情,Lucy想借此机会把其他工作也与老板沟通一下。于是她马上整理了一下手头资料,风风火火地赶到老板办公室前。门是开着的,Lucy头也没抬地冲进去:“老板,这件事我是这样想的……”话说一半,Lucy才发现,办公室里还坐着另外一个部门经理,显然Lucy得等这位经理谈完才能轮上。

注意要点:

    1.进入办公室前,不管门是否开着,在门上敲几下,这样能让老板有个思想准备。或是老板需要整理一些并不适合员工看到的资料,或是加紧安排手头的其他工作;

    2.正式进入主要话题前,可以带一个与生活或是天气有关的小话题作为开场,以期缓和彼此谈话的氛围?;

    3.切勿四处打量老板的办公室或是办公桌,或是给出一些自己的评价。任何人都不喜欢私人领地被评论,更何况是老板;

    4.谈话前,可以询问老板是否要关门,如果要关门的话,请把门留下一条缝隙。

场景二:厕所或是茶水间

    小A经常在茶水间遇上老板,每次相遇时小A总想着要打个招呼,但总找不到合适的话题。比如有次小A说:“老板,您这件衣服很可爱。”老板回了句:“你是不是觉得我并不太适合穿这样可爱的衣服?”还有次小A说:“老板,您饭吃过了吗?”老板一看,时间正是下午四点,这是吃的哪顿啊?

注意要点:

    1.选择一些保险的话题进行聊天。比如天气、食物、地域风情等;

    2.如果没有合适的话题,点头微笑是个不错的选择;

    3.可以借机约见与老板会面时间,但不可就此拉住老板讨论公事。

场景三:与老板同桌吃饭

    年终了,老板请大家吃个饭,用以肯定今年、鼓励来年。老板把菜单递到了Alex的面前,于是Alex心领神会地点起了菜,心里还一直告诫自己要遵循“N+1”(饭桌人数+1)原则,避免让场面看上去过于寒酸或过于铺张。差不多点完时,Alex突然想起这么多爷们没点酒怎么行呢,赶忙拉着服务员叫道:“开三瓶茅台!”当下,老板的脸就绿了。

注意要点:

    1.让老坐最舒服的座;点老板最喜欢的菜;谈最不痛不痒的话题。 就算同桌吃饭,老板还是老板;

    2.不要替老板做主,你可能是老板的分身但绝对不是替身;

    3.在老板面前不可显露醉态。酒能成事,但也能误事。

    如何保持好与老板适当的距离,能够以非常“艺术化”的方式既让老板对你信任,而且也不会使你远离老板的视线,这的确是个难题。“人际传播学”里面提到四种与周遭环境保持安全舒适关系的。1.公众距离:350公分以上,例如看表演、上课。2.社会距离:120—350公分之间,例如谈公事。3.个人距离:50—120公分之间,例如与亲朋好友聊天的距离。4.亲密距离:30公分以内,例如与亲密的伴侣亲密接触的距离。显然员工与老板的距离应维持在第2与第3之间。同时我们还需要遵守以下一些规则:

    1.尊重老板;

    2.认清自己并演好自己的“角色”;

    3.多沟通建立信赖;

    4.成就老板的决策;

    5.不要固执的与老板顶着干;

    6.谨言慎行养成良好的习惯;

    7.要与老板保持一定的“尺度”。

   世界上最难控制的距离,既不是与仇人保持距离,也不是与恋人分享秘密,而是与老板保持有礼有节,能公事良好沟通,私事互不侵犯的距离。这样的安全距离,你能做到吗?

    如果说员工与老板的距离是世界上最难控制的距离,那么如何保持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更像一个高深的控制理论。

客户:这么近,那么远

    “人说恋爱就像放风筝”,其实和客户之间的距离也像放风筝,拉得太紧会让客户感到密不透气的厌烦,放得太松又怕竞争对手会趁虚而入。一天打三通电话去问候客户的公司、问候客户的家人、问候客户的宠物都会让人觉得你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调查户口挖人隐私;而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政策,又会让客户觉得自己的重要性不够。和客户保持安全距离的学问,有时比猜女人的心还要难。

非常距离:

场景一:初次见面,请勿靠近

    Julie刚送走某公司的销售,笑容立即从脸上消失,转身就对经理摇头道:“这家公司的规模一定不大,一看都没有大公司的范儿。这销售一直把身体贴得很近地跟我说话,我都能闻到他的口气看到他的头皮屑了。一开口就‘咱们’、‘咱们’的,还没谈正事就要请我们吃饭了,套近乎也不是这么个套法。”经理对Julie会心一笑。可怜那个销售估计还没意识到这次拜访客户的结果是把自己送上了黑名单。

注意要点:

    1.与客户保持身体上的安全距离:初次拜访,面对不熟悉的客户,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之内的位置只能留给亲朋好友,生人勿近;

    2.在客户的办公区域内拜访时,客户面前的办公桌范围是安全距离的界限,不要随意走动,不要四处张望,不要偷窥客户的电脑屏幕和文件夹;

    3.与客户坐着面谈时,可选择有技巧地让客户背对窗户而坐,自己面对窗户而坐,这样更有助于你把控时间,而不会让客户留意到窗外的天光变暗,从而感觉到时间流逝过快,匆匆告辞;

    4.在和客户还不熟的情况下,用饭局来约人是下下策。在温饱问题早已解决的今天,吃饭已经诱惑不了日渐有追求的人民大众了,那些手握大权的领导和老总们更是早把山珍海味都吃腻了。赶紧抛弃这个已经out了的拉近距离的做法吧!如果你不够睿智,不能用热点时事、幽默笑话或者与客户的兴趣爱好相关的话题打开话匣子的话,不妨真诚一些,诚恳地和客户分析探讨行业大势,或者干脆赞美一下客户的办公环境吧。

非常距离:

场景二:有些话题不能碰

    Sasha是个很善解人意的公关高手,很多客户渐渐地都跟她发展成不仅限于合作而是朋友的关系。Sasha也一直很自豪于这一点,直到有一天她的客户Effy跟她聊起了自己不如意的婚姻问题。Effy可能当时想得不多脱口而出,但Sasha觉得这个话题太过私密,聊过以后必然会让双方的关系产生涟漪。果然那天过后,Effy竟开始有意疏远Sasha。聪明的Sasha早有准备,在2个月里仍旧对Effy保持着既不过分关心但又绝不冷落的状态,并且绝口不提Effy的婚姻问题。有一天Sasha看到Effy的MSN上的签名档挂着“生病吊针工作压力大”的状态,便给Effy快递了营养品以及Effy最爱听的歌手的最新CD。Effy主动示好,又和Sasha恢复了旧日良好的关系,但两人都很有默契地不再聊过分私密的话题。

注意要点:

    1.要与客户走得勤,但不要与客户走得太近。你可以把客户当作朋友,但客户毕竟不是发小知己,和客户的交往毕竟只是工作关系,且涉及到很多利益问题、利害关系,靠得太近反而会引起对方尴尬、进而让对方产生防范心理;

    2.了解客户的喜好很重要。只要客户有爱好,那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切入点,你就可以利用客户的爱好对其进行公关。运动是团队活动,可以共同参与,客户若喜欢运动,可以约他一起去打球;然而客户喜欢看电影看音乐会的话,最好还是送上两张票,让客户自行选择和他同去的人;

    3.聊私事只是辅助手段,聊工作内容才是正经事。在办公室以外的场合你可以和客户聊些轻松的话题,但记住大家熟稔了后,不要把重心落在客户的私事上,你要了解的还是客户的公司运营情况、新项目计划、人事变动等。当客户谈论过于私密的事情时,可有技巧地转换话题,知道得越多也许越难处理双方之间的关系。

    与客户之间的距离看起来“这么近”,但实际上又“那么远”。既要保留有小小的私人空间,更要开辟出一块大大的工作区域,这着实是最需要技巧性的安全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