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06年5月20日


爱因斯坦头脑里的想法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一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 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凭借的是以暴力为根据。我也相信,简单纯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他在悼念另一位崇高人物居里夫人时,还这样讲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他说“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我们都知道,居里夫人的镭的提纯方法,毫无保留地公布了,没有申请专利,她说:“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但是,在市场经济中,还是有商人因镭而致富了,1克镭在1920年的价格是10万美元,当时是一笔巨款,1924年1辆福特牌汽车才265美元。但是居里夫人对自己的决定始终无怨无悔,她说,人类也“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人们就知道他们很能干,因此被叫做能人。但是其实,他们并非无所不能。

他们的“能”主要是:
1、社会关系,特别是与官员的关系,而且特别善于在宴请桌上、搞个三陪四陪的小动作,非常厉害,而“美人计”从80年代前期就作为某些乡镇企业的武器,开始发威了。

2、什么都不怕,例如敢于大量生产甚至是致人伤、残、死的“假冒伪劣”产品,禹作敏那样的甚至敢于打死人,傻子瓜子则将雇工打骂完毕,大量奸淫他们的妻女。

3、能人们大多有一张生花妙嘴,能够舌灿莲花。中国凭嘴混生活的历史太久远了,但现今的中国富人并非苏秦张仪,只是他们多是能够腹内草莽、却出口成章,不能不令人佩服。

国内大大小小的“先富起来”的人心里都非常明白:现在,靠工资是“富”不起来的,靠发明创造也“富”不起来的,靠诚实劳动致富,更是休生妄想。只有贪*才能“先富起来”,只有行×才能“先富起来”,才能买豪宅,才能买高级汽车。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和健全的法制,无法无天的贪*案件实在是太多了。

日本90年代经济困难的根源就在于“房地产泡沫”。由于技术力量强悍的日本经济在70-80年代的超级繁荣,东京地价狂涨,不承想因此就埋下了“经济结构”问题的隐患。1991年日本地价涨到顶峰,然后开始走跌,直到2002年初,地皮价格已经连续11年下跌。

在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与1991年水平相比,住宅地价已下跌52.1%,商业地价则下跌76.1%。一直回落到80年代“泡沫经济”前的地价水平,等于绕了一个圈又回去了。到2002年仍然在困扰日本的银行“不良债权”中,起码有4成直接与地价有关,与房产有关的还会有一个大数目。

  改革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条件向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转变”!!

  其实,马克思已经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条件讲得很清楚了。什么“资本循环”、“两大部落的相互补充”等等,都是用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必要条件。但对于很多没有看懂这一段的人,也许都不知道马克思想说明什么。
  
  的确,这一段的确有点难度。我将从另一个角度来帮助大家认识这个东西。
  
  首先我们一定要明确一个东西,那就是我们“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目的和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目的有什么不同吗?
  
  答案是:1、社会主义生产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看清楚了,是人的需求,只要是人,社会主义生产必须要满足他的需求);2、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也就是为了获取利润,实现资本增值;3、社会主义生产对利润没有要求,只要求能用于社会财务分配的产值更大,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一般用产值来衡量社会财富;4、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看清楚了,是市场需求,而不是人的需求。什么是市场需求?就是有购买力的而且有购买欲望的那部分人的需求!!)。
  
  
  好了,现在我们应该基本搞清楚了社会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区别了。因为生产的目的不同,因此,为这些生产服务的“经济制度”的制定的目的也不同。
  
  换句话说,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服务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保护的是资本所有者,以及尽力确保这种生产能够更长时间的维持下去。
  
  但这种资本主义生产能够无限制的维持下去吗?如果不能维持下去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其实,马克思已经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不能。如果不能,就会出现生产中断,出现经济危机。其实这就是《资本论》要说明的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存在着先天的缺陷。

  这种缺陷的必然结果就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实质实质就是生产过剩,即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而过剩。其根源根源就是:1、整个社会生产的无序化和企业内部生产的有序化之间的矛盾,2、社会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其实就这两个根源而言,根源1是相对比较容易克服的,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管理技术的提高、宏观政策的调整等等都是可以减少或者甚至是消除的。而根源2时永远无法消除的,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特征所决定的。只要有剥削存在,只要有剩余价值,只要资本增值,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由支付能力需求的减弱。这种根源只能延缓,而不能消除。
  
  因此,后面我主要将根源2的成因和作用原理讲清楚,使我们来真正了解经济危机是如何来到我们身边的。
  
  其实也很简单。在阶级社会中有两大部落,一个就是资产者和无产者,资产者所拥有的资本增值(利润)来自于无产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在无产者这个部落中的财富有不断向资产者这个部落转移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形成是由于这个经济体系中的经济制度所造成的。也就是说,由于拥有法律和制度的支持,无产者这个部落劳动创造的财富将向资产者这个部落转移。
  
  当这种财富转移不断进行和加强时,无产者这个部落中有购买能力的需求会迅速下降,而资产者为了获取资本增值,他只有通过商品这个中间载体才能剥削剩余价值,因此他有无限提供商品的冲动。当这两种相反运动进行到一定程度,生产过剩(现在大都表现为产能过剩)就出现了。一旦形成过剩,资本主义的生产就难以为继,小资本就会开始破产,唯一能幸存的就是大资本。一旦形成小资本的大量破产,又会形成无产者的失业,加剧无产者部落购买力的下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一旦无产者违法维持生计,就会产生阶级斗争,如游行、战争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财富的转移速度是受阶级统治者所控制的。控制的办法就是税收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等。也就是说,无产者向资产者转移的财富有一部分通过税收、财政转移等方式返回给了无产者。这是阶级矛盾调和的一种重要工具。要看清楚的是,这种调和只有在这个国家或者说是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实现。
  
  也就是说,在这个国家内部,它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转移,政府创造劳动岗位等实现阶级矛盾的调和。在国家外部,这个生产体系可以向外部转移剩余生产能力或剩余产品(即相对于自己国内有支付能力需求的剩余),这就叫做“倾销”或者“资本殖民”。
  
  “倾销”或“资本殖民”的目的就是通过低价商品摧毁目的国现有的生产体系,最终达到控制该国经济命脉的目的。最终就是压低该国的原材料供应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使其远低于自己国内的原材料供应和劳动力供应价格,以生产出更为廉价的商品,变相提高自己国内无产者部落的购买能力。
  
  实际上这是一种把国内阶级矛盾向外部转移的过程,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自身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的新殖民主义,其核心目标就是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但这仅就单个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在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只有存在竞争,而无法形成调和,这就是帝国主义战争的实质。其实质就是争夺殖民地。
  
  好了,现在我应该把萧条的根本原理讲清楚了。后面就讲讲我国的实际情况。

  我国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这20年来我们都作了些什么呢?我们周围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其实,前面我已经讲了,我们改革的20年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条件向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转变”的过程。原先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废弃,取而代之的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换句话说,就是以“按需分为为主、按劳分配为辅”为根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向以“按资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为根本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转变过程,我们有必要对原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作一大致的了解。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是不依人们的购买力为前提的,其前提是建立在其生产能力上的。这恰恰和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相反。由于,因此对需求的调控必须建立在生产能力之上进行计划调控。同时,由于按需分配并没有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因此社会主义生产的重点视放在基本消费品的保障上(大都通过用票或者行政发放的方式实现),而其他的一些消费品则是通过按劳分配进行调节(通过货币的方式进行实现)。
  
  回到前面,正因为在社会主义生产体系中“人的需求是无限的,而生产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生产力永远是落后于人的需求发展的,产能永远是不足的,也就是说永远不会出现过剩的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生产的停顿,企业也不会破产。
  
  当然,这也就产生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固有弊病。也就是说,为了平等,尽可能的消除由于人与人之间不平等而产生的阶级矛盾或社会矛盾,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放弃了对那部分按货币分配的商品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同时由于,基本消费品的档次都比较低,而对高档消费品(需货币购买)的需求有限,因此就造成了中国在民用高档消费品上的投入相对较少,效率也不高。
  
  这和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正好相反,由于基本消费品的利润有限和需求增长有限,而且无产者的购买力是相对下降的,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目标开始转向资产者内部,去挖掘他们自身内部的那部分需求,这就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开发新的高档消费品。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对者部分得资源和资金投入更大,也更好地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不可否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在技术进步的竞争中落入了下风,苏联解散也就可以理解了。苏联解散的结果就是,一夜之间,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彻底崩溃。
  
  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生产体系的缺陷在于生产力不能满足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在财富供应阶段的矛盾;而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缺陷在于市场需求不能满足供应之间的矛盾,是在财富分配阶段的矛盾。
  
  这两者矛盾的结果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人民内部矛盾”和“阶级矛盾”。

  好了,我们来看看我么是怎么改革的,我们是怎样实现从社会主义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转变的。
  
  1、经济制度的全盘西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提供的必要的土壤。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这几十年来听得最多的就是经济体制改革。但经济体制改革到底改了些什么呢?也许大家都说不上来,最多也就说说股市什么的。这些新的经济体制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普通老百姓大都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文化,他们大都不知道那些条条杠杠,那些文字,那些本本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就是给他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东西。
  
  先来说说《民法通则》这个东西吧。这是个1986年颁布的法律。说的不客气就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奠基法。记得我学法律的时候,听一个法律人士是这么解读的。就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就适用于《民法通则》,属于阶级矛盾的就适用于《刑法》。在这儿,大家就不用我来解释“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了吧?
  
  《民法通则》这个法律的颁布的作用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实现了阶级矛盾内部化!!!!让我们来看看《民法通则》中的主体的认定吧,一种就是自然人,一种就是法人。任何两个主体之间产生的矛盾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也就是说,你一旦和一个公司产生矛盾,即便是这个公司使用了欺骗的手段,使你受到了损失,在《刑法》所确定的那几种诈骗形式外,适用的是《民法通则》。换句话说,你这个公司可以在《刑法》规定的那几种诈骗形式外实现创新,创新出来的诈骗方法并不适用于《刑法》,而是用于《民法通则》。而《民法通则》的解决问题方法是通过调解,而不是强制实施。
  
  好了,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我们的消费者为什么不受保护。《民法通则》保护的是谁呢?可能出台的《物权法》保护的又将是谁呢?表面上,《民法通则》在处理法人和自然人之间矛盾时,采取平等的姿态,但在实际操作中,自然人作为弱势群体要与一个法人(一个团体)要实现平等,在实际操作上是无法实现的。也就是说,民法通则并不保护弱势群体。农民工讨薪就是这种法律制度的必然结果。
  
  当然,我们除了好多行政规定和相关法律在给《民法通则》打补丁,但在实质上根本无法解决这种阶级矛盾。
  
  从另一个角度说,一部不完善的《民法通则》实现了“不平等”在中国产生的法律依据。围绕《民法通则》并以此为基础产生的各种法律更好地提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产生的土壤。比如说《证券法》、《公司法》、《合同法》、《信托法》、以及和诉讼相关的各种法律及行政规定,都是打着法人和自然人平等的旗号,干得却是保护法人的勾当。
  
  至此,你还会相信小股东能和上市公司、会计事务所等等作对吗?有谁能来维护他们的利益呢?小股东自己有这个能力吗?看看我们的举证程序和办法吧。就是让你告不成。
  
  其实还有很多,有心的朋友自己去慢慢看。
  
  让我们慢慢等待《物权法》的出台吧。他们不把我们榨干是绝不罢休的。

  再次,为了进一步明确我们的法律体系,我们一定要知道法律的性质。我们从小上政治课,就知道了法律是上层建筑,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具有阶级性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我国的法律是成文法,也就是说,除非法律明确规定是犯罪,除此之外的你都可以尝试去做,结果就是无法可依,法院是无法对你进行判决的。比方说,恶意欠薪,就是不给你,老板欠你工资,不签合同,或者说是高薪诱骗你,你可以区法院告他(适用的是民法),你也许能赢(这要建立在你有充分的证据上,根据我国的起诉规定,谁起诉,谁举证,如果你无法有足够的证据,那就对不起了。),但你也许永远拿不到那笔钱,或者说你拿到那笔钱会远远小于你打官司所付出的成本。换句话说,你是得不偿失的。现在你还相信,这部法律是保护弱者的吗?对不起,这是弱肉强食的时代!
  
  因此,我们在学习经济制度的同时一定要搞明白,这个制度是保护谁的,我们怎么才能成为大保护的对象。激进一点说,我们还怎么可以利用这部法律为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合法的“犯罪”,就是我们学习法律的目的。让我们看看这些法律和相关法规吧:《民法通则》、《合同法》、《劳动法》、《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贷款通则》、《婚姻法》等等。
  
  给阶级矛盾披上人民内部矛盾的外衣,就是我国经济制度西化的重要特征。现在,我们也许能够看清楚那些不遗余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制度西化的人的嘴脸吧。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年吧,1986年!!30年前,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可笑的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一点没说错,才过了30年,我们又开始了资本主义改造。已经改造了20年了,不知再改造10年后又会怎样。
  
  2、按需分配向按资分配的转变。社会主义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以“按需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为辅”向“按资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为辅”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是什么呢?这就是中国的“市场化”进程。
  
  什么是市场化?大家应该都有感触吧?说白了,就是什么都要花钱。“有理无钱莫进来”就是这个意思吧。市场化程度的标志是什么呢?GDP!!我在本论坛的另一篇文章《政治经济学入门》的西方经济学部分中已经很清楚地把GDP这个概念说清楚了。GDP就是这个经济体系以货币为中间物进行交换的量的总和。不管任何东西,用钱来买卖都可以计算进GDP。
  
  既然,绝大部分的财富的分配一定要通过人民币这个中间物来进行,那我们如何来获得呢?劳动和资本利得就是两个主要来源。劳动很容易说清楚,劳动创造价值嘛。资本利得呢?有两种,权利资本和金钱资本。在改革初期,金钱资本很少,因为大家都一样穷。还记得我小时候,我们那儿有个银行被偷了,怎么都查不出来,结果因为那个偷银行的花钱大手大脚,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最终被抓。那时候最大的资本是什么呢?权利资本。还记得80年代末期的那场运动吗?口号就是“反腐败”。因为在那个时代,通过资本利得来快速形成资本集中是不可能的。唯一的途径就是“权利资本”。还记得那时候有“倒爷”这个职业吗?他们“倒”的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呢?
  
  下面我就来讲第三个问题:资本的转化。

  3、全民资本向私人资本的转移和转化。要了解资本的转化,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私人资本的来源。在80年代早期,中国人都很贫困(用现在的标准来看),虽然他们过着比较稳定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犹如一潭死水,不起波澜。因为,那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目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社会主义的的根本特征。在那个年代,可以转化为私人资本的来源有两个,一个就是已经成为了资本的国有资本,另一个就是老百姓的储蓄。为此,这20年来,在以《民法通则》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保障下,以市场化为口号,开始了一场羞答答的资本大挪移。
  
  第一种就是国有资本向私人资本的转移。在94年以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双轨制经济时代,国有资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转化为私人资本。其中,权利资本就是最大的推动力和催化剂。也就是所谓的“以权谋私”。怎么来看呢?比方说,计划供应的物资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供应的物资价格,以计划价格搞到物资然后再以市场价格倒卖,俗称“倒爷”,原先应该由国家享有的价格差额就轻而易举的转入了私人的腰包。在比方说,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的个人承包(后来停掉了,类似于现在的MBO)。
  
  在此,我们首先来搞搞清楚我们的国有资产有没有流失。据个比较时兴的例子吧,就拿商业银行股改来说,我们到底有没有流失呢?前面我已经讲过了社会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同。社会主义生产注重的是产值,而资本主义生产注重的是利润,因此在这两个经济体系中的会计方法是不同的。比方说,中国的商业银行(其他生产类的企业都一样),他们没有利润要求,也就是说,他们的初始投资一旦投资后,除非财政继续投入,一般很少会自然增加。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经过多年的行政性运营,现在要转入商业运营,其实它早就资不抵债了,就是说,净资产为零,每股净资产也为零。现在外资花一块钱来买,我们是不是赚了呢?到底是我们精明呢?还是外资傻呢?外资自然是不傻的。也就是说,在账面上的资产外,中国建设银行还有没有在账面上体现的资产。最普遍的来说就是就是行政资源或者说是权力资源。我们每个国有企业在账面资产的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行政或权力资源。用现有的会计准则来看,那就是无形资产中的“商誉”!!
  
  举例来说吧,中国建设银行,每股净资产为0,外资以1元钱入股,股改完成后,建设银行通过商业运行实现以过去三年平均每股收益0.05元,如果按每股收益0.2元,20倍市盈率应该价格就是1元,外方需20年收回投资。若股改后每股收益0.1元,该股价应该为2元,外方直接从资本市场盈利。因此,玄机在哪儿呢?玄机就在于每股收益的估算。一般估算的方法是过去三年的平均值,但它能代表未来吗?不能!!!现在大家想想,为什么银行有擅自改变合同的权利,收取账户管理费了呢?这部分收益在过去3年体现了没有呢?
  
  这仅仅是个简单的例子。如郎咸平所说,通过内部人控制把公司近三年盈利做低或者亏损,然后自己接盘,都是国有资产直接向私人的转移。还有很多,比方说各种各样的行业许可证等等,很多资源都是无法记入账面资产的,而这些资源恰恰是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核心资产。
  
  第二种就是居民储蓄被直接转为私人资本。这里面主要有三种手法。第一种就是大家熟知的“圈钱”,国家也“圈”,私人也“圈”,国家“圈”来了转了个圈又按第一种办法转到了私人的腰包里。这就是股市的作用,其实全世界的股市都一样的,并不是只是中国。关于股市的性质,我放到后面具体另讲。第二种就是,银行坏账。也就是说,我通过办法向银行获得贷款,然后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逃废债”。具体为了避免被人利用,我就不说了。据个小例子好了,你用别人的或伪造的身份证和收入证明,以市场价格两倍的价格抵押贷款买套房子,然后逃之夭夭。就这么简单。第三种就是,通货膨胀。就是利用通货膨胀来稀释你的存款,比方说,你20年前存的钱,放在现在严重被稀释,货币的购买力严重下降。
  
  然而在实质上,第二种方法最终大都将以第一种方法实现向私人资本的转化。为什么可以这样呢?因为法律,我们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尚处于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国有资产流失的办法我比郎咸平知道的肯定多。我要胆子大点,我也成亿万富了。可惜我天生胆小。
  
  其实很简单,只要大家想想我们那些暴富的亿万富翁们,他们的原始资本有多少,他们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亿万富的年收益率是多少。贩毒、贩军火都没有这么暴利吧?马克思那句话是怎么说呢?有300%的利润他们就敢上断头台。不过,不用怕,让他们上断头台的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呢。
  
  好了,先把这个问题简单解说一下,大家应该清楚了吧?

  4、内部矛盾的无法消除和新矛盾的产生。记得毛主席有篇《矛盾论》,看过的人估计不多,作为方法论能学透并能运用的人更是少。矛盾具有普遍性,随着历史的推移,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也会相互转化。矛盾是事物的根本特征,它不能被消灭,只能通过正确认识后被利用,或者降低负面影响。
  
  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存在,都有内部矛盾(也就是人的需求和生产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和阶级矛盾(也就是由统治与被统治两大阶级由于财富分配不合理而产生的矛盾)。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在国家起源地论述中比较清楚地阐明了这个问题。
  
  因此,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存在,必然就存在阶级矛盾。这两种矛盾在阶级社会中将永远存在,是不可消灭的。内部矛盾的化解需要通过生产力发展来实现,而阶级矛盾的化解呢则需要完善生产关系(包括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来化解。
  
  中国目前面临的是什么呢?人民内部矛盾有所缓解吗?没有。因为随着供应的增加,人的需求也会增加,随着新产品的推出,人民又会产生新的需求。这种矛盾在人的人格自我完善之前是永远无法消除的。那新的矛盾有没有产生或加强呢?有。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差别,也就是“绝大多数人统治小部分人”和“小部分人统治绝大多数人”之间的差别。
  
  这种新的矛盾不用我再多说吧?大家应该都看得到吧?这么多老百姓上访,有几个有结果的啊?农民工欠薪问题,虚假广告,假冒伪劣等等等等,是内部矛盾吗?去年“保先”,为什么啊?说白了就是感觉我们的当脱离群众,党群关系不和谐,“权”不为民所谋,而为商和为己所谋了。因为我们的法律认为,“商”和“己”也是民嘛,“商”、“己”和“民”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阶级矛盾。实质上呢?
  
  好了,现在基本上把我们改革的一些东西讲清楚了。也把社会主义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转变的过程和大致影响说清楚了。
  
  也许有人会问,你讲这么多到底是为了说明什么呢?这么多制度、矛盾应该跟国家同志有关系,这个跟中国经济的崩溃有联系吗?
  
  其实,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有两个目的。一就是让大家明白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二就是让大家明白,阶级矛盾在中国真真切切的存在着,就存在我们的周围,而且有日益加重的趋势。
  
  有的上面的那些作铺垫,下面我就可以给大家来谈谈现代资本主义的实质了,也就是中国近20年经济发展的实质了。只有了解了中国经济从哪儿来,现在在那儿,我们才有能预知他将往何处去。

  前面我们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严重缺陷:社会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说得简单点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指的是同时具备购买力和购买意愿两个条件),需求不足导致消费不足,从而导致生产停顿,生产停顿导致失业,失业再次导致购买力下降,购买力下降导致有效需求下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又可以看到另一个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区别,那就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是生产推动型的,就是说能够生产多少,我就消费多少;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需求拉动型的,就是说市场能够消费多少,我就生产多少。因此,资本主义生产会停滞,而社会主义生产不会停滞。
  
  所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是扩大生产,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就是扩大消费。
  
  那消费的前提是什么呢?一是有购买力,二是有购买意愿。购买意愿我可以通过推陈出新、升级换代来实现,但购买力呢?我们怎么来实现呢?
  
  好了,现在就到了我们关键中的关键了。我们怎么来提高购买力!!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虚拟经济”没有,我好像在前一篇文章中讲过“虚拟经济”和“实物经济”的区别。有的朋友也许会问,经济就是经济,还有虚拟的吗?大家实在不能理解,如果学计算机的朋友就把它想象成“虚拟光驱”好了。
  
  据个例子:两个人各投资5元钱成立公司A,总股本为10股,每人各五股,两人又都为公司员工,公司给2人发薪。公司生产大米,10元钱全部投入生产,年产量10斤,每斤原材料成本1毛钱,员工工资每月1毛,市场价格0.32元,单位净利润0.1。公司年利润1元钱。每股收益为0.1元。请问他们个人资产有多少?答案是5元。如果公司A上市交易,以20倍市盈利计算,每股值多少钱呢?答案是2块。这时候请问,他们的个人资产有多少呢?答案是10块。请问多出来的5块从哪儿来的呢?股票还是那个股票,公司还是那个公司,实物经济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怎么会多出来5块呢?
  
  答案就是估值体系发生了变化!!!!!!!

  其实只要大家仔细一想,很容易就能体会到这种估值体系的变化。比方说,上海一个老太太的一套老房子,10年前和现在没什么大的区别,老太太一只住在那儿。10年前说只有10万块的话,现在就有50万块了。对于老太太而言,10年前住在10万块的房子里和现在住在50万块的房子里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吗?老太太什么都没干,为什么她的资产在10年里面翻了5倍呢?到底是什么创造财富呢?还是劳动创造财富吗?
  
  包括股票,一家公司股票价格(注意是价格)翻了一番,它的价值也翻了一番吗?是价值翻一番容易还是价格翻一番容易?价值受谁的影响而价格又受谁的影响呢?
  
  现在我们就要引入的一个概念就是“虚拟经济”,俗称“泡沫”。就是因为有泡沫的存在,它极大的提升了我们的购买力。正是由于“虚拟经济”的存在,我们可以发行更多的货币,制造更大的“纸上富贵”,使我们感觉我们的财富在不断的增长中。其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为什么具有欺骗性呢?因为价格是个时点数,在这一个时点上,你所拥有的财富不等于你在下一个时点拥有的财富。就拿股票而言,你拥有的财富是时刻在发生变动的。而你无法对你所拥有的“虚拟财富”进行控制。有一个更大的势力在控制、改变着你的财富。
  
  其实,吴敬琏说错了,不是中国的股市是赌场,全世界的股市都是赌场,任何一个金融市场都是赌场。只要你还在这个赌场中,你的财富会时刻发生着变化,知道你成为一个穷光蛋,被最终赶出赌场。
  
  但虚拟经济有什么好处呢?他为什么能够缓和资本主义的内在缺陷呢?因为,通过制造虚拟财富,它使人们感觉到自己的富有,使他们敢于消费自己原先不敢消费的商品。而正是这种消费拉动了整个资本主义的生产。事实上,他们严重的透支了自己的消费能力。
  
  还记得我们讲得那个例子吗?为什么有20倍市盈利,市盈利又是什么概念呢?其实这只是“贴现”的一个简便算法。也就是说,它通过把未来十几二十年的收益贴现到现在,使之成为你的财富,让你提前消费了。
  
  让我们再来看看“虚拟经济”的基础吧。他的基础就是一定的“实物经济”,也就是说,一旦虚拟经济脱离了“实物经济”的支撑,其必然倒向崩溃。为此,在虚拟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其必然需要更大的实物经济补充进来。
  
  这个过程非常像我国出现的“传销”。
  
  这个虚拟经济是谁制造出来的呢?资产者。他给你一个梦想(纸上富贵),你给他一个惊喜(金钱)。因为只有在不停的资本循环中,资本才能增值,资本家只有不停的制造产品并销售出去,它才能实现剩余价值的占有。
  
  为此,他们会给你塑造一个一个梦想,一个个奇迹,用榜样来鼓舞你,诱惑你。改变一个估值体系要比任何事都容易得多。比方说,公司造假,各种各样的概念等等,其实是无时不刻地在影响你的价值判断标准,目的就是把你腰包里的钱掏出来。
  
  因此,作为现在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虚拟经济”的作用,这个作用在美国70年代后期之后快速发展起来,蔓延到全世界。这恰是马克思始料不及的,他没有机会看到,并加以阐述,但我有这个机会。
  
  为此,我们也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在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其目的就是在于把现在的矛盾推向未来,至于未来何时到来,只能拭目以待。

  感觉有点乱哦。没办法,我为了大家能看得懂只能这样。因为为了掩盖资本主义的缺陷,所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和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的运用,就是为了迷惑大家。使大家产生幻觉,如果每个人都学过马列主义和政治经济学,那资本主义就搞不下去了。
  
  但无论他们怎么变化,无论金融工具怎么创新,无论经济制度怎么改变,无论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怎么调整,我们只要看清楚一个实质:他们的目的只有两个,一个就是调和阶级矛盾,另一个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即期购买力(注意,使即期的购买力,就是眼前)。
  
  比方说,美国的税收政策、福利政策等等,还有我国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等等,都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实现资产者的财富部分向无产者的转移,说白了就是别把无产者给逼急了。有比方说,美国为了拯救网络经济泡沫带了的经济衰退,放任美元贬值,还有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各地大搞房地产泡沫等等,都是为了避免衰退,提高即期的市场需求。其实中国98年之后已经面临了衰退,房地产又把这轮衰退给掩盖了。实际上,美国和中国都将面临一个更大的衰退。
  
  好了,现在我们基本通过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固有的缺陷把经济危机的原因讲清楚了。但是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这仅仅是单个生产体系自生的矛盾。
  
  先做一个大胆设想,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美国一个国家或者这个世界上只有朝鲜一个国家,哪个国家更稳定呢?也就是说,当美国和朝鲜都不受外界的影响的时候,哪个国家制度更稳定呢?
  
  做这个设想,我是想说明,在当今的世界上,是有多个形态的生产体系构成的,这些生产体系及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我作这个设想的目的就是使大家明白,美国这个体系的生存压力来自于内部,而朝鲜体系的生存压力来自于外部。因此美国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缓解内部压力和内部矛盾,而朝鲜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抵抗外部压力。
  
  在回过头来看中国,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我国的两代领导人他们的考虑重点也是截然不同的。毛泽东并不真正害怕外部的敌人,而是害怕内部的敌人,社会主义的堡垒不会被敌人从外部攻破,而会从内部攻破。自中国研制出两弹一星后,毛泽东更是坚定了这种信念。要知道,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是阶级社会,阶级矛盾并未消除,只要有机会,资产者就会反扑。
  
  而在邓小平时代,邓小平害怕的不是内部的敌人,而是我们国家外部的敌人。自他访日、访美后,看到我们国家的技术落后,更坚定了他的这种判断,即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抵抗外敌,内部的敌人是不足虑的。
  
  因此,两人截然不同的判断导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
  
  我无意于说谁对、谁错,这不是我所关心的,历史就是历史,对错没有任何意义。我只想知道的是未来。因为,胡锦涛的判断才是我会关心的。

  讲了这么多,我把单体系的东西讲完了,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我仅仅是把我认为最重要的讲完了。
  
  下面我们就要来看世界这个多体系构成的东西了。各体系的相互作用就产生了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显然,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广义上的国际经济就是狭义上的国际经济合国际政治的综合。我们下面要研究的是广义上的国际经济。
  
  个人很讨厌把国于国之间的关系分割成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一个经济体系和另一个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只有经济关系。政治仅仅是为了获得某种经济利益的手段,包括经济制裁、战争、恐吓等等。
  
  还是来看看美国吧。在前面我们说过了,美国最大的矛盾是内部矛盾,和苏联一样,能打败他的只能是他自己。任何人无法从外部打败他。因此,为了避免自己被打败,美国唯一的途径就是把内部矛盾向外转移,转移给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确保这种转移的东西就是强大的“武力”。在很多年前,我们称之为“殖民主义”。现在被称为“资本殖民主义”。其道理其实和早期的殖民主义一样,早期是掠夺奴隶以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和掠夺资源以获得廉价的原材料,现在更干脆,直接通过资本输出,在当地建立工厂,以获得廉价的生活品。
  
  为此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生产的廉价产品变相提高了美国国内人们的购买力水平。也就是说,美国国内的物价水平是存在大幅下降的趋势的。
  
  同时,对于美国的巨额逆差,美元汇率的大幅贬值,再看看中国外汇储备的巨额增长,实际上美国顺利实现了对中国的通胀输入。也就是说,中国的通胀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美国自身通胀向中国的转移。其目的就是美国试图控制中国的经济,使中国重蹈东南亚的覆辙。
  
  简单来看,海外资本的大举流入中国,由于中国必须要给予兑换,国内的外汇会增加,就必须发行新比例的的人民币,导致流通中的人民币大幅增加,人民币的发行过大就会引起通胀。同样,当海外资本流出中国时,国内外汇将会减少,而相应的人民币并不会被注销,这样就会发生本国币种大幅贬值的现象。
  
  同样,当海外资本流入中国时,形成需求,会进入相关产业,并抬高该行业产品的价格,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该行业产生供给,但这种需求是短暂的,这种需求一旦消失或减弱,就会在该行业形成过剩。同样,如果出口受阻,同样也会产生国内的供给过剩。
  
  这种过剩的形成主要是取决于供给的大幅增加,而国内的购买力提升相对滞后。这种过剩与我们前面所说的过剩有本质区别,我们前面所说的过剩是由于自身的资本主义生产危机而带来的,而后一种过剩则是外部资本主义体系转嫁给我们的。在这双重压力下,如果中国不能够找到迅速提高国民购买力或者向外部转嫁这种过剩,其结果就是毫无疑问的成为日本第二。

  看看我们去年的数字吧。去年国家GDP增长9.9%,广义货币M2增长了近18%,物价指数上涨1.8%。我们的实际通货膨胀率是多少呢?谁知道啊?学经济的恐怕也不知道吧?
  
  其实大致估算一下就行了,实际产生的通货膨胀率是8.1%,但这8.1个百分点中,有一部分作为化为定期存款要在以后几年体现,1.8个百分点是当年直接体现的,还有的呢?那就是海外资本输入的通胀的。
  
  这些资本的输入有的进入制造业领域,相对固定,还有的大部分都是游子,他们进入的领域都是资产流动性相当高的领域,如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以及期货市场。如东南亚危机爆发,游资撤离,这些市场是跌得最惨的。
  
  因此,我们要看到,如当时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一样,资本输入会促进繁荣,资本流出会带来萧条。同时,资本输入会使该国货币升值,资本流出会使该国货币贬值。
  
  试想一下,那些资本的拥有者是中国人吗?会在中国永久居住吗?他们最终都要把在中国的资本兑换成本国的货币,流回本国。一旦中国的货币出现大部贬值,实际上等于又提高了美国国内的购买力。中国进口货物的购买力等于又下降了。现在也许我们要用1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到时候只怕我们要用2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这意味着什么呢?美国人同样生产一架飞机获得的收入,现在可以多买一倍的中国货物,也就是说,美国国内的购买力又提高了一倍。
  
  我们有办法来规避这种危机吗?然我们来看看我们能够采取的措施吧。

——————
  趁周末,回头看了看前面的论述。总觉得还不够那么清晰。因为这几十年来发生的是实在太多,太乱,太杂,还老是有人故意把水搅浑,别有用心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昧着良心的人也实在是太多了。其实,我写这篇文章,也是仅仅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一点,希望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也不算是一个良心被狗吃了的人。
  
  现在我们对前面总结一下,来对这几十年的中国经济总结一下吧。
  
  一、1976—1986年,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这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好的10年,国家安定,民风淳朴,算得上是一个和谐的10年。
  
  1、从意识形态来看,这10年也是老一代知识分子和新一大知识分子脱钩,严重分歧的10年,80年代初期的知识分子,开始为自己鸣不平,开始追求一种西方不平等,认为知识上的不平等,应该造就一种地位上的不平等。打着“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切菜刀的”的旗号,开始在人民内部造就一种劳动的不平等,什么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概念就来自于此。这种根源到底来自于何处呢?其实是封建思想残余使然。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其核心就是利用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实现新型价值观的塑造,这种价值观实质上是封建价值观的重现。比方说,利用“飞鸟尽、良弓藏”等的价值标准来批判毛泽东的党内斗争等等。实际上是标准的封建思想。什么是封建?其实不应该再有我来解释了。说白了就是“分封制”,就是夺取天下后,按功行赏,按与君主的关系大规模的分封土地或权力的一种制度。毛泽东是第一个打破的封建制,建立民主国家的人。那时候对毛泽东的低回的人,主要是利用封建思想。
  
  2、从农村和农业来看,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中国又回到了原来的小农经济时代,只不过地主成了地方政府或集体,农民依然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地、缴皇粮,靠天吃饭。从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来看,实际上又回到了社会主义改造前,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农村改造的彻底否定。从这种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来看,显然无法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农业生产相对抗,这种生产方式是必要淘汰的。实质上是一种退步,是政府在农村问题上承认失败的后果。
  
  3、从城市和工业来看,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相对稳定,但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折腾后,各工业体系之间的结构变得十分松散,彻底失去了原先国家统筹工业,全国一盘棋的工业格局,技术竞争力急剧下降,什么该优先发展、什么该制约限制出现混乱,也就是说计划的合理性丧失殆尽。出现的这种问题,显然并不是经济制度层面问题,而是在执行层面和管理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但这种问题被比照农村改革的成功,最终被夸大为制度层面问题。这是那时候中国工业的悲哀。
  
  二、1986——1994年,资本主义萌芽和初级阶段。这个8年,是中国发展方向变革的8年。其标志就是《民法通则》的出台。由于无限夸大人民内部矛盾和无限缩小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的萌芽有机会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
  
  1、从意识形态来看,随着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扩大,市场的逐步放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逐步在中国城市中蔓延出来。如果说封建思想在中国农村极有市场的话,那么中国城市就是资本主义思想的天然发源地。“一切向钱看”就是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
  
  2、从农村和农业来看,由于市场化,农村的产供销风险直接增大,原先由国家承担的农业风险,现在必须有农民自己承担。然而,这无疑是对抵抗风险能力的小农经济的致命一击。高风险,低收益就是这个阶段农村的重要特征。这时候封建小农经济所散发出来的活力也到到了极限。农民收入增长陷入停滞阶段。
  
  3、从城市和工业来看,社会主义的工业生产体系开始瓦解。私人经济开始利用转轨时期的法律缺陷和制度缺失无情的冲击国有经济,这时候的中国私人资本的发展由于无法可依,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这个时代也可被称之为“第一同金”时代。国有资产中的集体资产部分率先流入私人腰包,权力腐败也成为私有化的重要力量。这个阶段的私有化,为今后的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奠定了核心基础。
  
  3、1994——2004年,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和小农经济迅速瓦解阶段。这个10年是资本主义占领地方政府这块高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获得全面胜利的10年。这个阶段的标志是1994年朱镕基领导的税务体制改革。
  
  1、从意识形态来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已经在中国城市占据的主导地位,并开始向农村渗透。如果说,94年之前,共产党和政府内部还比较坚定的马列主义的话,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思想已经在开始改造共产党内部党员和干部的思想,资产阶级开始向政府和统治阶级内部渗透。比方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彻底的资产者。这个阶段也是共产党内部成员思想迅速蜕化的10年。资产阶级已经成功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转变成共产党、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并利用人民的不满情绪来攻击自己尚未在政府和共产党内部占领的阵地。这个阶段也是资产阶级全面夺权的阶段。
  
  2、从农村来看,由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彻底破产,“市场化”在农村的快速蔓延,使农民彻底的失去了土地给予自身的保障,如医疗、教育等保障的失去,使农民不得不谋求从土地从解脱出来,这也就为农村土地的再次集中提供了机遇(但此次集中产生的是资本主义的土地集中,即是以资产关系为纽带产生的土地转承包契约,而非封建时期的地主与农民之间的承租关系,也非前期所形成的国家与农民之间的承租关系),这同时也实现了把农民从自身依附的土地上干出来的目的,为城市的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极大的促进了城市的资本主义发展。
  
  3、从城市来看,由于税务体制改革,地方政府更多地进入到经济管理中来,由于税务体制的作用,地方政府又利用一切资源(权力资源、行政资源、土地资源、银行资金资源等等)来发展自生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利和提高GDP,他们也有把一切公共产品专为私有产品的冲动。在这个阶段,地方政府的官员们已不再满足于社会公共管理,而极尽全力的把自己也卷入到经济活动中来,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取相应的利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产品或服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等)的不足,直接导致了政府与老百姓的对抗。一场阶级矛盾直接演变成了政府与人民对抗之间的矛盾。
  
  2005年——?,一个未知的阶段。这也许是一个资产阶级取得全面胜利的阶段。这也许是一个中国的无产阶级的“二次革命”阶段。这也许是一个………….
  
  其实我也不知道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我只知道,只有坚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只有中国共产党能真正成为一个马列主义政党,他才能成为中国的核心力量,中国才能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只有坚定社会主义路线,中国才有出路。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史。
  
  我不想指责我们的领导人,因为他们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彻底的马列主义者。我也做不到。中国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毛泽东。
  
  看看邓小平文选,其实满篇的都是毛泽东思想,唯一的几处如“猫论”和“摸论”,却又都是反马列主义的。“不管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这彻底抹杀了阶级论,殊不知在共产主义实现前都是阶级社会,利益是有阶级性的。“摸着石头过河”,则彻底抹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片面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而否定了“理论”的重要性,殊不知理论来自于实践而高于实践。理论的重要性就在于使我们的实践的成本更小,效率更高。只可惜,我们改革开放了几十年,竟没有我们自己的理论。
  
  对于我们的几十年的改革开饭,一言以蔽之,就是“改革无序,开放无度”。不管是内部矛盾还是外部矛盾,是矛盾总有爆发的一天。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细节,我原来想一一论述的,比方说中国的银行问题,本轮的股改问题,中国的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实质和本质,现在想想也没什么意思。也就不说了。
  
  好了,我们既然已经谈了中国经济崩溃的必然性。那它将以一种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呢?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呢?

  到了这儿,我必须要在重复一次:我无意于说谁对、谁错,这不是我所关心的,历史就是历史,对错没有任何意义。我只想知道的是未来。对于历史来说,存在的只有积极或消极的因素,进步或落后的势力。对于个人来讲都是如此,一个人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的人来说,我们始终具有历史的局限性,我们的“智慧”也必然烙上深深地历史印记,我们始终无法实现对历史的超越。我们在这个时代所具备的引以为自豪的“大智慧”也终究为历史所唾弃。
  
  不管是释迦牟尼、耶稣、孔子等圣人,还是所谓的各种权威,他们始终不应该成为现代人的面向未来的枷锁,他们属于过去,他们已经或并正在被历史所唾弃。盲目的崇拜无异于迷信。作为现代的人们,就是要把他们踩在脚下,去寻求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智慧”。
  
  我之所以讲这么多,就是为了把历史的轨迹尽可能具体的成现在大家的面前,并把与历史发展相应的的先进理论(至少到目前为止是最先进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以及有关《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论述告诉大家,其目的就是能让大家自己看到答案。而不是我直接告诉大家答案在哪儿,因为我不是权威。
  
  其实通过前面的论述,答案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了。
  
  但我们一定要看到的是,马列主义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的。马克思的理论仅仅论述的是一个单体系的资本主义体系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体系是孤立的,作为一个孤立的体系它必然走向灭亡。然而我们的世界是有很多个这样的体系构成的,对于各个资本主义体系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列宁则讲得很清楚了。
  
  所以我们再看问题,比方说看待朝鲜和看待美国,一定要放在特定的环境来看。谁都知道,脱离了也约束条件的方程,都是无解。单体系最优不等于在多体系下也是最优。
  
  中国也一样。中国一直在寻找一条能够平衡单体系优势和多体系优势,以期望达到优势的最大化。就单体系而言,社会主义制度占优势,就多体系而言,资本主义占有,因为资本主义更具侵略性。
  
  关于中国的发展路线,邓小平说得很清楚了,其实邓小平理论中最有价值的并不是“猫论”、“摸论”等理论,而是对中国发展的约束条件。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坚持了吗?其实我们的问题和改革的误区就在于没有很好的贯彻“四项基本原则”。
  
  对于未来,胡锦涛高举邓小平理论,在我看来,就是要重新树立“四项基本原则”。当然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将是确保中国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
  
  那从经济层面来看我们将走向哪儿去呢?我个人觉得,中国必将迅速完成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向资本主义高级阶段的过渡,也就是实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但从近期来看,要迅速实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我们还缺乏足够的条件。就中国目前面临矛盾来看,内部矛盾(也就是内部的阶级矛盾)和外部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间的矛盾,对资源的掠夺和殖民主义)相互交织在一起,并相互转化,相互制约,如何利用好和协调好这两种矛盾之间的矛盾,则是对中央执政能力的考验。根据毛泽东的经验,解决内部矛盾始终是一个国家的首要环节,只有克服了内部矛盾,外部矛盾就相对容易化解,那也就是人民战争的意志和力量。
  
  比方说,美国单挑朝鲜或单挑伊拉克,单挑朝鲜的难度要高很多。虽然伊拉克要比朝鲜富裕的多得多。
  
  正因为,中国目前的内部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应付外部矛盾的能力。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是自建国以来最薄弱的时期。因此,中央的首要任务会放在解决内部矛盾上。但这也面临着两难。
  
  除却党内腐败、党员素质不高等等,中央面临更困难的是经济如何平稳着陆。实际上可能吗?不可能。世界上没有一个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能够实现平稳着陆的。中国经济的崩溃实际上就是中国经济着陆的具体表现。
  
  前面我们说过了虚拟经济的问题,虚拟经济的实质就是建立了大量的虚拟财富,也就是泡沫。据个例子,一个上海的农民工辛辛苦苦赚1万块,10年不吃不喝也只能赚10万块,而上海的一个老太太,5年内自己的房子就从10万块涨到了50万。我实在是看不出老太太的贡献比那个农民工的贡献多在哪儿。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对资本的占有不同,那个农民工的财富转移到了那个老太太的身上。因此虚拟经济不仅仅实现了一个虚拟财富的制造,也实现了一个财富的转移。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农民工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转移到了老太太身上。
  
  不仅房地产市场如此,股票市场也是如此。比方说IPO,一个股份公司首发,市盈率可高可低,最高的88倍(如闽发电力,好像是它,2000年上的市,现在ST了),低的估计10来倍(如中石化等)。说白了就是在变一个故事,只要有人信,那就行了。前者的泡沫要比后者多很多吧?同样,股市造假,为什么那么多的上市公司要造假啊?要知道,同样按20倍市盈率发行,每股收益高一分钱,夺圈的钱就有可能多达几亿、几十亿。这些钱哪儿来呢?居民的储蓄。
  
  居民感觉钱少了吗?并没有。对普通老百姓来看,他们看待股票就像看待现金一样。可悲啊。
  
  所以制造虚拟财富的一个普遍的手法就是“编故事”,只要把故事编得有人相信,它就值这么多钱。不管这个小区的房子值多少钱,只要有一套值,其他所有的都值这个价钱。其实,普通老百姓谁会知道“价”与“量”关系啊。
  
  在股市中有这样一句话,“价格”造假容易,“交易量”总是真实的。其实交易量也是可以造假的。
  
  前面我曾经说过,虚拟经济由无限扩大的趋势。政府在这方面难辞其咎。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很简单,为了提高购买力,制造虚假繁荣,创造就业岗位,这跟他们的政绩直接相关。他们只考虑自己任职期间的业绩,今后的事是下一任的事了。这就是官场的规则。
  
  那就回过头来看银行,以浦发银行为例,1999年底上市,资本充足率够充足吧?2003年1月又是增发又是配股,才间隔了多少时间啊?3年!到现在又是3年,又要新股发行了,因为资本充足率又不足了,又要补充资本金了。大家可以想想,资本充足率为什么会不够呢?因为它的放贷规模增长实在太快,钱不够用了。现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性质差不多。这也是提升购买力、新增投资、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繁荣的的好办法。
  
  再看看地方性的国资公司,其实都是地方政府的皮夹子,政府要投项目了,就有这些公司出钱。比方说,不知道大家又没有听说过“严介和”这个人,做工程建筑的,据说接了6000亿的政府项目,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因为政府不能直接向银行融资,必须通过企业向银行融资。因为有这个政府项目作底,有了政府信用作支撑,银行才会给严介和贷款,其他的工程公司才会向严介和承包工程并垫资,说白了,其核心就在于严介和成为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所有的钱都是银行的,严介和玩得还是“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太多了,我都说不完。
  
  为了避免地方政府破产,维持地方政府的现金流(也就是财政收入),它该怎么办呢?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公共产品的市场化,公共产品价格提价,卖地皮,拖欠教师员工工资等等,把原来应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推向市场。于是乎,警察、医生、法官的等等都步入市场搞创收了。
  
  
  还有呢?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造大工程,上大项目,向中央政府要钱,要项目,投资促进繁荣嘛。钱从哪儿来?先把老祖宗省吃俭用的花完,还不够?那就再吃子孙后代的,反正我最多还能活几十年,先把自己弄爽了再说。
  
  曾记得上届总理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讲,自己给下届政府留下的不仅仅是财政赤字,还留下了大量的优质资产。看看我们的优质资产吧:银行资不抵债,地方政府破产,股市泡沫破灭,中国入wto(我把它看作新中国的21条)。
  
  这种发展方式可持久吗?不用我回答了吧?其实我们的快速发展不是我们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而是我们走了一条高负债、低收益、高增长的发展模式,我们国家发展的财务杠杆特别的大,财务风险相当高,当这种财务风险一旦爆发,就是整个经济的彻底崩溃。
  
  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什么呢?先来看股市,那就是股改。股改的意义在于何方呢?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私有化过程,也就是说国有资本向私人资本的转化,通过这种转化,以实现对私人资本在前期泡沫破灭的补偿,以提高私人的购买力。但这种补偿是暂时的,其效果也是短暂的,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更大泡沫产生的过程。如果今年股票收益率低于40%的化,实在是有点对不起国家的好意了。目前的股市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阶段。
  
  再看银行,银行上市,本身就是一个制造虚拟财富的过程,通过获得充足的资本金,使银行体系转危为安,但从目前银行无节制的放贷来看,很难预料是否能够实现银行风险的化解。
  
  再看,地方政府,从各地方政府的“十一五”的增长速度的制定来看,都远远高于中央制定的7.5%的增长率。地方政府的负债经营必将持续,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率也必将提高。因此,如果属实的话,中国的货币发行速度很难降下来,通货膨胀将直接导致人民储蓄被进一步稀释。
  
  直到现在,大家应该看明白了,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怎样一个局面。能不能走好,就看大家自己了。创造一个百万富翁很容易,同样,消灭一个百万富翁也很容易。
  
  德隆事件仅仅是一个中国经济的缩影,但如果我们不能从中得到些什么,我们必将也重蹈覆辙。

  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系的经济兴衰起伏是必然的,之所有称之为崩溃,因为这次经济衰退必然会对中国目前的经济体系或者经济制度产生重大的冲击。这次衰退不同于90年代末的那次。
  
  其实经济跟股市一样,每一次下跌都是在重新孕育新的增长动力。崩溃、衰退、下降等等词汇并不是贬义词。
  
  其关键在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怎样认识自己所处时代的特征,理性而正确的安排自己短短几十年的人生。
  
  每个时代都有先知先觉的人,后知后觉的人以及不知不觉的人,其实时代对于那些“后知后觉”的人的危害最大。
  
  要么你先知先觉,要么你不知不觉。你是属于哪一种呢?可惜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属于“后知后觉”。
  
  要成为一个先知先觉者,就必须做到自己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天上会掉馅饼吗?如果会的话,馅饼从哪儿来呢?诸如此类。如果没搞懂,就别急着采取行动,否则就是赌博。成功的概率永远是低于50%的。
  
  学点哲学对于自己是有好处的。

=======================================
  问题1:
  
  "当海外资本流出中国时,国内外汇将会减少,而相应的人民币并不会被注销"———->除非汇率波动,否则人民币怎么不会被注销呢?
    ——————————-
    楼主看到你的文章我也有以上想法,如果不被注销,国家原封不动只要不投入市场,对市场不会有什么影响吧。
  ———————————————————————-
  
  央行货币发行是有计划的,比方说,今年M2增长16%,M1增长14%,都是继去年为基数的,或有一定浮动,但基本上不会相差很大。
  
  换句话说,央行制定货币发行速度不会受游资的制约。因为游资的数量和动向是难以预测的。
  
  我觉得你大概没有把M2,M1和M0的定义和之间的关系搞清楚。
  
  
  问题2:
  
  想请教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如果出现危机,引发点会从哪个行业发病率高点?是汇率还是股市,或是房地产?
  —————————————————————-
  
  从泡沫最大的那个!!
  
  要搞懂的是汇率是外币的价格。价格的下跌受到当时的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换句话说价格是一个虚数。
  
  危机并不是财富被消灭。在股市暴跌的时候,有专家说中国在消灭财富,那是在胡说八道,目的是为了影响政策的制定,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挽回损失。其他市场也一样。
  
  危机的实质是虚拟财富的破灭,实物财富并不会减少(这个实物并不是指具体的物体),实质是一个财富转移的过程。是财富从一个领域转向另一个领域的过程。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什么虚拟财富的话,这个危机对你的影响不会很大,有些人反而会是受益者。

    你真的希望中国崩溃吗?
    这一波全球衰退里面中国人民对自己的国家是否有信心是决定性的,
    你如果知道这一点的话就不要继续唱衰。
    
    而且事实上中国的形势也比国外各国好的多,
    如果你真的对“资本主义”这么愤怒的话,
    那么请你描述一下美国股市等等的变迁史吧,
    难道不是完全一样的吗?
  ——————————————————————–
  
  我敢说这位朋友的年龄不会超过30岁。因为你的想法相当简单,有种自以为的味道。
  
  我实在不明白,我的所作所为跟“这一波全球衰退里面中国人民对自己的国家是否有信心”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我只是把事实尽可能的描述给大家,我记得毛主席说过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如果欺骗和谎言能够使中国人民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的话,我想这种信心是非常的短暂和脆弱的。这种统治也是不长久的。因为事实终究会大白于天下,历史会证明一切和告诉大家一切。
  
  这么多年来,正是由于我们的部分领导的思维像这位朋友一样,我们的党和政府逐步远离了群众。别忘了,我们的力量来自于人民群众,如果脱离了群众的信任,这个党和政府能够独立应对外部的险恶势力吗?
  
  建议这位朋友去仔细读读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中》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二是紧密联系群众的作风,三是自我批评的作风。尤其是后两条。
  
  如果你前面那个问题是违背了紧密联系群众的话,那么你后面那个问题就是违背了自我批评的作风。
  
  我不知道你怎么得出的“事实上中国的形势也比国外各国好的多”这个结论,不致导致的是内部形势还是外部形式,或者是两者的综合。
  
  即便是如此,难道值得沾沾自喜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立足以改正,会有希望吗?能够持续前进吗?能够自己的前进道路上绊倒自己的就是自己的缺点。
  
  我也不知道这位朋友是如何得出我“真的对“资本主义”这么愤怒”的结论的。我从来不否认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发展“资本主义”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任何一向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都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有特定的限制条件的,那就是必要要遵守“四项基本原则”,中国的资本主义必须要在这个框架下有序发展,这就是中国不同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所在。没有前提、约束条件的任何方程都是无解!!!必然导致思想的混乱,从而降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而这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力量之所在。
  
  希望看到这个帖子的每位朋友做事、思考或者做学问都要严谨一点,脱离条件的天马行空的胡说,有意义吗?
  
  x+y=2,你有你的答案,我有我的答案,难道不觉得自己愚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需要足够的悟性,西方文化直白易懂,但缺乏足够的内涵。但很多基本思想都是一致的,比方说中国的周易,就是一部辩证法。中国的《孙子兵法》和《战争论》的基本思想更是既相同又相互补充。
  
  知识和理论是要用的,要用来实践的,而不是在嘴皮子上的不断重复。
  
  比方说,伊朗问题和台湾问题有什么联系吗?是不是有可能存在《孙子兵法》上的围魏救赵的可能?等等。大家都可以自己静下心来思考、讨论。寻找事务之间的联系,本就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的一个重要目标。
  
  不要太浮躁,静则思、思则辨,辨则明。

  佛渡有缘人。释迦牟尼那么多弟子,又有几个能传承衣钵,能成佛的呢?
  
  我写这篇东西,包括前面的两篇文章,这三篇东西都是希望能叫大家学会一种思考能力。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大都以辩证法作为自己的方法论。一个命题的真伪,有太多条件,有些可以证真,而有些只能证伪,其结果和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寻求客观事物的真实面目。
  
  可悲的是,中国大概是一个唯一从小就开始学政治课的国家了,居然大多数人不懂哲学。
  
  我只是给自己一个交待,并非想渡大家。能够渡你们的只有你们自己。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什么是有价值的?毫无疑问,是人,人的灵魂,人的尊严,人的自由。可惜啊,从这里我见到的,却大多是套着严重思想枷锁的人,被封建思想统治束缚摧残的人,被资本主义思想麻醉迷惑的人。
  
  “愚昧的人死多少都是不足惜的”。鲁迅这句话虽然似乎有点刻薄,以招来那些自以为正统的人的谩骂,但如果这句话能够给大家有所刺痛、有所警醒,那么这些谩骂也就值了。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打破一切思想牢笼,去追求更广大的人类自由。如果我们我们不能摆脱过去,那过去只能成为我们前进的束缚和障碍,那我们的思想和文明就会停滞不前。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精神。

    楼主关于“虚拟经济”的理论是错误的。
  ————————————————————–
  
  说得好。
  
  记得读书时,我还专门为实物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写了篇文章,发表在某金融期刊上。
  
  我知道这位朋友对虚拟经济的理解和我当时一样,都放在宏观层面。因此,在这篇文章中,为了表明微观层面的东西,我尽量用了“虚拟财富”这个概念来替代。因为,我觉得对“虚拟经济”的理解之于普通人没多大意义,对于普通人应该了解的是自己的资产结构。
  
  就像前面有个朋友问了个问题:
  ———————————————————–
  作者:jlkin 回复日期:2006-4-13 16:48:14 
    问楼主:货币也算虚拟财富吗?
  ———————————————————–
  
  我没有回答。其实有点懒。因为很多人,即便是学经济
  、学管理、学财务的人,都搞不清楚,资金、资产、资本之间的关系。也搞不清楚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差别,亦即是如何转换的。其实这不仅对于一个企业,对于个人理财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不懂这个,就无法学会理财和经营。
  
  学财务的人应该容易理解点,因为资产负债表看多了。但大都也仅仅知道些会计科目归类的皮毛,真正的深层次就不知道了。
  
  现在我可以回答这个朋友,货币不是虚拟财富。关于货币的定义我就不再解释了。但可以这么说,货币,也就是资金,是最实在的财富。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现金为王。
  
  为了告诉大家如何看待自己的财富,我就举个小例子。会计准则里面在资产里面有一条,叫“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以房产为例,普通老百姓100万买的房子,两年后市价200万,他的个人资产应该为多少呢?如果提折旧的话,按会计准则,他的个人资产就是80万。那差额是什么呢?那就可以理解为虚拟财富的一部分。为什么是一部分呢?因为那个房子不是现金。
  
  只有通过变现交易,那才能成为真正的财富。通过交易多出来的那部分收益是什么呢?是投资收益,是你当年变现形成的投资收益,而不是你买房事后形成的,这部分投资收益可以转为你的资产。
  
  换句话来说,如果不交易呢?出租呢?出租收入就是你的经营性收入,如果扣除成本,你有利润的话,这也可以作为利润转为你的
  资产。
  
  如果不交易,且自住呢。对不起,那你什么都没有。
  
  好了,通过这个例子,大家应该明白,什么是资产了,资产包括资金。那资本呢?资本就是资产+人。
  
  注意,这个资本有别于权益资本、债务资本中的资本概念。资本具有增值性。没有人的参与,资产无法转化为资本。也就是说,那位上海老太太,100万的房子,没有人去交易或者对外出租的话,只能是资产。而且不同的人去管理这个房子,同样的这个房子的增值性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资本和资产的区别。资产是客观存在,资本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人格。而资金是资产的衡量尺度,也就是一般等价物。是唯一不含有虚拟财富的财富。
  
  至于虚拟经济,我就不再多说了,因为这个概念是源自于资本运营中的金融工具中的概念。如股票、期货、权证等等,虚拟经济的实质就是在未来某个时点上的一种权利。这种权利的价格是严重不确定的,但它具有掠夺性,他所掠夺的就是,别人所有用的实际财富。
  
  不过也要注意到,我说的货币不是虚拟财富,有一个根本性的前提,那就是,国家以暴力机构为基础的强制性。。货币的属性中有流通性、强制性等,一个最根本属性就是,强制性!!如果国家丧失了老百姓对货币的信心,那这种货币就一名不文。
  
  其实,就中国经济崩溃这个命题,我也完全可以从“虚拟经济”和“实物经济”不协调而导致崩溃的角度来谈,但总觉得流于表面,不能深入事物的实质,对大家帮助不大。当然,如果了解这一块的话,对大家仍然是有一定帮助的。

    我就提一个:记得周梅森有篇小说“天下财富”里面就有关于到底是“本质上,资本创造财富?还是劳动创造财富的讨论”
    您怎么评价呀。
    我的初步想法是:从整体上看是劳动创造了财富。
    但是在个体上就是可能是共同作用了。
  
  ——————————————————————-
  这个问题我前面已经回答过了。资本就是“资产+人”。capital和assets的区别,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区分。有些人故意混淆两者的概念,其目的是为了抹煞劳动的核心作用,以否认剥削剩余价值。
  
  据个例子,你有100块。你放在钱包里,就是资产。存在银行里就是资本,因为银行有利息。存银行,就是你和银行建立起了一个信托责任,你委托银行或者说是雇用银行对外融资,你获得的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你存银行的这个行为就是实现资金向借贷资本的转化。具体是如何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得非常清楚了。
  
  试想,如果银行不对外放贷,而且放贷资金不进入经营领域,你能获得利息吗?这种信托责任关系能够持续吗?再试想,如果完全脱离实物经济,仅依靠虚拟经济,这种关系也能够维持吗?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丝毫意义,想想看,什么资产不是劳动产生的?你所使用的任何工具、生产资料,在原始社会有吗?任何资产都是在一无所有的情况来得来的。人类创造的财富,一部分用来消费,未消费的那部分就转化为了资产。
  
  没有人,资产能够怎增值吗?资本家为什么宣扬资本的重要性,而贬低劳动的重要性,其目的还用我来解释吗?遮羞布而已,用以掩盖赤裸裸的剥削关系。

    1:物价上涨,上涨到一定程度.必然下降,下降的同时老百姓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实物.但同时随着物价的下降会引发经济崩溃,经济崩溃必然会引发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稀释老百姓手中的钱,也就是说用同样的钱买到的是比以前更少的实物.其结果还是物价上涨,形成怪圈.我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2:公有向私有转化的标志是(民法通则).那么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也会有明显的标志,标志是什么?难道是电视台常说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别的什么?----还望楼主给菩渡一下.
  ——————————————————————–
  
  不是所有的问题我都去回答,我只选择我认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回答能帮助大家对事物的认识更加透彻。希望通过这两个问题,能够帮助大家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部结构说一下。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一个“购买力”的问题。我也问过别人,居然没有一个人能搞真正搞清楚什么是“购买力”的。悲哀!!
  
  如果前面部分仔细看过了的话,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回答。前面我们说过了资金、资产、资本的概念,哪一个能够体现购买力呢?毫无疑问是资金。你不能用资产去换消费就如你不能用房子的一部分去买面包一样。因此,衡量购买力的东西就是你手中的现金,而不是你的资产。从这个概念来说,资金是购买的手段或工具,而资本或资产则是购买的结果。比方说,你花现金买车,其结果就是获得了汽车这个资产,而失去了相应的购买力;同样,你存银行、买股票,你就获得了相应的资本,而失去了相应的购买力。如果你要恢复你的购买力,你则必须要反向操作以上行为。在这个操作过程中,你可能会增值,也可能会损失,这是不确定的。
  
  再回过来看,物价上涨呢?当然是影响购买力的,购买力是下降的。当物价是什么呢?看得见摸得着吗?不是。那他就一定是个宏观的东西,也就是说,宏观的事物对个体的人(微观体)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我曾经给别人举过一个例子:你有100块钱,原来大米2元/斤,面粉2元/斤;现在大米4元/斤,面粉1元/斤,物价是上涨了还是降低了?你的购买力是提高还是降低了?他告诉我,物价是上涨了,他的购买力降低了。我无语。
  
  如果对于一个吃大米的南方人来说,的确如此;但对于一个吃面粉的北方人来说,也是如此吗?
  
  从这个例子,我想说明的事,物价是一个平均概念,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说就是有个置信区间的问题。同样是物价上涨50%,对不同的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其关键在于人们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比方说,当大米价格上涨的时候,我能不能改吃面食,以后等大米价格下跌了,我再吃大米;或者说当房子长了很多的时候,我能不能租房,等以后房子价格下跌了,租金上涨了,我再改买房。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要充分利用价格的波动和经济周期的影响,来有选择的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以使自己的购买力最大化。换句话说就是:在适当的时机做正确的事。当然,有一个例外,你特别有钱,这些价格的波动相对于你的购买力来说非常的小。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记住,这是个前提,是个条件),物价上涨的总趋势是不会变的,也就是说,从宏观来看,你手中的现金的购买力是永远不停的在降低的。
  
  你购买力降低的速度就是“通货膨胀率-无风险利率(在中国是存款利率)”。因此我们也要看到的是,我们购买力的降低的速度是相当小的。应该是远远低于我们收入增长水平的。
  
  但我们更要看到的是:这种购买力的降低是受人为控制的,其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需要它存在。前面已经说过了,维持资本主义生产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有充足的购买力。轻微的通货膨胀,其目的就是要挤出积累,转入消费。我们创造出的财富,一部分我们直接消费掉了,还有一部分就被积累起来的,重新转入生产,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新增消费部分满足新增产出,生产就会停止。因此,所谓的消费拉动型,就是要通过扩大消费来扩大生产。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资本家都有冲动要扩大消费,至于扩大消费的后果(最终导致平民超越自己的消费能力,变得更加贫穷),他们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资本不断增值。
  
  因此,通过通货膨胀,来对老百姓的心理形成一种压力,以刺激来老性的消费,这才是其根本目的。
  
  要顺便说明的是,物价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就是货币的发行速度。因此,关于通货膨胀率的简便计算方法可以这样,一段时期内的货币增长速度减去这段时期的真实GDP(包括隐性GDP,如各种地下经济等等)增长速度,其差额就是通货膨胀率。这段时期尽可能长,因为货币发行后真正体现在购买力上会有一个滞后效应。
  
  说这个我要帮助大家建立一个什么理念呢?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能承受购买力缓慢降低的话,而被挤出消费或投资的话,你也许有可能实现保值增值,但面临的更大的可能是,更快速的贬值。因此一定要慎重。普通老百姓就是这样,总是会为了点蝇头小利,而是自己陷入不利境地,遭受更大的损失。外面的骗子那么容易成功,其道理都是一样的。因此,我从来不劝自己的朋友或亲人去保值增值,因为他们没有这种能力。
  
  好了,这个问题算是差不多了。开始第二个问题。
  
  原始资本积累完成会有明显的标志?我不是很清楚你想问什么。不过从这个问题,我看到了你和大多数人对于资本主义历史的无知。
  
  因为很多人也许都知道“圈地运动”,也就是羊吃人的运动。还有从非洲和亚洲运输大批的奴隶和原材料到西方。
  
  “原始资本积累”,最早的原始资本积累始于哪儿?肯定是始于中国,因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为什么不能首先长生资本主义呢?因为人!!!!!
  
  回过头来看,资本主义生产需要什么?资本?除此之外呢?还有工人。
  
  试想,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完全平等了,都成为资本家了,生产还能继续吗?因此,在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原始积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最廉价的工人。因为只有工人,才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者。试想,如果在中国没有农民工,邓公的市场经济能搞起来?其实马克思说得很清楚了,我都懒得重复。没事去看看《共产党宣言》。
  
  其实,我说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家能明白,资本主义生产的必要条件是资产者的资本和无产者的劳动力结合,参能实现。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的生产力有向东方转移的趋势。因为资本始终在寻找更为廉价的劳动力,如果找不到,他们就创造。“圈地运动”的实质就是要获得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廉价劳动力。
  
  因此,他们会想方设法使你破产,使你整个国家破产、使你个人破产,更为贫穷。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遏制住劳动力的价格水平不断上涨的趋势。
  
  试想,当你每个月为几千块钱贷款犯愁的时候,你还有选择工作的余地吗?这和早期工人为了几顿饭而不停的工作有什么么区别?大家应该都读过《包身工》这篇文章吧?
  
  那到底该怎么办?我都无法再说了。看见大学生的薪水越来越低,农民工甚至工资都拿不到,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说。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所必须承受的时代特征吧。