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06年5月10日


喷墨打印机的几个假故障

  喷墨打印机是家庭办公系统或者单位信息化系统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输出设备之一。正是由于在平时的办公系统中,喷墨打印机被使用的频率比较高,因此喷墨打印机出现故障的机会也比较多。如果您是一位细心人,有时间把喷墨打印机已经出现的故障进行总结的话,您就会发现在这些众多的故障中会隐藏着一些假故障。当然笔者在这里要事先声明的,假故障是指并不是由于喷墨打印机中的硬件的损坏而引起喷墨打印机不能正常工作,而是由于软件设置不当或者是由于用户个人认识上的错误观念,认为当前喷墨打印机不能工作肯定是发生了故障。

  假故障一:打印的颜色与屏幕显示的颜色不一致

  这种假故障其实是一种偏色现象。如果您的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的颜色与屏幕上显示的颜色不一致,就说明喷打出现了偏色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软件设置不当,或者是由于打印机驱动程序版本太地引起的,或者是各用户在打印软件设置中进行了一些不恰当的设置。如果排除了上面的故障原因,我们应该学会校正屏幕显示和实际打印效果。不同的打印软件,其具体的矫正方法不一样,笔者建议大家在打印正常的时候,打开常用软件的打印机选项,记录好此时的设置;以后有什么故障的产生的时候,就不用熬费心思去分析原因,轻轻松松恢复到以前的设置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假故障二:在墨水指示灯显示为仍有墨水的状态下打印时却没有墨水

  现在的喷墨打印机控制面板上都有墨水状态指示等,通过该指示灯,用户就能判断打印机中的墨水是否已经用完,以便及时更换墨水,那么为什么在墨水指示灯显示为仍有墨水的状态下打印时却没有墨水呢?许多人怀疑墨水喷头可能被堵塞了,还有人认为打印机的其他部位可能出现故障了。其实这种假故障的出现与用户的设置有关,一般来说用户在首次使用墨盒时应设置打印机为最省状态。用过的墨盒可以重复利用打印的张数不定,主要看你第一次利用时打印类型,如果你墨盒第一次装入时设置的是照片纸,实际上你只打了几张照片,那么程序往往会多计算一些墨水用量;如果你开始就是设置为最省状态,程序就可能少计算墨水用量而在墨水实际已经耗干的情况下,墨水指示灯仍会显示打印机中的墨水还有余量。

  假故障三:单击打印命令时打印机无响应

  如果您在编辑软件中单击打印命令后,打印机无法进行启动,您肯定会怀疑打印机出现了大故障。尽管打印机使用频率较高,出现小毛病的机率也比较高,但我们应该坚信一点的是,打印机出现象这种竟然无任何响应的大毛病还是很少见的,毕竟打印机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电子产品。当然怀疑打印机出现故障的人,大多数是那些打印机的初级使用者。他们由于对一些基本操作的细节问题不太注意,导致操作不当,引起了故障现象,就以为打印机出现了故障。笔者曾经也遇到打印机无法响应的现象,后来发现在打印机的打印队列中,发现有许多任务处于等待状态,也就是说在打印机的缓存中已经有不少任务在排队等候了,如果此时再单击打印命令,打印缓存就无法接受新增的打印任务,最后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打印机无任何响应。解决这种假故障的最简单方法就是重新启动计算机,因为重新启动计算机后打印机缓存中的内容就自动丢失了。

  假故障四:喷打的有些功能不能使用

  现在的喷墨打印机功能层出不穷,新型打印机在硬件设备或者软件系统方面都进行了变化,如果用户搞不清楚,就可能会认为打印机出现了故障。例如现在有的打印机带有图象打印功能或者海报打印功能,在这个功能下打印机可以达到很高的打印效果。但如果初级用户不知道这个特征,在打印图象或者海报时使用其他的打印方式时,打印的效果就变得很差,以致于您有可能认为打印机出现偏色故障或者墨水质量不好呢!还有,不同的打印机,具有相同功能的按键在打印机控制面板上的位置也是不同的,如果您在一款打印机中的某个位置处找到了该功能,而在另外一款打印机的相同位置处,没有找到对应的功能,可不要随便说,“这款打印机怎么连这个功能都没有呀!”另外如果不正确对打印机进行设置,也有可能认为打印机的有些功能不能使用。例如某款打印机具有发送传真功能,不过要使用该功能必须先将打印机联上网络,否则您可能认为打印机怎么能发传真呀!

  春节前后

  “听狗叫、看驴脸,任务加重工资减;压代理、宰客户,穷途末路骗总部;IT生活”–这一条流传甚广的手机短信,在2005年风靡万千商家,很多IT相互转发,收到者无不心有戚戚。此短信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反映了IT从业人员的辛酸与无奈,而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更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

  升技主板驻云南的销售代表廖先生的离职应该是记者知道在2006年离职的第一位产品经理。记者见到廖先生了,很惊讶他会安适的坐在园西电子广场宏嘉科技的办公室里,而随手递上的也是一张新名片,“XX显示器产品经理”的头衔赫然醒目。对于记者的惊疑,廖先生只是淡然的笑笑,算是回答。

  2006年春节大假刚过,IT公司就纷纷传来产品经理离职的消息。李先生曾是昆明某经销硬通货的公司操盘显示器,操盘一直做得非常不错。他向记者证实,已经和另外一位产品经理离开了这家公司,传闻他们准备合资成立公司,也经营显示器等DIY配件。不过,这一消息未得到李先生的证实。

  在同一天,记者还听闻了另一家大型电脑公司的产品经理也离职的消息。

  而在此前,圆通北路因为拆迁,这其中有个别公司的产品经理也离职投入到其他公司的怀抱,圆通北路曾经的公司有产品经理离职或者正是说明了更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问题,传闻华震等几家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人员流失。

  与离职称兄道弟的是,“招聘”也在这一时间大行其道,异常火爆。就在本期新闻截稿之前,记者就先后收到格林电脑行政人事部、明度等多家公司发来招聘函:产品经理、商务人员、财务、会计、技术工程人员成为他们首要招聘岗位。能证实确实火爆的,还有记者听闻的某专业媒体要在春节之后出一份招聘特刊……

  恰逢情人节前后,理论上来说,促销贴墙广告应该非常对才。然后,事实与此相反,我们在众多经销商和电脑城门口看到的景象却是,多见到招聘信息,言语千篇一律,“诚聘销售XXXX待遇面谈”,人员流失可见诸一般。更为奇特的是,如果有招聘和促销广告同时贴墙,则招聘广告一定会比促销广告还醒目, 或者用水彩笔描摹,或者是招聘二字写得出奇大,今年的人才似乎比以往更缺?而在卖场内,张贴公告栏的位置早已由“XX未交纳水电费……”更换为“本公司急聘……”

  缘何流失

  跳槽、离职,对于IT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可以说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今年产品经理却在频繁流失,耐人寻味!

  来自人力资源实践者的经验表明,大部分情况下,只需询问员工三个简单的问题,就可获得答案:“你对目前公司所给予的报酬满不满意?你在现在的工作中干的开不开心?你是否觉得个人能力在工作中正在得到提升?”用马斯诺需求理论做进一步阐述,三个问题代表着三种不同的需求:“钱拿的爽不爽”–生理与安全的需求;“工作的开不开心”–社交及尊重的需求;“能力是否正得到提升”–自我价值能否实现的需求。如果三个答案肯定,公司能全面满足员工的各种需求,这样的人绝对死心塌地的愿意跟随企业成长。如果两个答案肯定,员工的工作状态保持稳定;如果一个答案肯定,这样的员工是犹豫的,只要有更好的机会,他很容易被打动并离开,工作状态通常是痛苦的。如果答案全部否定,千万不要再和这名员工谈忠诚的问题,员工在公司得不到任何需求的满足,他注定是会在短期内离开的。

  很多电脑公司都开始对公司人员进行调整,有的干脆就进行大换血。迫于这种压力,很多IT的从业人员在公司还没对自己“动刀”前,就早早的选择跳槽。另外,有些人在IT行业历尽挫折和迷茫,业务能力和素质在不断的提升,职位却不能得到很好相应的提升,同时公司能给的待遇也不能和自己的付出形成比例,这些人在年初的时候也开始跳槽。另外,一些小的电脑公司的骨干,认为在公司已经没有再大的发展潜力,而自己所具备的资本已经可以去一些大的电脑公司任职,并且他们也渴望有一个更好的位置或薪水,这些人也通过平时的人际关系,开始实施跳槽大计。此外,一些刚进入IT行业闯荡的人,受不了快节奏、多变化的压力,开始选择别的行业作为自己下一份工作的目标。伍先生的经历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伍先生已经在IT行业里做销售工作有三年了,在节前就开始准备跳槽。过完春节,在节后的第一场招聘会就拿到了一份销售经理职位,这已经是他第三次选择跳槽。“第一家,因为刚刚毕业,没什么经验,业绩不佳,心态也不稳,做了一年就走了。”伍先生告诉记者,“第二家,横下心来做了两年,尽管有很多不愉快,可是为了多学点经验和销售技巧,耐着性子干下去啦!”后来经验越来越丰富,业绩上升很快,还被老板提拔为部门经理,老板很是赏识,常表扬之。尽管伍用业绩说话了,“可小公司么,毕竟是家族企业,那些家族成员总是不服气,加上家族式管理上的混乱,我还是觉得离开算了。”

  而事实上,去电脑城攒机的人员如果向销售人员说“你们收入还是高的”,他们第一反映就是会向你诉苦,“我们辛苦呢,干的比驴多,收入就只够生活了。”记者在云大新世纪电脑暗访时也发现,有些公司对销售人员实行“基本工资+提成”,而有的公司则是直接一竿子打死,“给你2000一个月,但是你必须得完成XX的任务量。”否则,工作就被扣得一塌糊涂。

  在产品经理这个层面,即使不是直接面对终端用户,他们身上的量却也大得惊人,任务量总是在逐年递增、逐月递增的。某公司产品经理赵先生向记者诉苦,“上个月完成1300片主板的任务勉强弄完,这个月没有想到一下子就加到了1500片,即使真的卖白菜,也得看价格高低、消费者愿不愿意啊。这个月的考核估计扣定了。”还有的产品经理更凄惨,“我从进公司做产品经理半年到现在,就没一个月是拿到全额工资的,每个月都被扣,50~300不等,做得没心肠了。”

  契合马斯诺需求理论,IT业员工归属感差已成顽疾。IT业屡屡传出人事动荡的新闻,人心不稳、流动频繁成行业风气:员工转业、跳槽、换工作十分普遍;企业短期招人、裁人之举不枚胜举。

  同时,当市场不再高速扩容的时候,隐藏在企业繁华下面的危机无一例外的会全部爆发出来。企业有企业的利益,不可能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企业在遭受市场和业绩压迫,就必然把员工当成释放压力的一个重要泄洪口,裁员、减薪以及来自于岗位的考核压力,成为一道又一道加诸员工头上的“紧箍咒”。这样的做法很容易激起员工不满心理,更逞论归属感?

  亡羊补牢

  科技企业成长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依赖的必须是员工持之以恒的付出和投入。员工归属感的低下将会严重影响和制约IT行业的健康发展,有技术专家指出,现在我国技术人才的心思全放在换工作上,无法全心全意投入做技术研发,长此下去,肯定影响全行业的技术进步。在这其中,究竟企业和员工,究竟谁更应该来检讨呢?

  员工归属感下滑是所在企业的“推力”、外部企业的“拉力”和员工的自主选择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因此,我们有3种解决途径这个问题,其一是借助各式各样的忠诚度测试工具,选聘“忠诚”员工;其二是提高工资水平,赢取员工忠诚;其三是通过签订法律合同等强制性手段,“困住”员工。不可否认,这些措施对束缚员工的身体来说确实功不可抹,但员工的工作绩效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但本报更认为, 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尽管企业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人性化,但企业所有者那种以最低的人力成本获取最大的经营利润的管理思想并没有发生改变。因而,本报认为,提高员工归属感,最佳的良药是:尊重。

  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人性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依次递进: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受尊敬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许多企业管理实践也都据此延伸。显而易见,从五个层次上去满足员工的需求换取最高效率和忠诚度是不现实的。

  作为企业领导者,在考虑员工的需求时,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把员工当成“经济人”而非“自然人”,进而教条地照搬马氏理论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忽略了员工作为“自然人”时,其需求的各个层次的标准及优先顺序的差异性。对能力、学历稍低的员工而言,其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的标准显然不会等同于那些高学历、高技能的人,两居室、三居室足矣,他们不会奢望别墅名车,但他们受尊敬需求不会比那些高学历、高技能的人低,甚至由于心底里的自卑使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更强烈,所谓“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正是这个道理。相反,高学历、高技能员工由于本身的优势建立的自信心,并不特别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会提高生理需求的标准,故而当横向比较发现自己价码比其他企业的哥们姐们低时,他跳槽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因为有艺在身,不愁找不到饭碗。

  因此,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基本条件之后,单纯从追求忠诚度说,满足人性需求的第四层需求–受尊敬需求是企业主最容易做到的,也是成本最低的。因为你付出的不过是真诚地点点头,笑一笑,问寒问暖等这些消耗不了多少卡路里热量的动作和态度,却可能时刻诱发员工“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

  延伸阅读:

  有效提高员工忠诚度的九个思路

  一、把好招聘关,从源头开始为提高员工忠诚度打好基础。

  二、搞好入职培训,上好员工“忠诚度”第一课。

  三、加强员工日常绩效辅导,提供必须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克服家族制治理模式,不要把员工当外人。

  五、做到制度规范化,加强游戏规则的透明度。

  六、制定合理的薪酬福利政策。

  七、以事业留人,适时导入股权激励。

  八、打造诚信的企业文化。

  九、坚持离职挽留和离职面谈。

  吕涛硕士毕业,现在科技园一家港资公司做开发工程师。3年来,他一直延续着学生时代“两点一线”的生活,甚至连穿着也没有改变:T恤、大短裤和拖鞋。每早8点他在楼下的排档买两个包子,一边走,一边吃,跨过深南大道,10分钟就到公司,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同事一起叫盒饭,上网看新闻或是打游戏。理论上公司规定6点下班,不过大家都乐意加班,有没加班费无所谓,至少晚饭有公司承担,况且办公室里有空调,能上网。做开发之余,大家在一起还可以吹牛,比如某个网站有个漂亮的MM照片。一直到十一二点,吕涛才会和同事回到那套4个人合租的三房两厅,那里除了简单的床铺,只有合买的一台二手电视和二手电脑。他们没有安装电话,因为周遭的朋友就是同事,而分在各地的同学可以在网上联络,手机的用处大多只是为了方便与家人联系而已。

  吕涛他们把出了南山区范围的地方统称为“市里”,而对于市里,他们熟悉的地方只限于华强北的电子世界。大多数时候,他们没有也不需要双休日,都换做加班了,如果碰上长假,或是偶尔的休息,吕涛们的活动通常是在宿舍打游戏机,要不一起去淘软件,有时会去蛇口的沃尔玛逛逛。他们对这个城市的新闻远不如对“911”之类的国际事件关注,而白话对他们而言更是鸟语,对这座城市的认可更多来源于工作的环境,他们并不在乎是否有深圳户口。

  在南山区大冲3平方公里左右的社区里,大概生活着近5万和吕涛类似的IT人,他们大多在科技园一带大大小小的企业工作,就近居住在大冲村里,大冲村的土著农民则因了他们的集体生活所形成的社区而集体暴富。10年前破旧的屋村早就换成栋栋7层楼房。仿佛八九十年代大学校园宿舍区的再现。

  据《财经时报》刊载的调查显示,it行业内每天工作11小时以上者比例竟有22.5%。95%的公司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尤其是高科技行业、it行业人士。方兴东感叹道:“死亡的阴影第一次与互联网如此接近。”

  it人存在的不仅仅是身体方面的健康问题,在心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人类基本心理需求方面。

  生理上对性的需求反映出挫折心态

  根据对我国it从业者相关调查显示,it企业员工超过半数以上的人没有结婚。是什么原因使众多的it人选择独身生活呢?一位程序员在网上发表评论说:“中国的程序员是世界上最好的程序员,他们不计报酬,没日没夜地工作。没有女朋友,没有节假日。”看来,it人选择独身生活确实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小编在网上看到有人在对it人如何摆脱郁闷心理所提的建议中有一条是:“不妨来点性”。其实,性作为人的最基本需求,当它不能被适当满足的时候,人们同样会产生挫折感。就it人的自我评价也能看出,其生理需要的满足情况不容乐观。有人说,it人“吃的比猪差,工作比驴累”,虽然这种说法是相对意义上的,但也表达出it人对自身工作、生活状况的强烈不满和挫折心态。

  前途未卜安全感缺失

  从现象来看,it人都是高薪阶层,似乎衣食无忧,前程似锦。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中国的it业与世界同行相比,还不够成熟。it人普遍对自身的前途堪忧。许多企业在管理上规范程度不够,与人性化管理相去甚远。it人跳槽情况严重,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企业管理上的问题。it 人的忧患意识、不安全心理要大于其优越感和安全感。加之企业之间、个人之间竞争激烈,所以it人安全心理远远未能得到满足。这种安全心理的缺失直接导致it企业员工产生挫折心理。

  社交和自尊方面的需要满足度也不高

  it人与电脑打交道的时间要多于与人打交道的时间。工作特性决定他们与外界交往的时间、机会相对有限。在公司内部,同事间的交往形式比较单调,情感贫乏。很多时间都是通过email相互沟通。这种交流方式缺少面对面交流的直观性与生动性。由于缺少身体语言的参与,使得人们之间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大打折扣。由于经常要加班,it人与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也大受妨碍。他们很少有机会与家人一起吃饭、逛街、聊天。

  有调查表明,18%的it人有较高的自尊,35%的it人自尊良好,只有8%的it人缺少自尊。但是it人的自尊同样面临挑战。所取得的成绩与自我期望值有较大差距,付出的辛苦与所得到的回报不成比例,在公司里不被重用等等,都说明it人的自尊心理被满足的程度并不高。

  自我实现方面期望与实际脱节

  在所有行业中,it人算是追求自我实现较为突出的一族,从所学的专业到自我期望值以及it业自身充满创新性的特点,都促使it人更倾向于追求自我实现。他们都普遍期待自己能够开发出更好的软件产品、攻克更大的技术难关、取得更丰厚的经济收入及社会赞誉。然而,任何人的自我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中国it人更是如此。因为中国it业从技术到管理都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因此,it人的自我实现之梦变成现实并不容易。

许多朋友喜欢戴着耳机听音乐,耳机的好处在于可以独自享受,同时不会打扰他人。本文将由耳机的基础知识开始,让大家了解耳机与耳塞的差别,了解知名耳机厂商以及中高端耳机产品,同时给大家提供耳机选购建议,希望对各位音乐爱好者有所帮助。

耳机与耳塞的差别

大家都清楚,这里所讲到的“耳机”其实概念是很模糊的,往往我们要加以细分,这样就多出了另一个名词“耳塞”。耳机和耳塞是两回事,很多朋友一直都把这两者都叫做耳机,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顾名思义,耳塞是塞进耳朵的,而耳机一般体积稍大,需要正确的佩戴方式,一般都是包在耳朵上的,结构的不同也决定了它们在音质上有很大区别。耳机在音质音效上,绝对比同档次的耳塞上一个台阶。耳机所能够带来的全方位听觉感受却是耳塞所不能达到的,很多Hi-Fi级产品也把一副极品耳机当做了重点来对待。

由于体积不同,导致了耳塞基本上都只能做成封闭式结构,这种结构的好处就是在体积不大的情况下利于声音的放射,但是也导致了耳塞的音场受到了限制。耳机体积明显比耳塞大,在便携性上,确实比不上耳塞,但是由于体积大,震膜大,音质也比耳塞好出很多。

在同等档次和价格的情况下,耳机的效果往往强于耳塞,可以说除了便携性较差之外,耳机的效果绝对是强于同档次耳塞的,而且耳机在使用上比耳塞舒适。对于喜欢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的朋友来说,我们推荐使用耳机而不是耳塞,鉴于便携的角度考虑,其实很多大厂都推出了一些体积比较小的耳机,也还是比较便于携带的。

耳机基础知识

1.耳机的类型

根据其换能方式分类,主要有动圈式、静电式和等磁式。从结构上分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从佩带形式上则有耳塞式、挂耳式和头戴式。

2.放式与密闭式耳机的区别

开放式耳机的外壳是开放的,开放式耳机质量轻,声音自然,无压迫感。因为是开放的,声音外泄,外界噪声也会进入。半开放耳机是指耳机的开放是选择性的,即只对某些频率开放对其它频率是封闭的,或者是在一定方向上是开放的在其它方向是封闭的。封闭式耳机的外壳是封闭的,防止外界声音进入,声音外泄很少,在专业监听中使用的很多。声音一般来说非常清晰,细节丰富,低频响应非常好,对大多数人来说封闭式耳机佩带有密闭之感。

3.什么是高保真耳机?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581-10标准中高保真耳机的主要性能是:频率响应不小于50Hz到12500Hz;典型频率响应的允许误差±3dB;频率响应曲线的斜率不超过每倍频程9dB;在250Hz~800Hz内左右单元在同一倍频程带宽内平均声压级之差不超过2dB;100Hz~5000Hz范围内,声压级为94dB时,谐波失真不超过1%,100db时不超过3%;耳机的频率响应在2kHz~5kHz之间允许有所下降,以改善透明度和空间感。

4.什么是耳机的频响范围?

频响范围是指耳机能够放送出的频带的宽度,优秀的耳机频响宽度可达5Hz~40000Hz,而人耳的听觉范围仅在20Hz~20000Hz。值得注意的是界定频响宽度的标准是不同的,例如以低于平均输出幅度的1/2为标准或低于1/4为标准,这显然是不一样的。一般的生产商是以输出幅度降低1/2为标准测出频响宽度,这就是说以-3dB为标准,但是由于所采用的测试标准不同,有些产品是以-10dB为标准测量的。这是实际上是等于低于正常值1/16下为标准测量的。用户在选购时应注意不同品牌的耳机的频响宽度可能有不同的测试标准。

5.什么是耳机的阻抗?

耳机的阻抗是其交流阻抗的简称,它的大小是线圈直流电阻与线圈的感抗之和。有些专业耳机阻抗在200Ω以上,这是为了与专业机上的耳机插口匹配。在台式机或功放、VCD、DVD、电视等有用耳机输出的机器上,一般使用中高阻抗的耳机比较适宜。如果使用低阻耳机,一定要先把音量调低再插上耳机,再一点点把音量调上去,防止耳机过载将耳机烧坏或使音圈变形错位造成破音。阻抗低的耳机一般比较容易推动。因此随身听等便携、省电的机器应选择低阻耳机,同时还要注意灵敏度要高,对随身听来说灵敏度更加重要。

6.什么是耳机的谐波失真?

谐波失真就是一种波形失真,在耳机指标中有标示,失真越小,音质也就越好。

耳机知名厂商

耳机虽小,对制作工艺的要求却相当高,所以最好的耳机品牌集中在西欧、美国和日本三大发达地区。在技术上,这些区域的品牌确实难分高下,特色则不尽相同。

西欧耳机如拜亚、森海塞耳、AKG,音色比较沉稳,注重声音还原的真实和清晰,可能比较符合专业人士的口味,而一般用户可能觉得这种音色淡然无味。美国耳机如高斯、爱丽丝、歌德,声音让人振奋。日本耳机如索尼、铁三角对声音作了不少美化,音色温暖、高低频延伸好,不少专业用户则对这种修正嗤之以鼻。在我看来,三种特色其实是反映了三个地域对声学的不同追求。

美日耳机品牌大多出自消费类电子大厂,优点是善于讨好普通用户,缺点是难以在专业用户中获得大范围的拥护。西欧大厂一般为专业音频设备制造商,品牌往往给人一种贵族味道。

1.西欧厂商

欧式耳机专业严谨,声音原汁原味,还原真实、音染很少,监听成分多些,一般为专业设备设计,驱动较难,大部分产品还需要专业的耳机放大器。代表生产商有德国森海塞尔、奥地利爱科技、德国拜亚动力、德国歌德等。

2.日系厂商

日式耳机一般都比较讨好消费者,外形美观靓丽,声音一般修饰较重,也就是说音染较厉害。另外较低的阻抗和很高的灵敏度使得日式耳机的驱动性很好——日本厂家一般在耳机设计上都以提供给消费类电子产品为出发点。

代表厂商主要有索尼(SONY)、铁三角(Audio Technica)、STAX等等。

3. 美系厂商

美式耳机音色独具一格,声音温暖厚实,低音结实有力,其声音自成一派,在发烧友中还有“美国声”之说。其产品驱动性与日式耳机相近,数码随身听使用一般不太困难。代表厂商有高斯(KOSS)、歌德(Grado)等。

如果要给这些厂商在耳机领域进行排名,那么在高保真耳机领域里,德国的森海塞耳(SENNHEISER)、拜亚动力(BEYERDYNAMIC)、奥地利的AKG、美国的歌德(GRADO)和日本索尼(SONY)是影响最大的五个名牌。其他如美国KOSS、日本铁三角(AUDIO TECHNICA)、JVC、天龙(DENON)、松下等,但产品系列和总体素质都不如这五大品牌。至于颇具传奇色彩的日本静电耳机 STAX,虽然公认为顶级产品,毕竟售价高昂,先撇下不谈。

耳机选购

了解发烧耳机的一些基本情况,下面就来看看在国内有哪些适合数码随身听使用的发烧耳机吧。

五大品牌的耳机有各种档次,适合不同需求的发烧友。千元以下廉价耳机的代表作是拜亚动力DT231、歌德 SR60和AKG K100。一千元左右的档次,代表之作是拜亚动力DT331、歌德SR80 、森海塞耳HD495、AKG K301和索尼7506。二千元档次的代表作是拜亚动力DT831、歌德SR225、森海塞耳HD580和AKG K501。这几款耳机档次较高,价位适中,个人认为是最值得推荐给耳机发烧友的产品。

1.奥地利AKG

参考价格:360元

虽然是国际知名的耳机制造商,但它设计制造的耳机几乎都是灵敏度不高、阻抗也很高的专业产品,只有少部分产品可以用在数码随身听。AKG耳机从K70到K1000,基本上每款都给我留下不错的印象。AKG耳机的性能在几个大牌中并不是最好的,它的产品所体现出的严谨作风和浓厚的人文气息确实是吸引人的。

K70驱动性较佳,很适合一般的随身听用。这款耳机采用贴耳式设计,并没有把整个耳朵包住,所以K70体形相对轻盈了许多,长时间佩带也不会疲劳,那是因为AKG外观由出色的再生材料制成,舒适的皮革制头箍,可拆卸易清洗的耳套使K系列的耳机格外引人注目。其音质比较偏向监听风格,所以听古典音乐比较合适。考虑到比较低廉的价格,所以不少朋友认为K70是为入门爱好者量身定做的。

2.AKG K100

除K70外,AKG K100也比较适合数码随身听。K100的声音保持着AKG醇厚中和的风格,声音清秀自然,全频都比较平均,没有偏重之感,播放人声和弦乐非常迷人,但声音略有点闷,解析力一般,低频也缺乏真正的冲击力和力度,喜欢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的青年朋友不一定喜欢其保守老派的声音特点,所以它的知音也基本上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从外面看上去K100显的非常秀丽,尤其是外壳上清晰的AKG标志,非常清秀。 其中,K100还有一个独特的功能,那就是它可更换的ASD滤波器。

德国森海塞尔

这家公司在耳机圈中可以算名气最大的了。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并有多款经典产品。不过在森海塞尔的最新耳机系列中,特别适合随身听的产品并不多。

参考价格:1000元

1. HD570

HD570是2000年推出的,这也是森海塞尔在中端市场的主打耳机。HD570的耳垫采用了丝绒制成,佩戴感觉异常柔软。其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有效的分散了耳机的自身重量,使得佩戴起来更为轻盈,不得不让人感叹森海塞尔严谨的设计理念。HD570的音色很出色,低频下潜的很深,人声的重播也很有魅力,绝没齿音的感觉。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在重播古典音乐、爵士乐、轻音乐、流行歌曲等各种音乐上都有上佳表现,不会“挑食”。但笔者在试听中也发现了一些缺点:高频有些偏亮,不够柔和。低频偏散,不够集中,但瑕不掩瑜,HD570仍是一款相当值得购买的耳机。最后值得一提的是HD570的阻抗只有64欧姆。

2. HD580

参考价格:1499元

这可能是在乐迷和发烧友中名气最大的一副动圈式耳机,自问世以来获奖无数,赢得几乎所有音响媒体的赞美。它的声音自然、透明、精致、醇美,频响宽广,失真度低于0.1%(最高级的喇叭失真也有1%),无论放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有上佳表现,堪称全能。从外观上看,HD580也是极其成功的,工艺、外形都无可挑剔,可谓内外皆美,佩戴起来也都较为舒适,即使连续戴上两三个小时也无不适。要注意的是HD580必须用功率较大的随身听型号,许多新款的CD随身听一味追求省电和超长播放,输出功率大打折扣,所以购买前最好实际试听一下。

参考价格:1600元

3. HD590

HD590是森海塞尔在两代旗舰耳机HD580和HD600之间的过渡型号,同为顶级耳机。在仔细比较过HD590和HD580后,会很轻松的发现两者的音色取向有所不同,HD580声音偏暖、低音浑厚,而HD590声音冷涩、沁人心脾,高频亮丽。森海塞尔HD590的音场非常开阔,定位也很清晰,所以理所当然的成为游戏玩家们的最爱,在玩《QUAKE3》和《反恐精英》这样的游戏时森海塞尔HD590绝对会使你如虎添翼。看DVD大片时更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HD590的耳垫同样采用了丝绒材质,触感甚佳,长时间佩带也不会疲劳。

美国歌德

与欧洲风格的森海塞尔和AKG相比,美国制造的GRADO耳机就是另一种风格的声音了。它的声音温暖厚实,热情豪放,低频力度强劲,精力充沛,特别擅长流行音乐、舞曲、摇滚、爵士乐和人声。在播放古典音乐时,由于GRADO耳机的音场都较近,透明度和层次感也不是特别杰出,它比起森海塞尔HD580来略有逊色,但假如你是流行歌曲、摇滚乐、舞曲或爵士乐爱好者,美国GRADO耳机是值得优先考虑的。GRADO耳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灵敏度很高,阻抗仅32欧姆,小小的CD随身听一般都足以把它的特点发挥出来。

参考价格:500元

1. SR60

SR60推出至今好评如潮,被国内外媒体一致认为是随身听的最佳拍档,这主要得益于它突出的性价比。SR60的低频强劲有力而又霸道,比较适合年轻人,但年长的人恐怕会认为这种声音太嚣张了点。SR60与高频的衔接也比较好,典型的美国风格,是流行、爵士、摇滚迷们的首选。但遗憾的是SR60的佩带不是很舒服,夹得有些过紧。做工也不够精细,外形比较复古,戴上后有点像旧时的播音员,但确实很结实耐用。

参考价格:700元

2.SR80

SR60的上级型号,继承了SR60的所有优点,低音同样有力沉稳,在高低频上延展更为广阔。

歌德耳机的外形比较统一,从SR60到RS2的样式都是一样的,只有在RS1/RS2的顶级型号上在颜色上有了调整(褐色),耳机导线都是2.5米长,比起这里其他的3米长的导线略短一些,却是非常粗壮。如果你喜欢歌德耳机的风格,这款SR80还是非常合适的,它基本上代表了歌德耳机的特色,800元的价格也相当有竞争力。

参考价格:4000~5000元

3. RS1/RS2

RS1/RS2都属于歌德公司产品的顶级型号,也是动圈耳机中的极品。听过SR60/80的人肯定会对它们的低音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RS1的低频彻底摆脱了其他产品低音浑浊的毛病,听起来不但柔和有力,而且线条清晰、层次分明,这在动圈耳机属于一流水准了。

RS1人声的播放尤其有蛊惑力,让人不自觉的陷入其中。外观上RS1仍沿用了歌德以往的设计,只是外壳变成了褐色的木头壳。

不过这两款耳机很挑数码随身听,只有用大功率的随身听来推才能有较好的表现,如果功率不够还得加上耳放后音质才能有较大提升。音质方面RS1和RS2差别不大,只是整体的把握上RS1会稍胜一筹,但遗憾的是两者的价格都是非常的昂贵,很少有朋友能够承受。

美国KOSS

参考价格:240~250元

1.Sporta Pro

是KOSS产品线中的低端产品。别小看了这款小耳机,它小小的单元竟能发出异常强劲的低频,播放流行音乐CD劲力十足,煞是过瘾。从严格意义上说,它的低频是存在夸张成分的,但喜欢流行音乐的朋友大多不像发烧友那样讲究绝对的“准确”,但很多人就是喜欢这种低频。此外,它偏暗的高频正好可以中和一下流行音乐唱片中过分刺激的高频,让音响效果耐听一些。配合CD随身听使用欣赏一般的流行音乐,这副廉价小耳机是最超值的选择之一!KOSS的另一个型号夹耳式的KSC35笔者也很喜欢。它使用的耳机单元与Sporta Pro一模一样,但由于是夹耳式的,结构与Sporta Pro完全不同,所以声音特性也有区别——KSC35的低音稍弱一些,不像Sporta Pro那么夸张强调,以笔者的口味来看KSC35更平衡一些,染色更少。

参考价格:1100元

2.A/250

KOSS产品线中的顶级动圈式耳机,比HD580还容易推动。它各方面都十分平衡,找不出什么漏洞,是笔者个人十分喜欢的佳品。其声底是温暖敦厚的风格,播放人声、小提琴等音色丰厚润泽,非常迷人。低频下潜很深,力度充沛,节奏感出色,所以用来听流行音乐相当理想,比AKG好得多。高频延伸也是上乘水准,但更难得的是它的高频不冷不硬,听感柔顺,有点STAX静电耳机的风味,是我喜欢的类型。技术指标也很高,失真低达0.1%,是最高级动圈式耳机的标准,灵敏度比HD580还略高一点。从整体素质上说,它绝不弱于经典之作HD580,是一款被忽视了的杰作。如果随身听驱动能力较强,音乐欣赏口味较杂,A/250是笔者大力推荐的。

德国歌德?25?

参考价格:400元

QP160

这是其产品线中最低端的耳机型号,外形轻薄佩戴异常舒适,音质清澈无染,是低档耳机中染色最轻微的产品之一。用它来听古典音乐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在这个价位所能买到的耳机中,不管是森海塞尔HD470还是拜亚动力DT231,都不能像QP160那样纯净地再现古典音乐,虽然它的中低频有点薄,听人声和低音成分突出的流行乐效果一般,但用在随身听上欣赏古典音乐,QP160可谓超值之至。

日本铁三角

参考价格:1100元

AD7

是铁三角的民用级Hi-Fi耳机系列,不但驱动性较佳,而且价格也不是十分离谱,AD7正是其中销量最大的一款。AD7的框架是采用镁合金属材料,不但大大减轻了耳机的重量而且也增加了耳机的强度。AD7的声音听起来十分温暖、厚实、丰满,低音充沛,播放人声娓娓动听。

日本索尼

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专业视听产品、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之一,它在音乐、影视和计算机娱乐运营业务方面的成就也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娱乐公司之一。这家公司我想不用介绍了,下面来看看它的耳机吧

参考价格:500元

1.CD580

CD系列是索尼的发烧耳机系列,CD580为其低档机种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款,采用40mm大振膜,性价比相对突出,市场上也最为常见。

CD580的外壳表面采用的是ABS合成胶,能有效的控制耳机内部的回音。其音色比较饱满,低音很突出,音域也很宽广。缺点就是高音不够好,整体层次也较浑浊。

个人认为CD580比较适合看DVD或是玩游戏,以它的音质足以满足一般的要求了。

参考价格:1400元

2.CD1700

索尼从CD1700型号开始都采用了生物振膜。采用生物振膜的好处便是声音十分讨好人耳,在中音区比较甜美圆润。

单就音色来看,索尼CD1700与E888十分相似,但与耳塞相比,CD1700的音场无疑要开阔许多、声音也更显大气。一般来说,生物振膜都需要“褒”一下才能进入状态,所以建议消费者刚买来新的CD1700时应该先磨合两天,然后再慢慢欣赏,这样它所表现出来的声音效果会更好。

参考价格:2800元

3.CD3000

CD3000属于索尼产品线中旗舰级发烧耳机。采用50mm生物震膜,佩戴非常舒服,甚至戴在头上时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索尼CD3000耳机的音质非常透明亮丽、声场尤为开阔,中音区光滑圆润,播放人声时非常甜润动听,音域很宽广,细节也是惊人的清晰。它的低音不像美国耳机那么厚重,有些偏薄,但延伸的很深,非常耐听受用。索尼CD3000耳机真的不愧是极品了,不仅音质极佳售价昂贵。

耳机发烧七宗罪

一、盲目攀比

不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一味追求高档。好多朋友也买了HD600,够档次吧,不过是插在电脑和随身听上,能发挥HD600的几成实力?其实光有高档耳机就够了吗?高档耳机需配高级台机、耳房、发烧唱片,买得起马就要配得起鞍,起点高了,以后的痛苦由此而生。

所以初烧或经济实力有限的朋友,可先从入门耳机入手,比如先买个DT231、K66等耳机听着,如果不满意,然后跳过中档直接进入高档,这样损失比较少,也可以体会到升级的乐趣。

二、盲目跟风

有道是“大虾”红旗一挥,众“小虾”没头没脑的追。像KSC35、DT231、SR60/80、M1、K501、DT831/931、HD580/600、ER4/6等都是好耳机,受到推荐无可厚非,但是每个耳机都有自己优、缺点,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己。鞋合不合脚自己清楚,没有条件试听就要多看多问,不能冲动,否则只会导致今天购买的产品,明天马上处理掉。

三、胡乱搭配

有的朋友认为买个高档的耳机随便插在随身听、声卡上就行了,不过却总是听不到网上某些人所说的效果,于是非常郁闷。其实音乐的播放是一个系统,其中只要有一个环节不同,效果就不会相同。人家给耳机配的可是台机加二房,前端器材不一样,效果当然没有可比性。

四、只选贵的

贵当然有贵的道理,但价格不一定与使用价值相符,有的耳机把成本都花到外观上了。有的不一定符合自己的听音习惯,比如有些人就认为HD580不如KSC35好听。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取舍,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五、频繁升级

有的朋友买耳机没有几天就想换耳机升级,煲耳机有没有道理暂且不说,但对耳机的了解、接受、熟悉需要过程、时间。正如对人的了解也是一样,第一印象很重要,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就需要时间了。有道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耳机也是如此,蜻蜓点水听几次,是不会对耳机有全面了解的。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优缺点都清楚了,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六、胡乱指点

有的人把自己喜欢的耳机捧上天,不喜欢的贬到地。有的人不过在哪儿试听了几耳朵就大发评论。其实每个耳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及存在价值,适合自己不一定适合别人。指点错了可是要挨砖头的。比如SR60说好的不少,说差的也不是没有。

七、本末倒置

耳机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炫耀?收藏?还是满足占有欲?有人把耳机买回家,各种试音碟试听一遍,听听试音碟中火车轰鸣声、玻璃破碎声。分析耳机头头是道,耳机优缺点也清清楚楚,对耳机的缺点更是耿耿入怀,老是琢磨着换耳机、升级。

耳机的作用不仅是用来听音的,更是用来听乐儿的。如果仅是用来听音,那么最高级的耳机听出的玻璃破碎声,也不如你现场摔一个瓶子来的真实。

有了乐你才会乐,烦恼都是自找的,忘记耳机的缺点投入到音乐中,音乐能带给我们更多快乐,欣赏音乐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结束语

以上推荐的耳机包括了各档次的产品。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耳机的潜力,一是要尽量用老型号随身听作为音源,因为它们在音质的表现上非常突出;二是要遵循“简单即美”的原则,在用它们欣赏音乐时尽量不要用到随身听的附加功能,这些附加功能很大程度上是音质劣化的根源。比如尽量用Line Out作为声音的输出端,尽量不要开避震功能、尽量不要用线控(特别是液晶线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