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06年4月19日


  逃亡期间赚钱上亿  投资影视捧红女星  行贿腐蚀神五功臣

  他入主珠海证券,坐庄大连渤海,被誉为股市弄潮儿、资金运作高手,每天从手中进进出出的资金多不胜数;他投资影视业,投资拍摄《将爱情进行到底》、《恋爱中的宝贝》等多部有影响的剧作;他投身房地产业,建造起北京的豪华别墅小区……他就是向航天功臣厉建中行贿,把神五功臣拉下马的北京银事达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俊林。这样一位曾经的“成功人士”,为何默默无闻、行事低调,在媒体上却从不露面?记者数日来在采访中了解到惊人的秘密,沈俊林其实是一名潜逃近20年的犯罪嫌疑人!如今,因在厉建中案中行贿和挪用公款,已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20年的沈俊林正在看守所中等待北京市高级法院的终审判决,而记者的调查试图揭开他的另一面:近乎传奇的逃亡生涯。

  20年前涉嫌诈骗寻机潜逃

  2006年1月24日,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审的沈俊林看到记者举起的照相机对准了他,赶快用手中的本子挡住面部。直到落入法网,早已习惯逃亡生涯的沈俊林仍下意识地避免被媒体曝光,因为对于一个逃犯来说,在媒体上的抛头露面意味着警方追捕的脚步越来越近。

  “你叫什么名字?”“潘顺宝。”“哪里人?”“银川人。”两年前,坐在提讯室中的沈俊林面对反贪局侦查员的讯问,面不改色地一一应对。刚被抓捕时,沈俊林用的名字还是潘顺宝,银川人,1961年出生。随着侦查员外调证据的逐步到位,“潘顺宝”的身份才受到质疑,面对拿出大量证据的侦查员,潘顺宝低头承认:“我真名叫沈俊林,不叫潘顺宝,出生日期是1957年12月7日,黑龙江人。”

  沈俊林,化名潘顺宝,1957年12月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因涉嫌犯挪用公款罪,于2004年5月2日被羁押,因涉嫌犯行贿罪,于同年5月13日被逮捕。据沈俊林介绍,其小时候在哈尔滨香坊区木材厂子弟学校读书,毕业后承包了大华家用电器商店。1985年底因涉嫌诈骗被香坊公安局羁押,但是,在警方要把他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时,他患上了胸膜炎,并趁看守所让他住院治病的机会潜逃。这一逃,就是20年!

  倒水果淘第一桶金

  从看守所逃出来后,害怕被警方抓住的沈俊林犹如惊弓之鸟,从大北方一直逃到南方。1986年初,沈俊林跑到上海,看到风声渐渐过去,他开始做生意来谋生,此时他的名字已经成了潘顺宝。沈俊林一开始在山东、浙江、广东等地以贩卖水果为生,一晃三年,到了1989年,他靠卖水果已积累起十几万元的积蓄。1990年沈俊林来到北京,开始倒卖电视机,他把东北的“菊花”牌电视机卖到北京,一直干到1993年。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股市初兴,每天都在制造一个个一日暴富的股市神话。沈俊林也投身股海,他经常去证券营业部炒股,并认识了营业部的领导彭某。1993年彭某负责筹备成立北京农信咨询中心时,沈俊林经彭某介绍被聘为总经理,主要经营业务是分销定向募集股票,即把法人股分开卖给个人。

  1993年7月份左右,沈俊林在前门饭店卖“富博”股票时,认识了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的皮凡,经皮凡介绍,他又认识了航天一院的结算中心主任张玲英。双方最初的一笔交往是航天一院从沈俊林手中买了200万股“富博”股票,后来又陆陆续续做了很多笔交易。

  1994年农行下属的信托投资公司要解散,1995年初,沈俊林又担任银事达咨询公司的总经理,业务范围仍然是分销定向募集股票。此时,他还担任海南成功公司总经理和海南银事达咨询公司总经理,并担任珠海证券顾问,2002年时他还任华顿国际投资公司名誉董事长,身价早已过亿。

  入主珠海证券玩资本

  2003年,屡屡违规的珠海证券终于寿终正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不过,珠海证券在沈俊林的资本运作中,曾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1997年底,已在证券市场弄潮四年的沈俊林被誉为资金运作高手。他经人介绍,和珠海某银行接触并达成协议,由他出资5000万注入珠海证券,用于盘活该公司资产,该公司原来的14家股东缩股占35%,沈俊林则占65%。“实际上我是零收购的。”沈俊林对这笔交易如此界定。

  1998年沈俊林聘请在银行系统工作过的高某担任珠海证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自己在幕后运作珠海证券。沈俊林发现珠海证券的烂账太多,天天都有人上门讨债,他就用珠海证券的非证券资产实业进行抵债,不到半年,珠海证券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证券公司、国有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国债服务部等40多家债主达成抵债协议。

  1998年8月,沈俊林拿到了位于珠海市迎宾北路21万平方米的黄金地皮,聘请了国际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出了拥有30款不同样式的别墅、50多栋功能齐全的住客会所以及星罗棋布的网球场、游泳池、人工天鹅湖等超豪华高等生态商住社区,并取名“天上人间”。他借助珠海证券扩大自营规模,筹集资金。1999年国务院14号文件出台,要求民营机构不许持有金融机构20%以上的股份,沈俊林就退出了珠海证券,原股东持股复原。退出时,珠海证券退给沈俊林相当于5000万元的实物资产,包括东莞的土地及地上工厂,还有上海的一处房产。后来,沈俊林用上海的房产折价两千万抵给了航天一院,东莞的土地则用于在2002年时向广东发展银行抵押贷款4000万元。

  从珠海证券全身而退后,沈俊林在股市上主要运作莱茵置业,并把上市公司辽房天收购后更名为华顿时代投资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成为沈俊林日后跻身影视业的主要平台。

  巨资捧红同居女星

  化名为潘顺宝的沈俊林虽然极力避免过度曝光引起哈尔滨警方注意,但在商界的成功让他过起了奢靡的生活。

  沈俊林的妻子是崔某,两人于1982年结婚,并生了一个女儿,2001年沈俊林把女儿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读书。至于妻子,自从1985年潜逃后,沈俊林就没怎么和她联系过。在逃亡期间,沈俊林共包养过两个“二奶”。第一个叫张某,原在银川某厂工作,是1989年他在广州到海南的船上认识的。1989年至1992年沈俊林与张某同居,此后沈俊林到北京发展,但两人仍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张某还给沈俊林生了一个女儿,沈俊林每年给张某五六万元,目前,张某在银川某商场当营业员。

  沈俊林包养的第二个“二奶”姓巩,北京人。1993年沈俊林到北京做生意后,一次和朋友们在方庄吃饭时认识了巩某,两人的关系迅速发展,并同居至1996年。两人分手时,沈俊林把一辆红色的宝马车和一套房子留给了巩某。车是沈俊林花30多万元买的旧车,房子是公房,也是沈俊林花20多万元买的。

  沈俊林与巩某分手后,认识了谢某。沈俊林说,谢某原姓刘,他们于1996年在海口认识,当时谢某在海口的“望海楼”唱歌,而沈俊林时任海南成功公司总经理和海南银事达咨询公司总经理。在海口时两人的关系并未有更深的发展。但是,1996年底谢某到北京发展,两人开始同居,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2000年。沈俊林供述称,他在谢某身上花的钱最多,为了包装她,并把她推到影星、歌星的位置上,他投资500万元成立了一家形象公司,此外,谢某还买了一辆宝马和一辆保时捷。

  正是在与谢某交往的过程中,沈俊林开始投资影视业,他担任董事长的公司出资数千万拍摄了《将爱情进行到底》等几部较有影响的电视剧。由于沈俊林投资拍摄了多部影视作品,以至于2004年他被捕后娱乐圈传闻四起,当时谣传他因投资某部电视剧出现经济问题而被捕,其实,沈俊林是因在厉建中案涉嫌犯罪而被捕。当时娱乐媒体们不会知道,以化名投资影视业的沈俊林,实为一名潜逃20年的犯罪嫌疑人!


  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说,今年头一二个月房价上涨了17·3%。另有多个城市上涨超过10%。本人居住在一个向以物价平稳,并正在以“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的口号营销的城市,今年一二两个月房价也上涨了9·8%。在绝大数普通大众已经买不起房的情况下,这样的涨幅应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可是,在中国,每一个人都是“宏观经济学家”,他们可以提出很多“房价适度升高”对经济发展的好处,如果说到负面,则可能是:房价太高将会导致经济危机,不利于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再要说下去,可能是房价过高将抑制人才流入,结果是不利于城市的发展。总之,一切都是以城市的发展,经济的可持续为圭臬,却不会以“人的发展”,“人的可持续性”来看看房价。仿佛房子不是人居住的,而是“城市居住的”,“经济居住的”。以城市为本,经济为本,正是中国人的一般思路,君不谓相当可怪耶?

  除了需要房子的人,中国有强势集团,以及一切有话语权的人们,绝不会考虑到,房价过高对于真正需要房子居住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真实的痛苦,房子是对他们的人生的悲惨剥夺。居住,原本是实现房子的正常功能,房子只有到了需要居住的人手里,才能实现它的使用价值。可是,在中国,房子在中国,成了资本剥夺穷人的利器。在中国,很多住房不是居住品,而是炒家的道具。在中国,大量的穷人流离失所,而大量的房子长期空置。在中国,各种投机行,都是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允许范围,有的甚至受到公开的鼓励,有的城市把所谓的炒房团视为政府的上宾,认为这一剂伟哥可以给城市带来GDP的勃起。


  我们这里讨论的“真正需要房子居住的人”,暂时排除那些终其一生的积蓄,也根本不可能买到城市的一小间屋子,城市设计也实实在在地没有考虑他们,因而他们也根本没有在城市买房的奢望的那部分流动的劳工,例如数量庞大的农民劳工,而是专指那些经过刻苦努力,从大学里走出来的雄心勃勃的青年。
  正是这些新一代青年中的精英们,成为了房价暴利和成品房暴炒的最后埋单人。

  这是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深创巨痛。在中国的住房转型中,他们的上一代,原先居住在城市的上一代,享受了福利房延续下来的利益,特别是公务员,和强势垄断集团,除了占有第一次产权转移的福利房,接下来,一而再,有的甚至再三享受到“集资建房”,即国家再次赠送地皮,目前,有的中小城市甚至还在瓜分这一块最后的蛋糕。有在春节期间,见到一个五十万人口的中型城市的宏大气魄:把政府机关整体移植到一片新区,而在那附近,则划出大片地建公务员住宅,这一伟大的住宅区的房价,是当地市场价的三份之一。但是,就整体而言,当目前的新一代青年走出大学校园,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为奇特的分配方式已经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后的房价,成为一块巨石,压在新一代青年精英们嫩的肩上。这是他们的宿命,除非他们像中国的民工一样,不打算在城市终老,但是,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家乡没有祖田,他们必须留下来。
  这些青年们正睁着惊不定的眼睛惶恐地看着这个世界。让人们来看看他们的经济前途,看看他们怎样开始建设他们的生活。


  据统计,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在很多城市已经不足两千。设若一个城市的房价为五千一平方米,则一个大学毕业生一年的收入只够买到三平方米,这还是一个毛坏,如果算上装修,还可能不足三平方米。如果他设想自己将来居住的目标房是八九十平方米,如果在每平方四五千的基础上,今年头两个上涨了10%左右的话,那么,在他追求他的房子的这两个时间里,房子隔他又远离了三到五万元。或者说,他工作了三个月,他倒欠了房地产三到五万元,倒欠了房地产商五到十平方。而他这两个的劳动所得,仅仅与房价的上涨部分相比,也真的算得上可怜得很,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你在街头被人抢掉你的几年的收入,这是一个治安事件,但是,如果这事如果是“资本干的”,特别是当资本执房子的“利器”,你得乖乖地就犯,因为,非常不幸的是,你是一个人,在世界先进文化的人权标准下,人必须住在房子里,否则你可能影响市容,有警察来赶你的。

  上面计算房价的理论比较粗放型,如果切实计算,应该说,今天绝大部分青年还是早点死了把自己放在自己的房子里的妄想为妙,因为根本你没有希望买得起房子,因为你从25岁储蓄到35岁,也不可能交得起30%的按揭。你难道愿意把自己的一生套牢在房子上吗?你不是满怀豪情深明大义,要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理想人类的前途做点什么吗,难道你就这样把自己献给了遥远的房子?

  你可以寄希望于将来,例如在十年以后的某一天开始,工资,上涨得比房价快,那时你可以交出起30%的首付。但你不只能生活在目前的现实中,你的现实是,租房吧,房源是有的,很多人换了房,很多房空了出来,也有很多房是专门被买下来供你们去租的。

  住在租来的房子里,以慢八拍的速度储蓄,看着房子涨价,这不仅令年青人本身痛苦,也令父母着急,于是,很多青年依靠父母的支持买房,于是,一代优秀青年成为“啃老族”。然而,还有更多的父母没有能力支持儿女在城市买房,还有许多的大学生,开始工作以后还要还助学贷款。

  如果我们乐观地假设你运气不错,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有老一代可啃(如果你父母的钱来得“太容易”,请不要加入这种假设),凑齐了30%的首付,就可以按揭了吧。如果从35岁开始办25年按揭,那么,刚好是一辈子的还款计划。如果做30年的还贷计划,就需要拿退休金还进去。不过,总算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了,恭喜你已经把自己的下半生成功地抵押了出去。从此你必须做一个最乐观的人,对我们这个社会的稳定祥和做远望的预期,不至于在某一天,银行的利率做出成倍的调整,或者把“旧币”按一万比一的比率兑换。


  这一代青年是不幸的。不独是他们生活在新保守主义时期,头脑被洗得比任何时候都有效,而他们一出身社会就面临一个更加森严的等级社会,弱者的权力基本被忽视。
  然而,走在他们前面的,也正在痛苦着。

  昨天晚上,一位叫“一看三叹”的朋友在我的上一篇博客日记《抵押给资本家和GDP的一代》上留言,我看了以后,就写了这一篇。这原是4月1日晚上去开县采访,在成渝铁路的火车上,火车上也没有法睡稳,打开写字板闲看,觉得“抵押”一文意尤未尽,就随意地写了几段,今天续写,把“一看三叹”之叹加在这里——我一路读到了硕士,读到了屋上无片瓦,不对,是手上连根椽条都没有的境地。

  午夜梦回,我总会唏嘘感叹,要早早放弃理想,选择初中毕业后就进入尚包分配的中专为自己的屁股选一个位置,兴许今天我可以好好做个脑满肠肥的准中年人,象他们那样,象今天可以左右我的那些人一样。

  理想是左派谈的,理想是右派谈的,理想是拥有宽敞明亮书房的人谈的。他们可以端着茶杯交流他们的忧伤,他们的痛苦,他们的志得意满,他们的郁郁寡欢。

  我们只能谈论现实,我们只能交流公务员考试经验,找工作面试经验(感谢上帝,他慷慨地允许我们也能端着茶杯)。
  他们是理想主义者,我们是经验主义者。
  他们和我们,是一枚钱币的两面。 

  ——我深深地为这旷世悲怆的文字所震撼,没有比这样的表述更有力的控诉了。请允许我跟你交流我的忧伤!
  请允许我接着你的话说。当年上中学抄你作业的那个同学,没有考上大学。你上大学的时候,他做了乡团委书记;你大学毕业时,他做了乡党委书记;你研究生毕业他到县里当一个局长,后来管组织,后来管宣传;现在,你硕士毕业了,博士毕业了,他已经做了县委书记,他已经先你有了学士文凭硕士文凭甚至博士文凭。他在做乡党委书记时在县城买了房,他在做县委书记时在省城买了房,他现在正准备在北京买房,他的孩子从英国留学回来要留在北京——他在当县委书记的第一年就把孩子送到英国自费留学,受贵族教育去了。


  说到青年的前途,在中国式的语汇里,特指政治前途。我这里局限于经济前途。

  如果话说到这里还有人不能理解今天的城市青年的痛苦,那就是太不负责任了。中国人爱存钱,据说这是中国人对未来没有信心的表现。而最需要对未来有信心的一代青年,却没有办法存钱,那么,他们的信心从哪里来。他们除了年青,什么都没有。即使他们受了良好的教育,有知识和技能,目前,却只有少部分的青年,在外企,或者其它上升型企业,或者其他垄断性的企业里,才能把知识和技能卖个好价钱。即便这样的青年,面对今天的房价,也是充满恐惧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彭兴韵在近期南方周末写道,他的一位在某金融机会做高层管理职位的朋友也无奈地感叹,他的收入应该算是很不错了,可是,也很难在北京买到一套自己满意的房子。何况,更多的青年,他们大学毕业了,还得去跟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同代人竞争劳动机会。

  中国的事情真是不可思议。法国在过去近十年,房价也翻了一翻,但这是在他们原先买得起房的基本上涨的,而同时他们的工资也涨了10%,可是,最近他们却因为劳动法的什么情况而闹起来了,主要是青年。而我们的房价在两三年间能够翻一翻,我们的青年原本就买不起房,翻过以后的房子几乎成了梦一样虚幻,中国青年真的没有意志,可以任意搓揉?

  据说我们这个社会已经积累了很多财富,这应该是真的,我们的城市已经建设得很华丽,华丽得无法居住。然而,至少,应该给青年一代稳定而有希望的生活,起码应该要让他们看得到房子的希望,要让他们觉得,买了房子也不至于把自己的余生中的大部分剩余价值抵押了出去。如果不能使全部青年有这样的希望,至少应该让原本充满雄心壮志的知识青年有这样的希望,否则是很不妙的。就我个人来说,我不喜欢把这个问题扯到社会稳定的方向上去认识,我知道有很多论者说到这里就要说这是一个社会稳定的问题。幸好我不是一个稳定性专家,我只是觉得,这当然是一个潜在的社会稳定问题,但是,我觉得它首先是一个关于个人命运的问题,是人价值的问题,是一个社会正义的问题。而仅仅因为它是这样的问题,就足以成为重视的理由了——难道不是吗。

这是南方周末的一个记者写的,他还有一篇。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痛苦,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是这个时代最敏锐的痛觉。相对于五四时期的青年,相对于四五时期的青年,相对于六四时期的青年,今天的青年感觉如何?那几个年代的青年们是痛苦的,他们为文化痛苦,他们为民族痛苦,他们为主义痛苦,他们为国家痛苦。可是,在今天看来,那都是多么奢侈的痛苦啊。
  今天的青年面临痛苦要紧迫得多。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存压力。虽说他们不需要思想,不需要考虑问题,因为所有需要考虑的,都有人代为考虑了,甚至,根本利益,也有人为其代表,但遗憾的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在现实中的生存,却没有人能够代表,必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进行,其痛其痒,都是自己的,是他人没法代表的。
  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下,今天,一个大学毕业生,他所面临的是怎样的处境。

  假设,他来到的是,中国的“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非常麻烦的是,如果你真的来了,并且“不想走”的话,就得住下来,就得住在钢筋混凝土盒子里。而这个盒子,是当前中国每一个城市的政府和资本家联袂掠夺市民的有力工具。城市需要GDP,资本家需要超额的利润,这个利益链已经令各方面疯狂。这个城市发疯的步伐稍微晚一点,它的水泥盒子价格倍增差不多比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晚大半年。但正因为这样,它的“后劲”比较足。

  今年不到三个季度,它已经上升了9%。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假如你是去年的大学毕业生,假如你的目标房八十平米,按照目前市区里的平均价格,我指的是清水房,你大约得付出四十多万,而这里面,大约有三万六千,是今年头三个月的市场形成的。按照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你这三个月的全部劳动所得,不要吃饭不要穿衣,全存下来,大约五千元——对不起,年轻的朋友,你连你的未来的房子的公摊面积在这三个月的升值都没有挣到,也就是说,你工作了三个月,你隔你的房子更远了。

  等你终于挣到你的目标房(清水)价的三成,你就可以去按揭了。有关政策早就为你设计好了:房地产商全给你一张图纸,地基上还是茫然一片,也许一个脚手架都没有,你就照着那个蓝图买就行了,人家需要你的钱去建房来卖给你呢,而“蓝图”上面已经有各个管理部门的准卖批文,银行的绿灯已经打开——一切都为你设计好了。

  考虑到工资总会涨的,假设未来你每年有三万到五万的收入吧,你必须省吃俭用,是否买一个笔记本电脑?是否不要考虑旅行的计划?以及与朋友约会,给恋人购物,谁时不要忘记你要用你的工资的结余速度去追赶你的房子。如果你每年省下二万到三万的话,如果五年之内,房子的价格始终在那里等你的话,你可以去按揭你的房子了。

  但事实上,它恐怕不会停在那里等你。想想去年务院“要使房价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以后,又猛长了多少,你应该心里有数。想想房地产是一个城市的GDP的支柱,涉及一个城市的政绩,想想重大利益集团对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公共政策的影响能力,建设你的一切人生目标,最好还是按房子价格还要直线上升的前提来设计吧。你的积蓄速度虽然与房价上升的速度不相称,但是,你必须首先积蓄你的首付按揭款。这是一种命运。

  也就是说,按现在的趋势,不要说你在五年内,十来都交不起首付款,你过了而立之年,你三十五岁了,还得在这个“不想走”的城市租房子。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三十五岁还在租房子,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年收入不到三五万的产业工人,暂时就不要考虑房子的事情啦。

  不过,你不要考虑租不到房子。房子是有的。许多政府部门的第一二代“房改房”,“集资房”——这个按当年的“正式干部和员工”分配的“福利”,在上世纪九十年中期落幕,谁叫你不早点出生啊——都在换了,另外还有一些人是专门把房子买下来等你这种人去租的。

  现在,我们还是乐观一点,假设你大学毕业过了五六年,三十岁上下,就交了按揭首付。

  按那时的价格,你也许还要向银行贷款四十多万(但你买到的,只一个面目狰狞的水泥盒子——清水房,你得把它抹上一层让你看了开心的涂料,弄弄地板,放点家具,置点电器)。不过,你不有担心,有关方面已经为你设计得很周到,三十年按揭程序历历在目。这个还款计划一直跟踪到你退休。于是,你这一生的生活一望到底,没有悬念,你只要向银行交钱就是了,因为你已经把自己抵押出去。

  ——你的一生就这样被房子没收了。不要说这是国际消费惯例,这里面更多的是中国特色。
  还有一个未可知的变数是,等到房款还清那一天,你的地皮早就又回到政府手上了,因为它只有六十年“使用权”。这就像魔术师手上的飞刀,放出去就可以收回来。当然,如果那时的政府,还承认今天这一套的话。

  ——我这里设计的,只是在“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的一个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的幸福生活。希望你“生活在别处”,希望你不要生活在我为你描绘的幸福生活里。

  ——年青的朋友们,作为一个有二十年工龄的人,我想向你们道个歉(虽然我基本没有责任):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成功地给你们搞出了一个稳定等级社会结构,你们才出身社会,你们不可能居于这个金字塔形的利益模式中的别处,只能是底层,但是,你们有文化,比起在等级教育制度下形成的另一大群文盲半文盲,那些更可怜的劳动者,你们好多了。人要会想,才会想才能生活在和谐社会中。人要有信心,对未来要有信心,要相信奇迹,例如,你不能肯定将来的某一天,房价不会像断线的风筝一样飞升,人民币会像小学生的练习册一样廉价,甚至重新兑换一次钞票。如果你连这些都不相信,那我前面的帐也是白算了。

宋江活捉高俅又把他放了,这事让人憋气。高俅那厮,不但是梁山好汉的“私敌”,也是国家人民的“公敌”。不少人,是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的,只可惜抓他不到。现在活捉了,正可以“大快人心”一把,怎么又放了呢?不要说林冲几个,便是我等,也想不通。

决定要放的是宋江。想当时宋江一定很为难。他夹在山寨与朝廷之间,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手里捏着高俅这个活宝贝,杀也不是,放也不是。所以,宋江虽然大获全胜,心里却很沉重,忧心忡忡,一脸的难色。

因此,我很想替宋江拿个主意。

办法也无非三条:杀,放,不杀也不放。

杀了高俅,自然大快人心。林冲(还有杨志、鲁智深)不用说,武松、李逵、刘唐以及三阮,也一定拍手称快、喝彩叫好。投反对票的,除高俅自己,不大会有别人。但站在宋江的立场上,为他所谓“招安大事”计,却是不杀为好。宋江是铁了心要投降的。为了投降,他只想把事情闹大(闹大了才能引起注意,也才好和朝廷讲价),却不想和朝廷闹翻(闹翻可就没戏了)。所以,他可以大败官兵,也可以杀个把芝麻小官,甚至不大不小的官,比如曾是蔡京门人的华州太守贺某等等,却杀不得高俅。高俅不比别人。他不但是当朝太尉,而且是天子宠臣。杀了高俅,就等于是和朝廷翻脸,和皇上翻脸。这个脸,宋江翻不起。

于是宋江便把高俅放了。依宋江的一厢情愿,原本是指望高俅能在皇上面前为他说项的。宋江深知,他能不能投降,关键不在自己,而在朝廷,更在皇上。然而,作为先前的“猥琐小吏”,此刻的“犯上草寇”,他根本就没有资格和那“至尊天子”说上话。他的种种想法、愿望、要求,包括投降的乞求,都不可能直截了当地“上达天听”,而只能通过高俅之流来“中转”。这就是宋江决计要放高俅回去的根本原因。可惜,高俅是个小人。根本不讲诚信,还使了不少坏,害得宋江“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实,宋江应该知道高俅是什么货色,也应该知道高俅那厮根本就靠不住。因此他的做法,应该是把高俅当作可居的奇货和讲价的筹码扣在梁山,不杀也不放。也不光是留做人质,而是要他不断地写信给皇上,摧皇上快快派人来招安。如果不写呢?对不起,那宋某就只好请林冲兄弟来和太尉大人说话了,就像当初对宿太尉所说的那样:“只怕弟兄们惊了太尉”。对宿太尉那样的“清官”尚且可以连哄带骗,高俅这混蛋为什么就吓他不得?

甚至在我看来,宋江还可以动点“真格的”,比如让林冲隔三岔五来臭骂一通,或者狠揍一顿(只是不可往死里打)。这既可以让林冲出出气,也能逼高俅就范。那皇帝老儿原本对高俅就言听计从,又耽心高俅小命难保,自然会乖乖地下诏招安,还得客客气气地恭请宋大人下山。如果三番五次都弄不来一纸诏书,则证明该“奇货”已毫无利用价值,那就交给林冲发落好了。送给林冲的这份人情,比招待高俅的几顿酒肉值钱得多。

那么,倘若那厮果真弄来了招安诏书,又怎么办呢?也不妨碍林冲报仇雪恨。因为这时高俅已毫无用处,留下来只能是一个祸害。他会到皇帝那里搬弄是非不说,宋高两人同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有这么一段“过节”,岂非说有多尴尬就有多尴尬?再说了,这种祸国殃民的东西,留他作甚?因此不妨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在招安天使将到未到之际,结果了他。朝廷来人问起时,宋江可以双肩一耸两手一摊,对不起得很,天使晚来一步,高大人一片孝心匆匆忙忙见老祖宗去了。至于死因嘛,尽管随便编:失足落水啦,忽染暴疾啦,有的是说法。宋江身边有个诡计多端的吴用,何愁做不了这点手脚?又有个“神医安道全”,自然不难出具全套“医生证明”。反正这时生米早已煮成熟饭,朝廷也无可奈何,总不能因此而收回成命吧?自古道,君无戏言,何况那“君”又是昏君,好糊弄得很。此计的关键是掌握好时间,必须是招安天使“将到未到”之际,早了晚了都不合适。

这无疑是最好的一个办法:既不耽误招安(没准还能加快),又不妨碍报仇(顶多拖上几天);既不悖于“忠”(替皇上除了奸臣),又不碍于“义”(让弟兄出了恶气)。忠义双全,一举两得,好极了,妙极了,简直OK顶呱呱!

可惜,这个办法也是不灵的。

不灵的原因,是宋江做不来。也不是做不来,而是不能做。如果梁山寨主是高俅,用不着咱们出这馊主意,他早就这么干了。然而宋江不行。因为高俅是小人,宋江是君子。小人可以无恶不作,君子却须正大光明,这样的诡计,如何使得?宋江倘若果真做出这种两面三刀的勾当,他在弟兄们面前,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然而反过来一想,似乎又不对。想当初,宋江为了赚秦明上山,拉卢俊义下水,什么狠毒之计没用过?卢俊义差一点掉了脑袋,秦明则被整得家破人亡,还连累了不少无辜平民,正所谓“只为一人归水浒,致令百姓受兵戈”,宋江却并无愧疚,众人也说他是“义气深重”。这可真是咄咄怪事!莫非对自己弟兄(还有无辜百姓)就可以“使坏”,对高俅那样的混蛋反倒应该“行善”?

这已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还是以后再说!
 

摘自《帝国的惆怅》

    在求职面试中,没有人能保证不犯错误。只是聪明的求职者会不断地修正错误走向成熟。然而在面试中有些错误却是一些相当聪明的求职者也难免会一犯再犯的,我们权称之为“高级”错误。某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总结经验,列举出常见的十二种"高级"错误,以飨读者。
     
    不善于打破沉默 面试开始时,应试者不善“破冰”(即打破沉默),而等待面试官打开话匣。面试中,应试者又出于种种顾虑,不愿主动说话,结果使面试出现冷场。即便能勉强打破沉默,语音语调亦极生硬,使场面更显尴尬。实际上,无论是面试前或面试中,面试者主动致意与交谈,会留给面试官热情和善于与人交谈的良好印象。
     
    与面试官“套近乎” 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面试官是忌讳与应试者套近乎的,因为面试中双方关系过于随便或过于紧张都会影响面试官的评判。过分“套近乎”亦会在客观上妨碍应试者在短短的面试时间内,做好专业经验与技能的陈述。聪明的应试者可以例举一至两件有根有据的事情来赞扬招聘单位,从而表现出您对这家公司的兴趣。
     
    为偏见或成见所左右 有时候,参加面试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面试官或该招聘单位的负面评价会左右自己面试中的思维。误认为貌似冷淡的面试官或是严厉或是对应试者不满意,因此十分紧张。还有些时候,面试官是一位看上去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小姐,心中便开始嘀咕:“她怎么能有资格面试我呢?”其实,在招聘面试这种特殊的采购关系中,应试者作为供方,需要积极面对不同风格的面试官即客户。一个真正的销售员在面对客户的时候,他的态度是无法选择的。
     
    慷慨陈词,却举不出例子 应试者大谈个人成就、特长、技能时,聪明的面试官一旦反问:“能举一两个例子吗”?应试者便无言应对。而面试官恰恰认为,事实胜于雄辩。在面试中,应试者要想以其所谓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取信于人,唯有举例。
     
    缺乏积极态势 面试官常常会提出或触及一些让应试者难为情的事情。很多人对此面红耳赤,或躲躲闪闪,或撒谎敷衍,而不是诚实的回答、正面的解释。比方说面试官问:您为什么5年中换了3次工作?有人可能就会大谈工作如何困难,上级不支持等,而不是告诉面试官:虽然工作很艰难,自己却因此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丧失专业风采 有些应试者面试时各方面表现良好,可一旦被问及现所在公司或以前公司时,就会愤怒地抨击其老板或者公司,甚至大肆谩骂。在众多国际化的大企业中,或是在具备专业素养的面试官面前,这种行为是非常忌讳的。
     
    不善于提问 有些人在不该提问时提问,如面试中打断面试官谈话而提问。也有些人面试前对提问没有足够准备,轮到有提问机会时却不知说什么好。而事实上,一个好的提问,胜过简历中的无数笔墨,会让面试官刮目相看。
     
    对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模糊 对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很多人只有目标,没有思路。比如当问及“您未来5年事业发展计划如何?”时,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我希望5年之内做到全国销售总监一职。“如果面试官接着问”为什么”,应试者常常会觉得莫名其妙。其实,任何一个具体的职业发展目标都离不开您对个人目前技能的评估以及您为胜任职业目标所需拟定的粗线条的技能发展计划。
     
    假扮完美 面试官常常会问:“您性格上有什么弱点?您在事业上受过挫折吗?”有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其实这种回答常常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没人没有弱点,没人没有受过挫折。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也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所受的挫折,才能造就真正成熟的人格。
     
    被“引君入瓮” 面试官有时会考核应试者的商业判断能力及商业道德方面的素养。比如:面试官在介绍公司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之后或索性什么也不介绍,问:“您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我(总经理)要求您1年之内逃税1000万元,那您会怎么做?”如果您当场抓耳搔腮地思考逃税计谋,或文思泉涌,立即列举出一大堆方案,都证明您上了他们的圈套。实际上,在几乎所有的国际化大企业中,遵纪守法是员工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主动打探薪酬福利 有些应试者会在面试快要结束时主动向面试官打听该职位的薪酬福利等情况,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具备人力资源专业素养的面试者是忌讳这种行为的。其实,如果招聘单位对某一位应试者感兴趣的话,自然会问及其薪酬情况。
     
    不知如何收场 很多求职应试者面试结束时,或因成功的兴奋,或因失败的恐惧,会语无伦次,手足无措。其实,面试结束时,作为应试者,您不妨表达您对应聘职位的理解;充满热情地告诉面试者您对此职位感兴趣,并询问下一步是什么;面带微笑和面试官握手并感谢面试官的接待及对您的考虑。
    职场中你最担忧的是什么?是钱少、事多、离家远吗?面对瞬息万变的职场环境,职业女性痛苦指数也逐年升高,女性所担忧的事情似乎也是愈来愈多。根据去年 AC Nielsen 对亚太地区几个主要国家进行的调查,同样发现绝大多数的职业女性表示,工作安全是他们目前在职场上最担忧的事。也就是说,能否保住饭碗是经常围绕在大多数追求平稳的职业女性心头大事。那么,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饭碗?

    一些在中小企业或者不很景气的公司工作的人会说,想办法进到一家大公司或好公司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是那些在世界500强任职的人也在随时留意着又有哪一家世界级的一流企业再度进行裁员举措,并随时观察自己所在的公司有否裁员或陷入财务丑闻的迹象。在中关村,一般人主要任职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也才不过几年,而且,在现今这个高度竞争又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里,连公司都不能确定自己的未来,又如何能保证员工的安全感呢?

有个人忧患意识才会有安全

    已经进入职场6年的Chris(盛世华通市场顾问客户经理)对职场安全的看法是:有时看到或听说哪个朋友或同事被解雇,心里就感觉到有威胁感,然后就会更加努力的工作。我认为:想要安全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停进步和成长,而且还要讲求有速度的成长。否则就会变成职场恐龙,濒临灭绝还却还没警觉。

    Chris从身边朋友的经历中总结出一套方法,可以用来检视自己是否已经停滞成长。先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从老板的指令来检测自己

    是不是觉得老板给你的工作目标,越来越难完成?甚至连老板给的工作方向都越来越搞不清楚?或者,老板已经很久不分配你新的工作?

    2.从与同事的横向沟通来检测自己

    你是不是已经没兴趣了解新进同事的背景与能力?以前会有跨部门的工作落在你身上,现在是不是越来越少找你做?部门的功绩是不是越来越少提到你?

    3.从与下属的互动来检测自己

    是不是越来越少东西可以教下属或是新来的同事?他们也越来越少向你提到有挑战性的问题?

    4.从自己对工作的反应中检测自己

    是不是变得很容易想请假不去上班,即使只是一点小咳嗽?会不会常庆幸工作没落在自己身上?

    如果在回答上述自我检测的问题时,发现多大案都是肯定的话,那你的前脚已经迈入不安全地带。这时候的你不应该过于懈怠,也不应该自满于安逸的现状,你应该开始观察自己与周围同事的差异,然后制定自我成长计划。

还要拥有企业忧患意识

    作为Chris的同事,Coco(北京迪斯公关顾问有限公司客户总监)关注的更多,她的一个朋友也有过被朗讯裁员的经历,但是和上述情况略有差异,因为她这个朋友的整个部门被裁撤了。她从朋友的经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一个职场女性处在一个会让你警觉到不安全因素的环境,那她还应该感到庆幸,最怕的是处在一个周围同事都不成长,甚至厌恶其它人成长的环境,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还能怡然自得。那么她就会落入温水煮蛙的危机,被慢慢煮熟了还不知道。
要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待在一个“集体堕落”的环境?Coco说:

    1.想想看,是不是已经有一段时间,你用过去的经验,就很容易处理现在的工作?

    2.你是不是总是用一、两招就可以轻松对付你的客户?

    3.公司提供的培训是不是越来越少?提供的课程是不是一直重复没有更新?甚至公司已经很久没提供培训?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一滩死水中,你应该赶快离开,因为状况其实会比你想象的还要糟。如果你选择继续留在这种环境中,而且还敢于率先使死水微澜,那么你就死得更快,因为你会使其她人甚至你的上司感到不安全。

    每个人都有不安全感。当你在世人面前展现自己,显露才华时,很自然会激起各式各样的埋怨及嫉妒;这是可以预期的,你不可能一辈子都在担忧别人琐碎的感受。然而,对于那些位居你上位的人,你必须采取不同的对应方式;如果想要获得权力,抢过主子的风头或许是最严重的错误。

    上司如果不思进取,下属也可能受影响都安于现状,如果你表现出积极在学习,很容易被其她人用有色眼光看待。这就像一堆螃蟹放在一个没加盖的篓子,当有一只螃蟹想往上爬时,其它螃蟹就会踩上去,结果没有一只螃蟹爬得出篓子。要在一个停滞学习、停滞成长的环境中出淤泥不染,真的很难。这样的环境可能还会出现阻碍你成长的负面拉力。

从自己身上找答案

    才从西门子裁员阴影走出来的秦丽(正在找工作)则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出了她的最佳解决方案:不论是周围同事的因素,还是企业的因素,这些还都是外部环境因素,我们都学过一点哲学,内因是决定因素,外因是条件而已,因此,还是要增强自己的“被雇用的能力”才能确保自己的“工作安全”。换句话说,即便是整个企业倒掉了,你自己有本事,才能保住你自己的饭碗。

    即时科研集团北京部总经理崔思凡女士非常任同这个观点。她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最重视的九大个人能力分别为“主动积极的态度”、“责任感”、“虚心学习的精神”、“抗压性”、“相关专业”、“沟通交流能力”、“工作经验”、“外语能力”与“学历”。从以上能力的组成来看,分别为“行为态度”与“知识技能”两类。

    行为态度方面,通常是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来验证,但是如果一个人具有这个方面的“被雇用的能力”时,他对一个公司的贡献,会随时间累积而更显得有价值,因为好的行为与态度,正是支持公司变革成长与创新发展的动力来源。现今的职场中,过去的成功经验不再能保证未来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新的对手与挑战持续出现,企业必须靠着员工的主动积极、责任感与虚心学习等行为态度,才能保持其永续经营的活力。

    知识技能面向,是比较显而易见的部分,当一个人拥有市场上急需要的知识技能时,就会成为企业和猎头眼中的抢手人才。不过,知识技能看似重要,它却有一个变数,那就是的“知识折旧率”——当一项新的知识技能从被发展出来到被市场淘汰的生命周期。

    硅谷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技术总监Michael Currany 在接受《在新经济中工作》杂志的记者专访时指出,以往一般工程师所拥有的一项知识技能,大概可以满足他在职场上8到9年的工作需求。但是到了2006年的硅谷,一项新的知识技能可能只剩18个月的价值。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折旧率被大幅的提高,一个人如果没有持续学习的话,他所拥有的“被雇用的能力”,很快就会丧失价值了。

    所以,请记得,不论你现在身处什么样的公司,只有当你拥有被雇佣的能力时,才能长久保有安全感呦!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但在现今的职场,“吃回头草”的现象却是屡见不鲜。可见,在各位求职者跳槽人的心目中,关键问题并不是“吃不吃回头草”,而是如何才能吃到“好草”。如果旧东家在你处于“职场彷徨期”时,提供了机会,你会回头吗?

回头有顾虑

    贺小姐(电子):我曾经有过一段经历。当时因为旧公司的环境不好、上层不稳定,所以我选择离开,但辞职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个时候我在旧公司的同事联系到我,问我是否有意向回去,于是我就大致询问了她一下关于旧公司现在的情况,得到的回答是,公司环境仍是原来的样子,所以我最后并没有选择“吃回头草”。我觉得在“吃回头草”的时候最大的顾虑就是当时促使我离开的原因并没有得到改善,那样的话,就算我回去了,还是会陷入和当时一样的职业僵局,这样的“回头草”吃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栾先生(人事外包):我觉得我的顾虑是旧公司的上司或者同事会有想法,从而影响将来工作的发展。我原先的工作是做营销策划,由于这个工作自由度大,而且那个时候比较年轻冲动,所以当时和上级那种比较保守的营销思路产生了冲突,一气之下就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如果现在我又回去了的话,等于从另一方面证实我当时的观点想法是错误的,原来的上级也有可能会产生“我这个人做事冲动、不计后果”的看法,这对我自己将来的工作是不利的。

    冯小姐(编辑):在选择是否要“吃回头草”的时候,我最大的顾虑也是我当时离开的原因没有改变。有一段时间我在一家媒体公司工作,那个公司是国企,大家都知道国企或大或小都有些通病,这个公司也是,在体制方面很有问题。举个例子来说,我的家离那个公司比较远,所以有时上班时间掐得不是很准,难免有些日子迟了几分钟。后来我们领导就来找我谈话,说我的行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群众的意见很大。我就有些莫名其妙,因为我那个时候也是做编辑,我觉得只要我每天把稿子交出来,按时把杂志做出来,很好地完成工作,那是不是每天按时上班根本不是什么重要问题。而且偶尔一次迟到几分钟,有必要提到“群众影响”这种高度吗?这就是我不喜欢国企的理由,我离开之后原公司也曾经希望我能回去,并且提供了更高的薪酬和升职条件,但一想到那里的环境,我还是拒绝了。

回头有理由

    姜小姐(货运):有时候跳槽了,在新公司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出现目前工作或环境不符合自己原来设想的情况。如果这个时候旧东家有新的职位提供,特别那是个对自己而言很有挑战的职位的话,我就会考虑回去。因为我当时跳槽的原因就是觉得在旧公司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很难有进一步的突破,那么换一个环境找一个新的起点的话,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更有助益。这种情况下,如果新工作不符合我的要求,而旧公司的职位可以满足我的话,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王先生(机械):在找工作的时候,我个人并不会特别在意是不是“吃回头草”、要不要“吃回头草”,因为我觉得事实上“吃回头草”也是跳槽,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跳槽,区别在于你和旧公司之间彼此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这和找工作本身没有什么冲突。因为我想,不管是一般跳槽也好,“吃回头草”也好,都是为了能让自己在职业生涯更上一个台阶、获得更大发展的方法。

    沈小姐(平面媒体):我有一个做销售的朋友,他“三进三出”同一个公司,现在做得很好,销售业绩是全公司第一。这是“回头草”里一个比较特殊的案例,不过也可以看出目前职场“吃回头草”状况的一些原因。比如,年轻的时候特别浮躁,觉得公司环境不好,不能大展拳脚,所以很轻易就选择离开旧东家。但到社会上摸爬打滚一阵后,会发现其实哪里都一样,而且做生不如做熟,如果“回头有好草”,为什么不吃呢?

“回头草”如何吃?

HR意见:

    曹小姐:我们公司针对“回头草”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老职工自己找回来,另一种特别出色的员工,我们也会争取一下,看他有没有回来的意愿。老员工我们会考虑优先录取,不仅因为我们对老员工的品性能力等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通常情况下,选择回来的员工忠诚度会比其他新人更高。

    季小姐:我在面对选择“吃回头草”的员工时,通常第一个会考虑当初他离职的原因,以及他个人的能力,公司在他离开时是否有极力挽留过。应该说,员工在离职时的表现在里面占据了一定的分数。当然,职工的道德和能力才是最关键的。

职业专家陈小姐意见:

    诚如大家所说,其实“吃回头草”是一种“另类”跳槽。只要一个职工的品行没有问题,能力也符合,那么现在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都不太介意接受“吃回头草”的员工。“回头草现象”和行业本身有关,类似技术、销售等能直接给公司带来利益的职位比较容易“吃到回头草”,而文职、财务等岗位相对而言“回头草”情况比较少。不过不管哪种情况,在“吃回头草”的过程中多少存在着风险,要成功地“吃到回头草”,事先必须做一些准备工作。

    一般回头草有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当你提出辞呈的时候,上级挽留你,并提出加薪或者更好的提升机会等承诺。可能有些职工就会为这些条件心动。但事实上,这种情况的“回头草”风险是最大的。因为当你提出要辞职的时候,上级的第一反映通常都是想到现在的工作会因为你的离开而产生问题,所以下意识挽留你。如果你留下了,但是上级已经知道你有“想离开”的意愿,可能就会安排寻找能够接替你的人。因为上级首先考虑的肯定是他的工作,而不是他的员工的去留问题。其次,即使上级在挽留你的时候,承诺给你加薪或者提升,但口头承诺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应的,而且你是否能加薪、是否能升职,都和公司的政策有关,并不是你的上级能够决定的。所以,如果大家遇到这种情况,在“去”与“留”之间,一定要谨慎选择。

    第二种,在新公司试用期的时间里,你发现自己并不适应新公司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等,觉得还是旧工作比较好,因此萌发想要回去的想法。这种情况,必须考虑的问题是你原先的职业。有的职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如区域销售经理,如果你离开了,势必会有另外一个人顶替你的位置,所以你回去之后,无法从事原来的工作,那么等待你的可能就是降职。其他职业比如销售,在你离职的时候,因为工作交接的关系或多或少会对你造成一定影响,比如你的客户肯定要分给其他的销售人员,而这部分通常是拿不回来的,所以你不得不去发展新的客户、找新的业务,等于重头来过。

    第三种,离开原来的公司三、四年后,发现那里有符合自己期望的职位,这时候的“回头草”其实就是“跳槽”。那么你要考虑的问题大多和普通跳槽相同,比如:新职位是否符合你的职业目标;是否有发展潜力;你是否适合旧公司如今的公司文化和氛围等。你还可以多一个心眼,看看你原先的直接老板是不是还在;他对回头草有没有什么看法;公司以往是否有吃回头草的员工,他们的待遇如何等等。

    总得来说,在“吃回头草”之前,先做一些准备工作,多了解一下旧公司现下的情况,以及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是否有“吃回头草”的必要,这对最后成功“吃到回头草”有决定性的作用。

    cici的问题:

    按劳动法规定每周工作为40个小时,假设由于公司原因,我们安排员工本周上班时数为34小时,那么少上的6个小时可否安排在下周补上?

    再具体点说,比如说周一周二周三正常上班时间为9点到17点,为8个小时,我将上周少上的6个小时平摊在这三天上,也就是说,员工必须上到19点才可下班,那么这三天17点-19点这2个小时需要向员工支付加班费吗?

    [特约顾问答复:]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指出:“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这种最普遍适用的工作时间制度称为标准工时制。它表明在不加班加点的情况下,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不得超过40小时。这2个要求的计算周期是天和周,2个要求必须同时满足。即只要有1天超过了8小时就计算为加点,即使整周工作时间没有超过40小时。

    提问者cici的公司原先安排员工周工作34小时,符合法律规定。但cici计划弥补原先不满40小时的工作时间缺口,而将员工次周的工作时间延长10个小时,这种做法破坏了上述标准工时制的每天及每周的工作时间要求,因此是违法的,需要依法支付加班费用。

    但有些工作可能天生有淡旺季之分,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公司工时浪费吗?

    笔者建议考虑“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这种工时制度不同于标准制,专门针对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的企业的部分职工,采用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综合工时制打破原先标准工时制以天和周为计算周期的方式,而是以每月、每季度,甚至每年累计工作时间的方式计算员工的工作时间是否超过法律规定,从而使得工作时间可以实现周期内的借调。以cici的公司为例,若以月为工时计算单位,当月内只要累计工作时间不超过当月工作日乘以8小时即可,哪怕忙的一周每天工作14个小时,都属于合法之列。空闲周中少掉的工时可以在繁忙周补回。

    不过使用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要注意两点:

    1、法定节假日上班的,仍然应按照国家规定的300%工资支付标准发放工资;

    2、企业需要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需报经市、区县主管部门审核、由市、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审批。并非企业在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中约定即可实行的。

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分析,我们能分析什么呢?也就是当我们列/目录时,所看到的/usr、/etc … … /var 等目录是做什么用的,这些目录是不是有些特定的用途。无论哪个哪个版本的Linux系统,都有这些目录,这些目录应该是标准的。当然各个Linux发行版本也会存在一些小小的差异,但总体来说,还是大体差不多。

Linux发行版本之间的差别其实很少,差别主要表现在系统管理的特色工具以及软件包管理方式的不同,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比如Fedora软件包管理工具是rpm,而Slackware是pkgtool 或installpkg等;

言归正传,我们接着说文件系统组织结构。

/ Linux文件系统的入口,也是处于最高一级的目录;

/bin 基础系统所需要的那些命令位于此目录,也是最小系统所需要的命令;比如 ls、cp、mkdir等命令;功能和/usr/bin类似,这个目录中的文件都是可执行的,普通用户都可以使用的命令。做为基础系统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命令就是放在这里。

/boot Linux的内核及引导系统程序所需要的文件,比如 vmlinuz initrd.img 文件都位于这个目录中。在一般情况下,GRUB或LILO系统引导管理器也位于这个目录;

/dev 设备文件存储目录,比如声卡、磁盘… …

/etc 系统配置文件的所在地,一些服务器的配置文件也在这里;比如用户帐号及密码配置文件;

/home 普通用户家目录默认存放目录;

/lib 库文件存放目录

/lost+found 在ext2或ext3文件系统中,当系统意外崩溃或机器意外关机,而产生一些文件碎片放在这里。当系统启动的过程中fsck工具会检查这里,并修复已经损坏的文件系统。 有时系统发生问题,有很多的文件被移到这个目录中,可能会用手工的方式来修复,或移到文件到原来的位置上。

/media 即插即用型存储设备的挂载点自动在这个目录下创建,比如USB盘系统自动挂载后,会在这个目录下产生一个目录 ;CDROM/DVD自动挂载后,也会在这个目录中创建一个目录,类似cdrom 的目录。这个只有在最新的发行套件上才有,比如Fedora Core 4.0 5.0 等。可以参看/etc/fstab的定义;

/misc

/mnt 这个目录一般是用于存放挂载储存设备的挂载目录的,比如有cdrom 等目录。可以参看/etc/fstab的定义。有时我们可以把让系统开机自动挂载文件系统,把挂载点放在这里也是可以的。主要看/etc/fstab中怎么定义了;比如光驱可以挂载到/mnt/cdrom 。

/opt 表示的是可选择的意思,有些软件包也会被安装在这里,也就是自定义软件包,比如在Fedora Core 5.0中,OpenOffice就是安装在这里。有些我们自己编译的软件包,就可以安装在这个目录中;通过源码包安装的软件,可以通过 ./configure –prefix=/opt/目录 。

/proc 操作系统运行时,进程(正在运行中的程序)信息及内核信息(比如cpu、硬盘分区、内存信息等)存放在这里。/proc目录伪装的文件系统proc的挂载目录,proc并不是真正的文件系统,它的定义可以参见 /etc/fstab 。

/root Linux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家目录;

/sbin 大多是涉及系统管理的命令的存放,是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可执行命令存放地,普通用户无权限执行这个目录下的命令,这个目录和/usr/sbin;/usr/X11R6/sbin或/usr/local/sbin目录是相似的; 我们记住就行了,凡是目录sbin中包含的都是root权限才能执行的。

/tmp 临时文件目录,有时用户运行程序的时候,会产生临时文件。/tmp就用来存放临时文件的。/var/tmp目录和这个目录相似。

/usr 这个是系统存放程序的目录,比如命令、帮助文件等。这个目录下有很多的文件和目录。当我们安装一个Linux发行版官方提供的软件包时,大多安装在这里。如果有涉及服务器配置文件的,会把配置文件安装在/etc目录中。/usr目录下包括涉及字体目录/usr/share/fonts ,帮助目录 /usr/share/man或/usr/share/doc,普通用户可执行文件目录/usr/bin 或/usr/local/bin 或/usr/X11R6/bin ,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可执行命令存放目录,比如 /usr/sbin 或/usr/X11R6/sbin 或/usr/local/sbin 等;还有程序的头文件存放目录/usr/include。

/var 这个目录的内容是经常变动的,看名字就知道,我们可以理解为vary的缩写,/var下有/var/log 这是用来存放系统日志的目录。/var/www目录是定义Apache服务器站点存放目录;/var/lib 用来存放一些库文件,比如MySQL的,以及MySQL数据库的的存放地;

我们再补充一下一些比较重要的目录的用途;

/etc/init.d 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系统或服务器以System V模式启动的脚本,这在以System V模式启动或初始化的系统中常见。比如Fedora/RedHat;
/etc/xinit.d 如果服务器是通过xinetd模式运行的,它的脚本要放在这个目录下。有些系统没有这个目录, 比如Slackware,有些老的版本也没有。在Rehat/Fedora中比较新的版本中存在。

/etc/rc.d 目录

/etc/X11 是X-Windows相关的配置文件存放地;
比如下面的例子:

[root@localhost ~]# /etc/init.d/sshd start 注:启动sshd服务器
[root@localhost ~]# /etc/init.d/sshd stop 注:停止sshd服务器
启动 sshd: [确定]

这就是典型的sshd 服务器 System V模式启动脚本,通过这运行这个脚本可以启动sshd服务器了。

/usr/bin 这个目录是可执行程序的目录,普通用户就有权限执行; 当我们从系统自带的软件包安装一个程序时,他的可执行文件大多会放在这个目录。比如安装gaim软件包时。相似的目录是/usr/local/bin; 有时/usr/bin中的文件是/usr/local/bin的链接文件;

/usr/sbin 这个目录也是可执行程序的目录,但大多存放涉及系统管理的命令。只有root权限才能执行;相似目录是/sbin 或/usr/local/sbin或/usr/X11R6/sbin等;

/usr/local 这个目录一般是用来存放用户自编译安装软件的存放目录;一般是通过源码包安装的软件,如果没有特别指定安装目录的话,一般是安装在这个目录中。这个目录下面有子目录。自己看看吧。

/usr/lib 和/lib 目录相似,是库文件的存储目录;

/usr/share 系统共用的东西存放地,比如 /usr/share/fonts 是字体目录,是用户都共用的吧。

/usr/share/doc和/usr/share/man帮助文件,也是共用的吧;

/usr/src 是内核源码存放的目录,比如下面有内核源码目录,比如 linux 、linux-2.xxx.xx 目录等。有的系统也会把源码软件包安装在这里。比如Fedora/Redhat,当我们安装file.src.rpm的时候,这些软件包会安装在/usr/src/redhat相应的目录中。另外Fedhat 4.0 5.0,他的内核源码包的目录位于/usr/src/kernels目录下的某个目录中(只有安装后才会生成相应目录);

/var/adm 比如软件包安装信息、日志、管理信息等,在Slackware操作系统中是有这个目录的。在Fedora中好象没有;自己看看吧。
/var/log 系统日志存放,分析日志要看这个目录的东西;
/var/spool 打印机、邮件、代理服务器等假脱机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